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018-09-10谢红亮
谢红亮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运算方式,不断在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独立的运算能力。运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认识到运算的作用。所以运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性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再是纯粹的计算,而是基于问题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理解算理,形成计算技能,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个体最优化,深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白运算算理,回归生活实践,实现运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数学素养;运算能力;多样运算化;算理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运算方式,不断在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独立的运算能力。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教学,而是一种能力教学、素养教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主要说一说核心素养中的运算能力。新课标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运算,形成计算技能。
在运算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引入——列出算式——研究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流程。就是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更强的代入感,并且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所在。比如在上北师大第三册第七单元《分香蕉》这课时,我就创设了帮两只小猴分香蕉的情境,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分法去体验探究,怎样才是最公平的方法,并根据这个分法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学生顿时有了去尝试帮忙的动力,积极性提高了。然后去总结这个算式还能解决哪些问题,去解决生活的各种问题。
二、在全班汇报交流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体的最优化,进一步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使自己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敏感程度,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学习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数学素养尤为重要。对于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断运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不断寻求新的运算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多样化的运算方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才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一个班会出现很多种算法,那么哪种算法最好呢?有了讨论的必要性。于是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汇报,争论,让学生在各种言论的碰撞中寻求最科学,最实用,最便捷的方法。至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结果,其实并不是主要的,而学生在这种交流讨论中,所经历的算法在认识的过程其实是最宝贵的,有利于构建学生优化的思维方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比如我在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植树》一课时,同学们列出来“36÷3=?”这个算式,那如何去计算这个算式呢?同学们就用了各种方法:点子图,表格法,绘图法,摆小棒,分解法,假设法,用乘法想除法等等,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无疑为孩子们打开了思路,扩展思维。
三、啟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总结理解算理
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理解算理,将死记硬背的知识用于运算题中,运算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也不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数学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学习时要学会主动思考,思考算理的来源、过程、真正含义,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乐学善学,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因为算理是运算的核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算理算法,然后记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例如在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如果直接用传统的教学法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顺序和积的定位方法讲解给学生听,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算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本节课在探究算理之前,学生已经能正确列出式子:25×12,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能看看图片上12箱苹果是怎样摆放的,想到可以怎样计算25×12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怎么算。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同时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交流算法,根据图片理解不同的算法,帮助学生探究算理。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分析、推理中,理解较为复杂的算理,为后面的运算能力的培养打基础。
四、回归生活实践,运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效结合。
运算是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了,所以计算教学还是要回归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性的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时,如何算出每天上学大概经过多长时间,我先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出家门的时间,再记录自己每天到学校的时间,一连记了五天,取一个中间值就是他每天大概要经过多长时间到学校。这里有了充分的生活经历,同时又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现实问题。又例如,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随手给学生布置一个时间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课堂中的运算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种实践类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能够检验学生对于运算知识的掌握状况,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各种数学探究以及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