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语法学视野下的安徽铜陵方言“把”字用法

2018-09-10孙倩彭家法

孙倩 彭家法

[摘要]安徽铜陵方言中的“把”字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很多特殊之处。“把”可以作动词、介词,或者轻动词、量词、连词和助词等。运用生成语法理论,讨论铜陵方言中“把”字的动词、介词或轻动词的用法及其结构的生成方式。“把”作量词、连词及助词的意义和用法,则通过与普通话比较进行概括。铜陵方言中“把”字语义特征“未定值”,因而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语境。其中,“把”字有一类用法比较特殊,有些语法学家认为用作介词,有些认为是轻动词,分别用并列测试和移位测试作为证据。本文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铜陵方言的“把”字进行测试,发现Sybesma提出的常规“把”字句在结构上具有歧义性的结论对铜陵方言并不一定成立。

[关键词]铜陵方言;“把”字用法;并列法;移位法

[中图分类号]H173[文献标志码]A

安徽铜陵方言属吴语——宣州片方言,可以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等3种次方言。当地话指目前銅陵义安区所普遍使用的语言;圩里话是长江沿岸一带人们使用的语言;山佬话是铜陵南部山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本文主要研究铜陵义安区方言中“把”字的用法。在该方言区,“把”字用法十分特殊,“把”有动词、介词,或者轻动词、量词、连词、助词等语法功能。本文的大部分语料来自铜陵义安区市民的口语,另外本文作者是土生土长的铜陵人,会讲地道的铜陵方言,为语料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保证。

近年来,对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进行研究的论文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从结构、语用、语义等方面论述。如马敏的《浅析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及其原因》,主要从结构方面探讨“把”字句的特点;刘统令的《松滋方言“把”字句研究》和包金曼的《兰州方言的“把”字句》,是从结构、语义、语用等3方面对“把”字句进行研究;黄碧云的《双峰方言中的“把”字句》则从语义和历史根源对“把”字句进行阐述。这些论文对深层次的问题,诸如:如何证实方言中的“把”字句谈及的语法功能、方言中的“把”字句是如何生成的等类问题涉及较少。一方面,本文着重利用生成语法学的手段论证安徽铜陵方言中的“把”字有动词这一语法功能,并对具体的结构进行描写,进而分析结构的生成方式;另一方面,对于有一类语法学界至今存在巨大分歧的“把”字用法,也进行详尽阐述。通过并列、移位两种手段的测试,发现sybesma提出的常规“把”字句在结构上具有歧义性[1]174这一结论对铜陵方言并不一定成立。

一、铜陵方言中“把”作为动词的意义以及用法

(一)“把”作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铜陵方言中,“把”可以用作动词。当“把”作动词时,有多种意义和用法,它可以作为派遣义动词、给予义动词、使役动词,也可以解释为“用”“嫁”“放”“喂”“替、帮”“借”“拿、抓住”“看守”“专权,一手独揽”“托住小孩的两腿以方便小孩大小便”等。下面就上述用法具体分析。

1.“把”作为派遣义动词

在铜陵方言中,“把”作为派遣义动词时相当于“派”。例如:

(1)事情不是很多,把小宝一个人去就造着。(事情不是很多,派小宝一个人去就行了。)

(2)明昼,把田书记一个人去开会,其他人都留下来跟我一块去检查。

(3)我们就把小丽去北京,小钱留在这块吧。(我们就派小丽去北京,小钱留在这里吧。)

2.“把”作为给予义动词

在铜陵方言中,“把”作为给予义动词时,可以用在简单的结构中,构成主语+把(着、了、过)+NP。例如:

(4)你把多点钱。/你多把点钱。(你多给点钱。)

(5)你不把我,你准备把哪个?(你不给我,你准备给谁?)

