APP下载

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提问

2018-09-10张丽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阅读教学

张丽娟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质疑是一切探究和创造的基础,提问能力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然后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系统的练习,使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会提问;质疑能力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什么是问题呢?很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这样定义的: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然,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就不能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活动。因此,质疑是一切探究和创造的基础。

但是,提问能力又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因为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发现的人才可能在或平凡或异常的事物中,敏锐地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意义重大。

以语文教学为例,在自主阅读中,其实很多学生都想提出问题,可就是感觉仿佛什么都懂,没什么问题可提。此刻,教师着急,学生也急。究其原因,我想应该追溯到教师对提问的要求过于简单,对学生而言缺乏操作性,如:“同学们在阅读中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事实上,当学生读完阅读材料后或多或少会有所了解,然而,就是这一知半解让学生一叶障目,觉得自己都读懂了,当然也就无法提出问题。只有当教师循着阅读理解的路径有针对性地发问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理解。那么,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质疑能力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只有掌握了提问的基本方法,学生才会懂得什么是问题、怎样发现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也才能真正提出问题。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然后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系统的练习,使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在阅读指导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大胆质疑。

一、问题的形成

让学生在读完阅读材料后就产生疑问,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这就必须“老话重提”,引导学生多向阅读材料问一问为什么,多向自己问一问为什么。如《小老鼠》一文中,老鼠为什么上灯台?为什么会咕噜咕噜滚下来?……或许一篇短文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若干个为什么,可以问得老师们心浮气躁,心烦意乱。但请注意,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在那若干个“为什么”中,有的是可以靠自己的自读、理解解决的,在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后,这就不再成为问题;但还有一部分“为什么”却是学生的知识经验所空缺的,这时,他们就处在问题情景之中了。而这些“为什么”也就自然成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时所形成的问题。而且,在形成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反向思维的能力。试想,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任何现象都是顺其自然,都觉得理所当然,那怎能期盼长大后的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二、提问的方式

提問的方式,即是学生怎样向同学、老师提问。在指导学生提问的操作策略上,我认为不必让学生墨守成规,仅对自己已形成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而是告诉学生,提问可以用两种方式。

(一)把你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当小老师考考其他同学,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弄懂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自己发现疑问,这并非一日之功,在他们还没有形成质疑能力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让其提出问题仍是一件难事。但是,“意识指导行动”,教师只要在日常教学中帮助他们形成提问意识、产生提问兴趣,就能促使他们发生这样的变化:要我提问→我要提问→我爱提问→我会提问。显然,这种提问方式不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它与前面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是不同的,所以我称它为“明知故问”。或许有人认为这纯属多此一举,因为这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疑问。其实不然,因为这样做丰富了学生提问的方式,不仅是有疑惑可以提,而且即使没有疑问,也可以将自己弄懂的地方转变成为问题来考考大家。这样,使多数学生有问可提,自然也就降低了提问的要求和难度,不会出现他们绞尽脑汁却提不出问题或者提问者寥寥无几的场面,从而让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提问的兴趣,养成提问的习惯。同时,在降低难度后,多数学生就不再畏惧提问,而是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而这也就成了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提问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对发现问题萌发出足够的兴趣并建立起信心时,距离他们提出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就不远了。此外,学生的“明知故问”也可以帮助老师借提问者之口了解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二)把你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同学和老师帮助解决

可采用这样的句式来提问,如:“请问大家:为什么小老鼠会从灯台上滚下来?”这叫“不知而问”,它是学生在深入思考后的真正意义上的提问。这种方式能使教师直接从问题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活动所遇到的困难,这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会的,我们少说或不说;学生困惑的,我们说透。当然,多数学生要真正从自主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只要我们在每一次阅读活动中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总有一天,学生会不负所望。

三、提问的角度

这是指学生在读完阅读材料后思考自己应该从哪几方面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好问,不等于“任其自然”,而需顺其自然。因此,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提问应该与阅读材料有着某种不同意义的联系。在阅读指导中,我一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提问:

(一)文章的内容

它是指阅读材料讲了些什么。如《小老鼠》这首儿歌主要讲了谁、干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学生在诵读后,能这样进行思考和提问,就可以从整体上思考并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其实,这类问题的提出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阅读概括能力。同时,对内容的了解也是深入体会阅读材料的内涵、感受词句之美、鉴赏佳作之妙、发现遣词造句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基础,是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石。

(二)文章的内涵

这是指阅读材料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它们所蕴涵的事物的特征和特性。例如,“咕噜咕噜”是小老鼠逃跑时发出的声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呢?因为它表现出小老鼠对猫的害怕。尽管学生没能提出这个问题,但当我问学生时,很多学生都能明确地表述:从这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老鼠逃跑时很害怕的样子。在朗读时,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小老鼠害怕的样子进行动作和表情的再现。可见,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教师把握适度,是能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文字内涵进行再体验的,这是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从文字内涵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疑问。

(三)文章的延伸

这是指与文章有一定关系的其他问题。如一个学生问道:“可不可以说是大老鼠上灯台呢?”“当然不能!”另一个学生说,“如果是大老鼠上去,一定会把灯台打翻的,因为它很重。”虽然我没亲眼见过老鼠上灯台的情景,但我的心里却十分赞同前者的这类质疑和后者的答疑。又如,当学生阅读完《鹅大哥》这首儿歌时,很多人自发地将“头上有个红疙瘩”改成了“头戴一顶小红帽”,并由此展开了质疑和争论。这些均是由阅读材料所引发的、超越了文章内容和文字内涵的拓展性问题。应该说,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并异想天开地提出看似不着边际和不合情理的疑问,其实是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发展空间,并通过这种提问能力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整个学习活动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空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抓住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的阅读学习活动,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促進了学生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 学会提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美)托尼·斯托茨福斯,提问的威力:教练问题全清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3](美)安德鲁·索贝尔,(美)杰罗德·帕纳斯.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郑春.主线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视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