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6-05-26申童童
申童童
摘 要: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模型来计算出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变量。然后运用相对比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河南省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制度的指数,以及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通过Eviews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创新能力指数;回归分析
早在19世纪六十年代,就有美国学者指出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更有学者指出R&D是解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决定因素。所以我们进行的主要实证研究就是经济增长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
一、河南省TFP的测定
我们假设区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制度与经济增长质量是显著正相关的,我们将借鉴经济学中新增长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的计量模型,并测算和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各部分对河南省TFP的贡献。
(一)模型的选取。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种宏观层次上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的直接提出基本计量模型,我们认为计量分析模型可以较好的反应TFP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方程式。按照Grossman和Helpman的思路对其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Cre表示创新能力,将Cre替换为B(basic)、
I(input)、O(output)和S(system)即得到关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制度的计量模型。
(二)TFP的测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分为增长核算法和经济计量法。增长核算法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主要是Solow余值法。因此,本文根据下式(6-3)采用传统的Solow余值法来测算河南省的TFP数值。
关于各变量的表示如下:
用不变价格的GDP表示产出Y。
K是物质资本存量,采用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即永续盘存法,对河南省物质资本存量进行测度。计算方法如下:
Kt,Kt-1分别表示t时期的物质资本存量和t-1时期的物质资本存量;It表示t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净额;δ表示t时期的固定资本的折旧率,取10%。
L指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这里采用历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作为劳动力投入量的指标。考虑目前大多数关于我国TFP研究中β的取值,在计算河南省的TFP时,也取β为0.4进行计算。
根据已经获得的所有基础数据,利用公式3来计算河南省1995-2014年的TFP数值。从计算结果可知,自1995年以来,河南省TFP基本保持增长的趋势,且差异正在逐渐增大,表明河南省整体经济增长质量在不断提高,这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二、河南省创新能力指数的生成
(一)计算各指标得分值。我们选取了关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制度的16个指标构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将这些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指标,本文采用相对比较法将各强度指标数据转化为指标得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在上式中,Vmaxt表示某个指标值X在1995-2014年的时间跨度内的最大值,Vmint表示某个指标值X在1995-2014年的时间跨度内的最小值,经过这样的改进,该指标可以表示时间上的相对水平。
对于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正指标可以采用上式来计算强度指标的得分值,而预算外与预算内支出之比这一指标是逆指标,在计算其得分值时需对(公式5)式进行改进,
(二)权重的确定。在计算完各强度指标的得分值之后,需要确定各个指标得分的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指标得分权重。首先我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若干主成分,然后用各主成分对应的系数按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加权得到综合的系数,最后按照综合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就是各个指标得分值的权重,进一步得到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下表列出近几年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相关性检验。通过Eviews做经济增长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制度的相关性检验,得到如下结果: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发展趋势一致,基本呈线性关系,具体看经济增长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各方面相关关系,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制度的发展趋势也是一致的,基本呈线性关系。但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产出没有呈现出线性关系,没有呈现递增或者递减的趋势,这与我们之前分析的河南省创新产出的实际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河南省创新产出之所以与经济增长质量不成线性趋势,主要原因就在于河南省创新活动的产学研不能很好的结合,创新产出的转化率较低,创新活动的成果市场性较弱,未能很好的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二)TFP与Cre、B、I、S的平稳性检验。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的前提是序列必须是平稳的,但直接对取对数后的自变量并非平稳,若直接进行线性回归,容易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线性回归之前,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考虑到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产出不成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将创新产出这一变量从计量模型中剔除。我们采用ADF检验方法对河南省TFP与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制度这三个方面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通过对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我们得出水平条件下,ADF临界值的绝对值均大于0.1水平下的临界值的绝对值,各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河南省TFP与区域创新能力、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制度均是平稳序列。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了验证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基础、投入、制度与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制度与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均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表示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的三个方面的预测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而区域创新能力与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模型计量与参数估计。通过eviews6.0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模型可绝系数R2和F统计值较高,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除了创新投入,t统计量在不同显著水平上均通过检验,表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显著。综合来说,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良好。
四、实证分析结论
(1) 河南省创新能力虽然近十几年都是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并不显著,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制度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TFP)的实证分析结果来说明情况。
创新基础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创新基础系数为2.9053,表明河南省创新基础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2.9053%。创新投入和创新制度对经济质量增长起到负作用,这主要是随着创新投入的加大和相关制度在颁布执行之初,创新技术和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在逐渐完善,可以对创新活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能够切实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无论从执行力度上还是政策与实际情况的适应程度都在减弱,使得创新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促进作用开始弱化直至若负相关。
(2)通过模型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基础对经济增长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互成因果关系;创新投入和创新制度虽与经济增长互成因果关系,但是创新投入和创新制度对经济增长呈负增长的关系。
(3)而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中的创新投入则未通过检验,
表明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不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也显示两者不互为因果关系。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第一,虽然从全国各地区创新能力来看,河南省在创新投入方面明显处于较弱的地位,无论是财力投入还是人力投入都和全国水平有一定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就河南省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创新投入可能存在投入过剩的情况。第二,河南省创新投入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创新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并不能相应的促进创新产出在量和质上同步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树恩,陈劼.技术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J].对策研究,2007,(01).
[2] 胡树林.技术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2002,(04).
[3] 刘丹鹤,唐诗磊,李杜.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J].经济问题,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