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忽略”
2018-09-10沈妍
沈妍
摘要:面对“问题”学生,教师要摒弃发怒、批评等行为,尝试忽略他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行为习惯。“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师退一步,师生间倒是多了一些信任、尊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反而逐渐有好转。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智慧;行为习惯
笔者从教十几年了,遇到过不少所谓的“问题”孩子。面对这些“问题”孩子,老师们都很头疼,有时候觉得束手无措,软的硬的都用了,但是始终没有什么效果,孩子的问题依旧存在。每每谈及这些孩子的时候,老师们只能摇摇头,唉声叹气。
读了沈丽新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知道了教育中有另一种智慧——忽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士说:“智慧就是懂得该忽略什么的技巧。”的确,在教学中,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学会把不是那么重要的、不是那么完美的细节忽略掉,忽略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由地联想到了我教过的一个孩子,名叫文文。我与他的故事有很多,面对他,我曾经迷茫,曾经伤心,曾经恼怒。但后来,我选择了对他“忽略”。看了沈丽新老师的这本书后,我更加坚信,我对他“忽略”后,孩子居然比以前更喜欢及信任我,也愿意跟我交谈,虽然他上课时依然不专心听讲,但是倒也不去影響他人了。慢慢地,他开始有意地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沈丽新老师在此书中也谈到,要“忽略一些看起来不完美的细节”。在对文文的教育中,我也是适当地采取了“忽略”的方法,效果不错。
一、忽略他的“不规范”
【现象】文文是我教过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他是我们一(3)班的一个男生。他很聪明,但是身上却有不少的小毛病。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文,我心想他一定是个很文静、乖巧的小男孩,可事实却出乎我的预料,他上课特别好动,几乎一刻不停。你每次看到他时,他都会变换动作,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转到后面去,不是站起来,就是离开座位。面对这样一个好动的学生,一开始我很生气,也经常批评他,但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起了反作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有一次,我又看到他故意做出一些搞怪的动作,当时正想批评他,可是欲言又止,只是朝他看了一下,并没有批评,孩子也因为我的眼神提醒,没有点他的名字而收敛了许多。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尽量避免去直接点他的名字。就这样,在我的课堂上,虽然文文还是时常有违纪行为,但是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没有故意为之,基本上都是控制不住自己才那样做的。
【分析】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也一直在学习,反思。渐渐地,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有着他本身的内在;对于不同的孩子,就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会有缺点,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因此,适当地忽略他的不完美,也许离教育的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二、忽略他的“不认真”
【现象】每次早读课,文文不是来得比较迟,就是不好好朗读。每天的早读课,领读的班干部都会跑来向我报告,说文文又不认真早读了。找孩子谈过很多次话,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即使是老师在教室里,他也是装装样子:老师朝他看,他就稍微好一点, 老师做自己的事情时,他又开始不认真读了。面对领读班干部的报告,我只能告诉他们:“多给他一点时间来改正错误吧,至少他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他不去影响别人了。咱们再多鼓励鼓励他吧,好吗?”孩子们都是很天真善良的,觉得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特别是对于班主任说的话,就更加“言听计从”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了,领读的班干部很少来向我报告文文不认真早读的事情了,他们也懂得了适当地“忽略”他,除非是文文早读课上影响到了其他同学,或者令领读的班干部无法管理他的时候,才会来向我报告。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教室看一看,但不会去点名批评。文文见到我来了,就会安静下来。有的时候,我也会走到他的座位跟前,小声地跟他说:“好好读书,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虽然我知道,我这样做,这样说,他还是不能认真早读的,但是至少要让他明白,老师还是关心他的。
【分析】善意的“忽略”,换来了孩子的“给我面子”。在与任课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在我的课堂上,算是比较听话的了。我想,也许就是我的“适当忽略”起了一些效果吧。我认可威廉姆·詹姆士的“智慧理论”:适当的忽略是一种智慧,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更心平气和,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教学本身。
三、忽略他的“不端正”
【现象】文文,不仅课堂纪律不好,而且因为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批评及家长的怒斥,甚至打骂,慢慢地变得不肯写作业了。他一开始还愿意写写,可渐渐地,他的字写得不端正了,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经常让他重写。在家里做作业,家长也反映孩子越来越不肯写好字,越来越不肯写作业了。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我跟家长沟通了很多次,家长很是头痛,既想让孩子写好每一个字,又不想因为反复的擦改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我理解家长的心理,也体会到各科老师的不易,所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暂时忽略他的不端正,先从鼓励孩子愿意写作业开始,当然也不是对他的写字就没有要求了,可以随便写了,只是特别差的字还是要求孩子重写,有个别字写得不太好的,就只能忽略不计了。
适当地忽略孩子的“不端正”,孩子开始愿意写作业了,虽然有时课堂作业还是不能完成,但是情况比之前好些了。
【分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智爱”来教育孩子,适当地采取“忽略”教育。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白“忽略”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只有教师在对孩子有了足够的了解、理解后,适当的忽略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他们心灵的自由。
【总结】教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让我们多走近学生,多接纳学生,多理解学生,给他们多一些“适当的忽略”,相信孩子们的在校生活会更加愉悦,身心会更加健康。孩子们精神得到了放松,那么教师的精神负担也会小很多。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