(6)老师把着本子。(老师给过本子。)

由上述例句可知,给予义的“把”用在简单结构中,后可直接带宾语,也可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后带宾语。此处的“着”与普通话中表持续义的“着”存在差异,其表示完成义。此外,给予义的“把”也可以用在比较复杂的结构中:

一是,把+指人的宾语+指物的宾语。例如:

(7)他把着我两本书。(他给了我两本书。)

(8)小王干死着,快把小王一杯水。(小王渴死了,快给小王一杯水。)

此时,全句可构成双宾句。近宾语指的是人,与动词靠近,前面没有语音间歇,可由名词、代词充当;远宾语指的是物,与动词距离较远,前面有语音间歇,可由词、短语、复句形式来充当。

二是,动词+把+宾语。例如:

(9)这束花在教师节的时候送把王老师吧。

(10)这把香芹菜菜拿把了妈妈。

此处的“把”用作复杂谓语的第二个成分,后面的名词都是接受者而不能作受益者解读。

三是,把+宾语+动词。例如:

(11)巧克力把小宝吃。

(12)菜把家里的鸡吃。

3.“把”作为使役动词

铜陵方言中的“把”用作使役动词时,可以解释为“使”“让”。例如:

(13)别把我妈妈晓得我今天没去上课。(别让我妈妈知道我今天没去上课。)

(14)把他受受罪。

(15)别把小伢受着冻。(别让小孩受了冻。)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把”作使役动词使用时,后面VP(晓得我今天没去上课、受受罪、吃点苦、受着冻)的前面有一个PRO,这个PRO和“把”后的宾语同指。

4.“把”解释为“用”

铜陵方言中“把”有时可以解释为“用”。例如:

(16)你这个人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做事从来不把脑子。

(17)做事多把点劲儿。

5.“把”解释为“嫁”

铜陵方言中,“把”有时候可以解释为“嫁”。“把”后面可以接地点和“人”“婆家”等宾语。例如:

(18)女儿旧年把着上海。(女儿去年嫁到了上海。)

(19)你隔壁个女儿个把人了?(你隔壁邻居家的女儿嫁人了没有?)

(20)女儿都已经这么大了,该把婆家去了。

6.“把”解释为“放”

铜陵方言中“把”有时候可以解释为“放”。例如:

(21)泡面里面个把辣椒油了啊?(泡面里面有没有放辣椒油啊?)

(22)我把着猪油。(我放了猪油。)

(23)多把些酱油,要不然不上色。

7.“把”解释为“喂”

铜陵方言中“把”有时候可以解释为“喂”,在这种用法中,“把”一般要构成“把……食”的格式。例如:

(24)今天早上,你个把猪食了?(今天早上,你有没有喂猪食?)

(25)我昨天把过小鸡食。

(26)你一天到晚穿得邋邋遢遢的,就像把小伢奶的婆娘一样。(你一天到晚穿得邋邋遢遢的,就像喂小孩子奶的妇女一樣。)

8.“把”解释为“替、帮”

铜陵方言中的“把”有时可以解释为“帮、替”。例如:

(27)你把我写个信。(你帮我写封信。)

(28)把你港个婆家。(帮你介绍个婆家。)

(29)昨个把过妈妈洗碗。(昨天帮妈妈洗过碗。)

由此而知,“把”解释为“替、帮”时,整个句子一般构成连谓句,VP(写个信、港个婆家、洗碗)前面有个PRO,但它与“把”后的NP不同指,跟句子主语同指。

9.“把”解释为“借”

铜陵方言中的“把”可以解释为“借”。例如:

(30)把我用下子恩的橡皮。(借我用一下你的橡皮。)

(31)你爸爸买给你的《淘气包马小跳》把我看看。

(32)他的车把我开了三天。

10.“把”解释为“拿,抓住”

铜陵方言中的“把”可以解释为“拿,抓住”。例如:

(33)老头子把着一杯白酒。(老头子拿着一杯白酒。)

(34)他喜欢手上把着两个铁球来锻炼身体。

(35)这件工艺品是玻璃做的,别放在手上把玩。

11.“把”解释为“看守”

铜陵方言中的“把”可以解释为“看守”。例如:

