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与城市化的协调性测度研究
2018-09-10郑茜雪
郑茜雪
摘 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渐次演变,物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1997—2016年度最新的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全国物流业和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缺失值进行补全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物流业和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分析测度,并建立物流业和城市化的回归模型;通过协调测度模型,计算出物流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关系值;将20年来中国物流业和城市化水平相结合,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物流业与城市化的静态和动态协调性。
关键词:物流业 城市化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隶属函数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b)-013-03
“物流”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中国引用。此前仓储、运输、包装等项目都是独立于物流的,并被部门或企业单门独户地管理经营。自1992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始形成。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强,物流市场化开始阔步前行。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城市化与物流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流业诞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与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更加专业化的结果。城市化发展伴随着人口流动,城市居民快速增长,居民物质生活所需物资急需流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城市化发展呼唤城市物流业以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快速而有效地供给和配送物资。
1 变量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分别对两项的综合水平进行变量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运用SPSS软件因子分析法计算物流业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利用回归分析,判断出适用于二者的回归模型。最后通过对这两个项目的协调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对二者的静态与动态协调性进行测度。
1.1 物流业综合水平指标体系
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物流发展的现状,本文选取了4个方面衡量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如表1所示。
1.2 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标体系
本文考虑城市化水平与物流产业的关系,综合测度城市化水平,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了解分析,同样选择了4个方面作为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如表2所示。
2 综合水平测算
本文利用物流业与城市化综合水平计算方法对1997—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计算了物流业和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并分析了其各自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整体趋势。
2.1 物流业综合水平
针对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13个测度指标。由于有些指标的数据无法查到,本文运用SPSS软件根据该指标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结合邻近点的线性趋势,采用回归的方法进行预测,实现最大程度的与事实符合。
從图1中可以看到,1998—2011年物流业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开始下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我国1998年的货运周转量相对减少,GDP增量放缓[1]。2003年现代物流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迅猛。各大中型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了现代物流意识和管理水平。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中国进出口的实际增速减缓,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投资开始降温,物流发展水平减缓。2009年,我国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在全球首先走向复苏。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GDP增长开始出现回落势头,我国开始从“持续高速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物流业综合水平开始缓慢下降。
2.2 城市化综合水平
由折线图2可见,近2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7—2016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城市化阶段,城市快速扩张、加速建设、城市经济活跃[2],使得城市化发展水平稳中向好。
2.3 协调性测度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物流业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在1997—2016年整体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但总体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物流发展水平存在多个层面的波动,城市化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
(1)物流业与城市化的回归关系。
从总体上来看,两项发展水平X、Y的趋势有一定的一致性。为了解决相似性强弱,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物流业发展水平X和城市化发展水平Y相关系数为0.924,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通过比较,选择拟合度最好的二次回归方程作为相关模型,如表3所示。
根据参数估计值,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0.062+1.481X-0.192X2。
(2)协调性测度。
为了比较和分析物流业与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的协调性,本文通过折线图描述物流业与城市化水平的静态与动态协调性。具体如图3所示。
2.4 协调性测度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1997—2016年,两项发展协调性总体呈良好态势,在2000年以前,两项发展的静态协调性波动较大,2001—2005年存在小范围幅度波动,随后一段时间逐渐趋于平缓。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经济复苏,2012年以后物流业和城市化的静态协调性缓慢下降。动态协调性在2000年前存在小范围波动。2000年后,物流业和城市化的动态协调波动不大,并呈上升趋勢,动态协调性指数在0.95~1之间。用Excel软件对2000年后的动态协调性进行简单的函数拟合,得到结果如图4所示。
得到拟合函数y=0.0188ln(x)+0.9244,R2=0.978,拟合优度情况良好。由此可得出,物流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动态协调性在2000年后稳步增长,增长比率逐步放缓。
3 研究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迎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加了城市人口密度。于此同时,城市的各类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明显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关键。本文结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对中国物流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1)物流业与城市化发展构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系统。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得城市居民迅速增加,生活物资亟待流入,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城市化发展呼唤城市物流业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快速而有效地供给和配送物资。
(2)物流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阶段的协调关系不同。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物流的发展形势趋近区域平衡,需求结构调整加快,市场主体分化加速,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绿色物流也在逐渐付诸行动。伴随物流业的前进,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同步提升,城市化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
(3)本文利用隶属函数协调性测度模型,对中国1997—2016年间物流业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二者的协调性。经数据统计计算,静态协调性态良好,并趋于平衡稳定。动态协调度自21世纪开端呈类对数函数形式稳步上升,可用y=0.0188ln(x)+0.9244对数函数拟合,R2=0.978,该拟合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文顺,刘伟,周宏.1952-2002年中国物流增量和GDP增量的协整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2).
[2] 韩本毅.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
[3] 李敏.物流业与城市化协调性测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