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分析
2018-09-10鲍列仑
摘 要:债务重组的出现使企业的发展建设进一步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常见活动,其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会产生很多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国企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双重影响作为切入点,简述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方面内容,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应对消极影响的策略。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国企相关工作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债务重组;企业财务;偿债机制;财务环境
引言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包括持续经营下和非持续经营下的债务重组,狭义主要指非持续经营下的债务重组。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国企出现了一些符合市场规律的变化,债务重组情况也时有发生,分析其影响和应对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企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
我国国企在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其出现债务重组后,影响也往往较大,对企业财务的积极影响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减少债权人负担、增加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后续亏损、改变资产性质。企业债权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一些经济组织,对国企进行债务重组后,债权人的部分资金可以收回,自身损失降低,一些以固定资产形式存在的资金也能得到处理,降低了债权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拖欠行为导致的费用。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工作的负担也得到了减轻,避免大量处理欠债、资金周转的麻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大部分企业完善经营的主要措施,在国企的债务重组过程中,一些债务得到了处理,免去了后续工作的麻烦,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及时利用的资金也能够得到及时利用。如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过长就会成为闲置资金,通过债务重组将其重新纳入经营活动中,可以提升其周转率,为财务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潜在亏损是指在债务产生过程中、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亏损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隐性的,经过债务重组得到及时的发觉和处理则避免了后续不利影响。比如常规竞争活动造成的亏损,债务人发生的财务困难极有可能导致债权人的坏账损失,进行债务重组则避免了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优化了企业的财务工作环境。改变资产性质可能利弊共存,但总体来看依然属于积极影响。比如债务重组后,流动资产变为长期资产,债权人获取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力,可以有效参与财务管理工作,应收账款就也有可能变成长期投资。
(二)消极影响
债务重组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是同样突出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总结来看包括四个方面,即降低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资金占用率、降低速动比率。应收账款的周转是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牵涉到对外的资金收、支,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企业获利水平越高,财务工作也越完善,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的资产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则受此影响,甚至无法收回,导致周转率下降。资产负债率降低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认清企业经营情况,财务工作也因此缺乏科学指导,出现预、决算超支、不实等问题。
减少资金占用率是债务重组的一个突出影响,在进行债务重组时,资金作为目标对象之一会得到优先处理,用于償付债务等,导致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资金支持,盈利水平必然降低。速动比率的降低往往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使企业、债权人以及财务工作受到同步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想提升速动比率,就要牺牲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的利益,且增加债权人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后续经营,并要求债权人增加投资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继续亏损,财务活动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濒于崩溃。
二、应对国企债务重组消极影响的策略
(一)完善偿债机制
偿债机制是债务重组以及其与财务相关活动的总称,可以着眼于事(债务重组)前、事(债务重组)后两个方面,其基础则是行之有效的破产机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机制的完善也不能忽视破产环节,要求企业在经营不善、产能落后、负债过多且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尊重市场规律、主动退出市场。要求企业首先了解国家相关部门对破产要求的规定,之后结合当地具体法规和自身情况,明确破产的基本标准,在债务负担较重、亏损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申请进入破产流程,完成破产清算工作后,再进行债务重组工作。向债权人出具解决方案,设法以资产清偿债务,在这一模式下,企业的偿债工作往往能够较为快速的进行,免去财务工作上的诸多麻烦。不过在此过程中,应与债权人做好沟通,避免其干扰破产工作。
此外,如果企业不愿意进行破产流程。还可以推行债务转为资本的偿债机制,债权人可以选择以债务作为资本注入国有企业,再通过自行参与财务工作的方式扭转颓势,不过该方式的风险较大,债权人的损失可能进一步增加,因此一般不建议采用。
(二)优化财务环境
财务环境的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应对国企债务重组的消极影响,其一是避免了债务负担过重的弊端,其二是直接提升工作水平,降低债务风险。客观的说,在市场经济持续完善的情况下,部分国企经营理念落后,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对国民经济的引导作用也显著下降,进行债务重组,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结构,为资产重组创造好的条件,公司也有可能会扭转或者减少亏损,将负债价值最大化。企业应在后续工作中构建长效财务管理机制,针对企业债务工作开展调查,并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企业能够承担的债务上限,在实际债务接近该数值的80%时,启动应急机制,避免达到危险临界点和财务危机。此外,企业还应客观认识融资过程,使得来自于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发挥积极作用,不断降低风险,如果债务重组不可避免,也应建立完整的重组方案,兼备财务、经营、治理以及产权结构,使重组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三)合理确定债务重组范围
研究人员曾针对我国国企进行过一次系统分析,选取对象为辽宁、北京、河北、吉林等四个省份的71家进行过债务重组的国有企业,结果上看,有大约25%(16家)企业并无进行债务重组的必要,这部分企业负债水平虽然较高,但依然具备良好的市场和经营基础,后续工作中,各地应出具一些法律法规,明确可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标准,选择合理债务重组的范围以及对象,或者通过沟通让债权人接受让步,部分解除债务人的不良债务,提高企业净资产质量以及数量,并给予试点,完善其各个环节在全面予以推广。
此外,鉴于国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职责,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法帮助部分存在债务危机的国企渡过危机,进入良性循环,使资本发挥作用。该项工作可以借由财务活动进行,要求各地政府针对境内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展开调查,以职工人数为标准,职工少于100名为1类,职工人数在100-300名为2类,职工人数超过300名为3类。1类企业负债率超过80%,给予低息或者无息贷款,2类企业负债率超过75%,给予低息或者无息贷款,3类企业负债率超过70%,给予低息或者无息贷款。所有贷款额度不应超过目标企业资产总额的30%,也不宜低于目标企业资产总额的20%,以确保企业能够渡过暂时性的危机。
三、总结
通过分析国企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获取了相关理论。债务重组在现代企业中较为多见,企业会通过债务重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得有前景的企业能度过偿债危机。在国企中,债务重组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大方面,要求财务工作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准备。后续工作中,各地管理部门和国企应设法应对债务重组对财务工作的消极影响,完善偿债机制、优化财务环境、合理确定债务重组范围,并出台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降低债务重组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曹国真,丁玲.国企债务重组问题探究——以中国二重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08):208-209.
[2]王瑛龙.债务重组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17,(04):76-78.
[3]罗韵轩.金融生态环境、异质性债务治理效应与债务重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6,(03):43-49+95.
作者简介:
鲍列仑,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