(36)我们三个准备去看戏,留小宝在家把门儿。

(37)我也在家把过门。

(38)这块是军事重地,应该派人过来把着才造。(这儿是军事重地,应该派人过来把守才行。)

12.“把”解释为“专权,一手独揽”

铜陵方言中的“把”可以解释为“专权,一手独揽”。例如:

(39)我们家由姆妈把财政大权。(我们家由妈妈把持着财政大权。)

(40)他把着这个公司的一切。

13.“把”解释为“托起小孩的两腿以方便小孩大小便”

铜陵方言中的“把”可以解释为“托起小孩的两腿以方便小孩大小便”。例如:

(41)别在家里把小伢屎,臭掉三间茅草屋。

(42)老奶奶早就给这个小伢把着尿。

(43)她在外头把小伢屎。

上文略举了“把”的13种用法,发现铜陵方言中的“把”确实可以用作动词。通过对动词身份的传统测试验证发现,上文中的“把”能够带体标记;能够形成选择问句V不V的形式;能够直接用“把”来回答问题。例外的是“把”作使役动词时,后面不可加“着、了、过”,也不可以构成选择问句“V不V”式,但可以用“把”或“把”+着/了/过来直接回答问题。另一个不能否认此处“把”为动词的理由,是此处的“把”作“使”解释,汉语中的“使”是特殊动词,不可以加“着”“了”“过”,也不可以构成选择问句“V不V式”。

通过将铜陵方言中的动词“把”与普通话中的动词“把”进行比较,发现普通话中的动词“把”也可以解释成“看守”“专权、一手独揽”“托起小孩的两腿以方便小孩大小便”等意思,但没有方言中“把”的其它释义。为什么二者差异如此大?笔者提出这样一种假设,即:铜陵方言中“把”作动词时,语义特征“未定值”(undecified),语义较灵活,所以可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对普通话而言,它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多个定值明确的动词,如:需要表示派遣义、给予义、使役等语义时,可以直接使用动词“派、给、使”,而无须借助于“把”。

(二)铜陵方言中“把”用作动词的句法分析

“把”作动词时,构成动词词组VP,VP的中心语是动词“把”,VP 的标志语是用来放主语的位置,动词的补语是动词在语义上和句法上要求的补足成分。“把”作动词时,所带的补足成分主要有:(i)跟一个名词性成分DP;(ii)跟两个DP,一个间接宾语DP1,一个直接宾语DP2,形成所谓的双宾结构[2]302。Larson提出了“VP壳假设”,Chomsky将此假设普遍化,利用此假设。我们认为“把”用作动词时,句法结构图如下:

“把”作动词句法结构图

例:他把着这个公司的一切。

“把”作动词带宾语句法结构图

跟两个DP,一个间接宾语DP1,一个直接宾语DP2,形成所谓的双宾结构。句法结构图如下:

“把”作动词带双宾语句法结构图

例: 他把着我两本书。

二、铜陵方言中“把”作轻动词或者介词

(一)铜陵方言中“把”作为轻动词或者介词的用法

在铜陵方言中,“把”除了有上述的动词等语法功能外,还有一类语法功能至今在学术界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有部分学者认为这类“把”应该为介词,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是轻动词,两派学者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测试法。如,赵元任、吕叔湘等属于前派学者,认为“把”是介词,提出了“移位测试法”(1)162。公认的PP短语是可以进行移位的,因为“把”+NP属于一个成分,可以移位至句首,所以“把”为介词。吴蒙、黄正德等属于后派学者,这一派认为“把”是轻动词,提出了“并列测试法”(1)162。因为“把”和“把”后NP不一定构成一个成分,“把”后NP跟VP可以构成一个成分,说明“把”并非介词。例如:他把[作业写完了][功课也预习好了]。

