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儿时往事

2018-09-10胡芳

青海湖 2018年3期
关键词:列车员西宁芳华

胡芳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后的第40个年头。40年,对于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河来说,可能只是刹那芳华,但对于我们这些亲历了时代巨变的70后而言,不仅人生已过大半,我们的个人命运和家乡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40年来,我们与改革开放后的青海一起成长,走过了一段艰辛与辉煌交织的砥砺岁月。

我仍清晰记得40年前自己五六岁时的瘦小模样,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满口三川土语,不会说一句汉话。虽然父亲在民和县官亭镇医院当院长,但由于工作忙,就将我们姐妹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住,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肉。有年秋天,叔叔家榨胡麻油,我们几个年龄相近的堂兄妹半夜蹲守在村榨油房外,用刚榨出来的热乎乎的油渣蘸馍馍吃,吃得满手满嘴都是油,那个甘香就别提了。

那时,我们小孩子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在村里,要是能跟着大人走走亲戚,那可是了不得的事。爷爷作为村里见多识广的老人,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西宁和临夏。1979年至1980年,父亲在中医院进修,暑假时我去看他,那是我第一次坐汽车和火车。坐火车时,穿着笔挺的铁路制服、背着手颐指气使地教训车上乡下人的女列车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人生理想就是长大后要当一名威风凛凛的列车员。留在西宁的那一个月里,父亲带我到西门人民剧院看了扣人心弦的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到莫家街吃了马忠酿皮,还到大什字新华书店买了《365夜童话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吃酿皮,也是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童话书,难忘当时心里的惊奇与雀跃。

往事如烟。曾经贫瘠落后的家乡已煥发了新貌。天堑变通途,沿着像长蛇一样蜿蜒的高速公路,只需花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故乡。绿树环绕的村庄内一座座气派的庄廓和别墅拔地而起,乡亲们人手一部手机,几乎家家都有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不少人家还有小轿车。而我也从一名不会说一句汉语的土族小姑娘成长为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家里的堂兄弟姐妹们也大部分在西宁工作,事业有成,生活优裕。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归功于党的民族政策。

猜你喜欢

列车员西宁芳华
陈志玲:流金岁月 熠熠芳华
绝代芳华
笑一个吧(3则)
芳华不再亦风流
愿意跑
刹那芳华
机会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