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意义与实践理路

2018-09-10王红光李冬凤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

王红光 李冬凤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人民情怀提出的重要思想,其本质要义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和理念的时代彰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贵在实践、重在落实,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以及建立健全良好高效的制度机制,进而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筑牢思想前提、夯实所有制基础、巩固政治保证和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践理路

[中图分类号]D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6000003

党的十九大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9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人民情怀提出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符合新时代我国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热切期盼的必然要求。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而提出的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发展命题的内涵意蕴丰富且深刻,从本质上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401

“发展为了人民”回答的是“为什么人”的根本立场和目的问题,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4445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的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3]411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根本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并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4]178,并且进一步强调,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5]178也就是说,发展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和国家谋划发展的根本立场,造福人民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具体而言,“发展为了人民”即指;一是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作为发展方向,并且致力于将之转变为人民群众现实的幸福生活;二是要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标。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6]698也就是说,发展不是片面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而是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以人民幸福为最终旨归,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和实现人民日趋多样的利益诉求,使其在各方面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展依靠人民”解决的是“靠谁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体力量问题,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思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主体力量,才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1031并且,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成果无不充分印证,切实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是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8],并且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9]128129,也就是说,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指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要牢牢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发展的实践主体,是真正的英雄。所以,必须坚决相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且最广泛地激发他们投身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力量作用。二要切实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兼具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社会主体,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必须极大地激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并且坚持以人民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也就是,做到耐心倾听和反映人民的发展诉求,虚心听取和采纳人民的发展意见,积极从人民的探索中汲取发展智慧。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的是“发展成果归谁享有”的根本价值旨归问题,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归宿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業,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10]44也就是说,人民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主要参与者、贡献者,我们党和国家紧紧依靠他们实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使他们更多更公平地享有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这也是共同富裕的本质所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发展绝不是仅仅实现部分地区以及少数人获益,而是不让一个地区和任何人掉队,实现全民共享成果、共同受益。与此同时,要实现全体人民全面而非片面地享有发展成果,进而增进他们在各方面的获得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共享”不是“平均享有”,而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承认合理差别的“共同享有”。当前,我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各阶层之间差距仍在扩大。所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重点解决当前发展不充分以及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局面,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成果归谁享有”这一根本的发展问题,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性、现实针对性以及突出的人民性。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并且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兼具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深刻的实践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日起就是为实现人的解放而斗争的学说,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其根本理论旨趣。所以,不言而喻,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他们要生存和发展则需要满足衣食住行等最低层次的基本需求,这就要求发展生产。换句话说,人的需要是催生并助推社会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发展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旨在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不仅具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存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即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概言之即指,人的需要得到充分发展、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以及人的各方面权利和价值得以全面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私有制是造成经济危机、导致人的异化的制度性根源,私有制支配下的发展将人仅仅当作生产发展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目的,因而是只见“物”不见“人”的异化发展,最终也必定导致人的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域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必须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求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主体和根本目的,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划和推动发展,并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发展目标。可见,其高度契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求的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回归和内在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秉承及时代性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和理念的时代彰显

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413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成立伊始提出的全部理论、所做的一切奋斗都旨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毛泽东同志曾特别强调,人民是上帝,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7]1094-1095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并一以贯之。这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和突出优势,也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拥护,并不断实现新胜利、创造新辉煌的根本所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党中央坚决提出并倡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做到随时随地耐心倾听人民诉求、真切关心人民疾苦、充分表达人民意愿。特别是,立足于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实际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让他们在各方面拥有更多、更真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然,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充分彰显和深刻诠释。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我国已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1]19全面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领域和人群的“全面”覆盖。一方面是指涵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首先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小康,即要求形成“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统筹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是覆盖的人群要全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9]59-60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就是,要使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甚至每一个人不掉队、不落单的全民小康。到建党一百年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向人民群众许下的庄重承诺,也是全体人民的美好愿景和热切期待,而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实现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各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与此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建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致力于将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美好蓝图和愿景变成社会现实。而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切实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投身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首创精神,进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而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事业,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行动指南。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领导核心。但需要明晰的是,其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换言之,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和力量源泉。自古我国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训诫,这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总结。当然,这也依然是当今时代的治国理政之道,也说明人心向背直接關乎一个政党政权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11]368,而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因此,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执政基础,这就要求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切实落实和践行根本执政宗旨及理念的重要前提。并且,只有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好人民公仆,切实做到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进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必然赋予党新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新时代下党面临的执政危险和考验也更加严峻。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四风”问题突出以及腐败蔓延等人民反映强烈且深恶痛绝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是否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各种严峻的风险考验,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使执政顺民意、得民心,从而筑牢执政根基。一言以蔽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理路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在实践、贵在落实。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所有制基础;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政治保证;建立和健全良好高效的制度机制,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前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12]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具体而言,一是牢固树立人民地位至上的理念。唯物史观明确指明,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必然地居于社会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调指明,人民群众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首要思想前提。二是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主体,切实解决人民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不断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是我们党和国家谋划和促进发展的价值旨归。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将实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归宿。三是牢固树立人民作用至上的理念。唯物史观科学揭示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和根本力量。并且,实践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汇集而成的巨大力量、人民意志凝聚而成的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走向。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民作用至上的理念,坚决相信人民,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所有制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旨在“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统一、通过协调社会利益与兼顾个人利益,使社会发展成果得以公平分享,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13]96这也是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的深刻回答。我们都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并且发展以资本增殖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因而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这是重“物”轻“人”、重“量”轻“质”的片面发展,是不科学、不可持续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指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下的发展,才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和终极目标。换句话说,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统一和复归。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坚持并牢牢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着力把公有制经济持续做强做大,将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不断增强和提升,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而为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所有制基础和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是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与此同时,坚持以人民为导向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提高发展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正义,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共有。

(三)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政治保证

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并且历史和现实无不充分印证,解决中国的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领导。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和理念在新时代的充分体现,与此同时,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20,“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14]所以,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而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和实现人民日趋多元且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诉求。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的领导还需要通过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具体来讲,就是紧紧围绕强化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以及纯洁性建设这个核心,全方位地强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制度以及反腐倡廉等各方面的建设,致力于把我们党打造成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的政党,始终密切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关系和血肉联系,筑牢执政根基。

(四)建立和健全良好高效的制度机制,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和有力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建立和健全良好高效的制度机制,为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具体言之,一是加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完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以及严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进而形成“橄榄型”的合理收入分配格局,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二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即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从而为维护人民各项基本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提供坚实的政治制度保障。三是科学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恪守兜底线、全覆盖的根本原则,健全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格局,切实满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安全、养老等基本民生需求,实现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总之,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建立和健全良好有效的制度机制,并且推动各项制度相互协调、联动发力,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人民日报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8]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1.

[13]苗瑞丹,代俊远.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3):9498.

[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5]陈加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四维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723.

[16]王刚,胡建东.论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653+67.

[责任编辑]王立国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