因为学界尚无定论,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暂且将这里的“把”定义为介词或者轻动词。铜陵方言中,当“把”作为介词或者轻动词使用时,意义较为丰富。它和普通话的相同之处有:它们都含有处置义,如普通话中的“你赶紧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铜陵方言“小李把赃款全部都交走了。”都含有致使义。再如,普通话中“你小点声,别把嗓子喊哑了。”铜陵方言“把我高兴得要命。”都可以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范围。又如,普通话中“为了找到宝藏,这窝犯罪团伙把所有的墓都挖了个底朝天。”铜陵方言“为了找那一百块钱,他把家里都翻高了。(为了找那一百块钱,他把家里都翻遍了。)”都可以表示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具有消极意义。另如,普通话“把个老王病了。”铜陵方言“把个小媳妇死着。(把个小媳妇死了。)”都可以解释为:拿,对。此外还有,普通话“就算你是班长,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呢?”铜陵方言“我是不能把你怎么滴。”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铜陵方言中的“把”作介词或者轻动词时,可以引進工具和方式,相当于“用、拿”;引进受益对象,相当于“为、给”;引进处所,相当于“在、往”;引进施事,相当于“被”;构成“给我”这样的结构,表示说话人一种命令与威胁的语气。以下具体说明。

1.引进工具和方式,此时相当于“用”“拿”

(44)妈妈把家里的大锅煮饭。

(45)把笤把丝子打恩(拿扫帚打你)。

(46)把这个手巾擦脸。(用这条毛巾洗脸)

2.引进受益对象,此时相当于“为”“给”

(47)恩个是把我念书?(你难道是为我读书吗?)

3.引进处所,此时相当于“在”“往”

(48)把家里的大门上装上防盗锁。

(49)阿姨把门口种上月季花。

4.引进施事,此时相当于“被”

(50)别把我骂着遭鬼骂着。(别被我骂了。)

(51)走路小心点,别把车子碰着。(走路小心点,别被车子撞了。)

“把”的这种用法比较容易和其后引进受事混淆,只能依靠具体的语境加以区分。

5.“把我”其后加动词,表示说话人命令和威胁的语气

(52)你把我滚。

(53)你把我发点狠。

铜陵方言中“把”作为介词或者轻动词时,和普通话相比较,用法上的相同之处在于:一是,无论在铜陵方言还是在普通话中,动词一般都不可以是光杆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3]91。二是,“把”后面接的宾语一般都是说听双方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可以带上“这、那”一类的修饰成分。三是,有时“把”的介引成分跟动词没有多少语义联系,而跟动补短语有联系,整个短语用来说明介引成分怎么样。如普通话中:“把眼睛哭肿了、我的故事把在座的朋友都讲哭了。”铜陵方言中:“把眼睛哭得瞎不丘眼的、妈妈把我讲得脸通红的。”

二者在用法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在普通话中,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后面常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式。如“把书看完、把书放桌子上、把书看了、把书看看”;或者动词前面有状语,如“把水到处洒”。和普通话相比较,铜陵方言中动词后带的成分有所不同,后面通常需要带上补语、宾语、“着了”、“的”、“一下子”。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动词+补语。例如:

(54)你快把作业写完。

b.动词+宾语。例如:

(55)老农民把田里插了苗秧子。(老农民把田里插了秧苗子。)

c.动词+着了。例如:

(56)我早就把作业写着了。(我早就把作业写完了。)

d.动词+的。例如:

(57)恩把这小糖拿的。(你把这糖果拿着。)

e.动词+一下子,相当于动词重叠式。例如:

(58)恩别一天到晚看电视,恩把书看一下子。(你别一天到晚看电视,你也把书看看。)

二是,在普通话中,“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放在“把”字前。(3)91而在铜陵方言中,能愿动词、否定词既可以放在“把”字词组和动词之间,也可以放在“把”字前面。如:“我把作业没交给老师、我把消息不告诉他、我把这些书愿意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我没把作业交给老师、我不把消息告诉他、我愿意把这些书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由上可见,铜陵方言中“把”作介词或轻动词时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在于,铜陵方言中“把”作介词或轻动词时,语义特征“未定值”(undecified),语义较灵活,可以解释为“用、拿”“为、给”“在、往”“被”“给我”等,所以可以适应不同的语境;而普通话中,若想表达这些意思,直接使用多个定值明确的动词即可。

(二)铜陵方言中常规“把”字句意义单一

以上分析了铜陵方言“把”作介词或轻动词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一些特点。若同意“把”为介词,句法结构图如下:

“把”作介词句法结构图

若同意“把”为轻动词,句法结构图如下:

“把”作轻动词句法结构图

接下来利用两种测试法对铜陵方言中的“把”这一界线不明的语法功能进行测试。

移位测试法:

①妈妈把家里的大锅煮饭。→把家里的大锅,妈妈煮饭。

②恩个是把我念书?(你难道是为我读书吗?) *把我→恩个是念书?

③阿姨把门口种上了月季花。→把门口,阿姨种上了月季花。

④走路小心点,别把车子碰着。→*走路小心点,把车子别碰着。

⑤你把我滚。→*把我,你滚。

⑥我们应该把坏人撵走。→把坏人,我们应该撵走。

⑦这酒把我喝得醉蒙蒙的。→*把我,这酒喝得醉蒙蒙的。

⑧老农民把田里插了苗秧子。→把田里,老农民插上了苗秧子。

若完全依据移位测试法,例①③⑥⑧中的“把”是介词,此时“把”+NP可以移位至句首。而②④⑤⑦中的“把”不是介词,“把”+NP不可以移位至句首。

并列测试法:

①妈妈把家里的大锅煮饭。→妈妈把家里的大锅煮饭,小锅烧菜。

②恩个是把我念书?→*恩个是把我念书,我写字。

③阿姨把门口种上了月季花。→阿姨把门口种上了月季花,院子里插上了水仙。

④走路小心点,别把车子碰着。→*走路小心点,别把车子碰着,人撞着。

⑤你把我滚。→*你把我滚,他走。

⑥我们应该把坏人撵走。→我们应该把坏人撵走,笨蛋赶跑。

⑦这酒把我喝得醉蒙蒙的。→*这酒把我喝得醉蒙蒙的,他脸红通通的。

⑧老农民把田里插了苗秧子。→老农民把田里插上了苗秧子,地里种上了小白菜。

若完全按照并列测试法,例①③⑥⑧中的“把”是轻动词,此时“把”后NP和VP构成了一个成分;而②④⑤⑦中的“把”不是轻动词,此时“把”后NP和VP不能构成一个成分。例①③⑥⑧中“把”+NP可以移位至句首,此时“把”+NP构成了一个成分;“把”+NP也可以保留在原位,此时“把”后的NP+VP构成了一个成分。根据Sybesma的分析将这类“把”字句称为“常规把字句”,表达某人(有生命的施事)对某实体做某事。

Sybesma提到一点,常规的“把”字句在结构上具有歧义性(1)174。如:

我把他们捶得手都肿了。

i我捶他们以致我的手肿了。

ii我捶他们以致他们的手肿了。

其理由是结果从句补足语(手都肿了)中有一个空代名词。在常规“把”字句中,“把”可以跟其后NP构成一个单位,也可以不跟其后NP构成一个单位,所以,空代名词可以越过也可以不越过“把”后NP,寻找具有C—统制力的NP作为其先行语。因此,在所举的例子中,“手”前面的空代名词既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们”。但在铜陵方言中,例①③⑥⑧这些常规“把”字句意义单一,并不存在歧义理解,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Sybesma关于“常规“把”字句在结构上具有歧义性”的结论并不完全成立。

另外,通过并列测试法的测试,例①③⑥⑧中的“把”是轻动词,而②④⑤⑦中的“把”不是轻动词,这一结论是针对操铜陵方言的新一辈群体而言的,对老一辈而言例②④⑤⑦⑩并列测试之后仍然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是否可以说“把”是介词还是轻动词在新老一辈操铜陵方言的群体中还是存在差异的。这一结论尚存疑问,笔者至今还未获得更多的语料加以佐证,今后会进一步加以证明。

三、铜陵方言中的“把”的其他语法功能

(一)铜陵方言中量词“把”意义和用法的特殊之处

铜陵方言中量词“把”与普通话相比,其意义和用法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铜陵方言中,量词“把”重叠之后表示次次。如:今天下午小李运气不太好,把把都是他输。量词“把”重叠之后,前面可加上形容词“小”,修饰物时表示数量少;修饰人时表示瘦弱,含有夸张的意味。如:他娶的老婆太瘦了,只有小把把。量词“把”与“一”结合,不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而是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起、一同”。如:我把这些书一把给你吧。

(二)铜陵方言中“把”作为连词的用法

在铜陵方言中“把”作连词使用时,可以解释为“要是,如果”。例如:

(59)她太傻了,婆家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把我,打死我都不干。

(60)你就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你,你怎么搞?

(三)铜陵方言中“把”作为助词的用法

铜陵方言中“把”作为助词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一是,“把”用在动补结构中,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此时可以解释为“连”。例如:

(61)你这孩子太孬了,孬得把屎都七了。(你这孩子太孬了,孬得连屎都吃了。)

(62)我家这么多年供我读书,穷得把屋都卖了。

“把”还可以用作约数助词,放在“百、千、万”等位数词,以及“尺、寸、斤、个、斗、件、支”等量词后面。例如:百把里路、千把斤稻、万把里路、寸把长、斤把肉等、个把人、斗把豆子、件把衣裳、支把曲子。约数助词“把”可以构成“XX把两XX”的形式,在铜陵方言中使用较普遍。如:斤把两斤肉、寸把两寸长、千把两千斤稻子、百把两百亩田。

此外,有些量词和“把”还可以构成“量词+把+量词”的格式。例如:寸把寸(长)、尺把尺(长)、斤把斤(重)、吨把吨(重)。使用这样的格式时,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夸张语气。例如:“这个小伢太肥了,我看都有吨把吨重”。“我昨天晚上一不小心手划破了,拉了个尺把尺深的大口子”。“把”作为连词和助词使用时,在用法上比较封闭,不具有开放性,普通话中一般不这样使用。

四、结语

铜陵方言中的“把”有很多独特之处,动词身份的传统测试法可以验证在铜陵方言中“把”确实可以充当动词。“把”作动词时,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作为派遣义动词、给予义动词、使役动词,也可以解释为“用”“嫁”“放”“喂”“替、帮”“借”。铜陵方言中的“把”还可以作介词或轻动词,与普通话相比,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含有处置义;都含有致使义;都可以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范围;都可以表示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具有消极意义;都可以解释为“拿,对”。不同之处在于:铜陵方言中的“把”可以引进工具和方式,相当于“用、拿”;引进受益对象,相当于“为、给”;引进处所,相当于“在、往”;引进施事,相当于“被”;构成“给我”这样的结构,表示说话人一种命令与威胁的语气。而针对铜陵方言中“把”作动词、作介词或者轻动词与普通话存在巨大差异的现象,本文认为,原因在于铜陵方言中“把”语义特征“未定值”(undecified),语义较为丰富,因而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语境,而在普通话中,若想表达这些意思,直接使用多个定值明确的词即可。

利用并列測试法和移位测试法对“把”作介词或者轻动词这一语法功能进行测试,在常规“把”字句中,“把”+NP既可以移位至句首,此时“把”+NP构成一个成分;“把”+NP也可以保留在原位,此时“把”后NP+VP构成了一个成分。Sybesma认为,常规“把”字句在结构上都具有歧义性,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一结论在铜陵方言中不一定成立。铜陵方言中的常规“把”字句在意义上单一,并不存在歧义理解。此外还发现,“把”是介词还是轻动词在新老一辈使用铜陵方言的群体中是存在差异的。但这一结论仍需更多语料加以佐证。

[注释]

(1)Y.H.Audrey Li,Yafei Li.汉语句法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Y.H.Audrey Li,Yafei Li.汉语句法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6):724.

[责任编辑]李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