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视域下江西高校武术舞台表演形式研究

2018-09-10张莉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舞台剧体育教学

张莉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发展与成熟,武术表演由传统模式向舞台剧转变,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江西高校在武术表演中也采取了舞台形式。但是由于武术舞台表演的发展历史不长,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江西高校的武术表演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缺乏故事情节、舞台技术应用较少等问题。为改善这一问题,必须从文化产业视角入手,通过借鉴优秀经验以产业化的思维模式改良现有的表现形式,实现高校武术舞台表演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武术表演;体育教学;表演形式;舞台剧

武术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最早以狩猎技能的形式出现,随后在社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中逐步应用于战争,最终成为一种具有实用性、艺术性的技艺。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道家、儒家、五行学、医学等各类思想的融合,以及南北地域差异等问题,在思想与传承差异的影响下表演形式各有不同。而舞台表演的形式通过塑造出更加立体、统一的中国武术文化,兼其具有的观赏性成为武术舞台表演的新形式。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武术舞台表演的发展,武术文化传播的责任更多的被寄予在舞台表演之上。为提高江西高校武术表演水平,对其武术舞台表演形式的研究成为了重要课题。

一、武术舞台表演形式对武术文化发展的作用

(一)推动武术表演艺术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戏曲、杂技等在内都是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发展,舞台表演成为了宋朝以来的词、曲、杂剧等多种文学载体的传播途径,可以说舞台一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国武术表演的发展也是向舞台表演的形式演变的。从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武术正式登上表演舞台开始,利用精彩的武术动作编排满足了观赏需求、传播体育文化的形式逐渐成为一种创新。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的内外影响力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武术舞台表演已经在大型城市逐步发展起来,在文化传播效果和产生的经济价值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作用。

(二)满足文化市场发展需求

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化趋势。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经济利益作为依托,而经济效益的产生则需要对消费市场的挖掘。舞台表演是推动武术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舞台表演展现武术观赏性的优势使其更适合消费市场的运作规律。同时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也吸引了商业公司的运作和参与,在表演门票收入之外还可以开发纪念品、服装等附加产品,甚至可以利用武术文化的影响力进军影视产业。由于多样化经营的实现,武术文化的市场得以不断壮大,使其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支撑作用。

二、江西高校武术舞台表演形式的不足

(一)缺乏故事情节支持的单一化

舞台剧的表演要素中剧本处于首要位置。但是对江西高校参与武术舞台表演的学生进行采样调查后发现,仅有约26%的学生参演的舞台剧具备丰富的故事情节,缺乏故事情节成为制约武术舞台表演发展的主要形式问题。故事情节的弱化或缺失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不足。第一,故事情节的缺失使表演无法形成完善的主题与框架。任何形式的表演都需要遵从主题,江西高校目前主要采取武术套路、技击性表演的形式,观众在满足视觉等感官享受的基础上无法深入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受制于单一的形式,表演设计中无法展现统一的主题。同时由于情感演绎较少,观众能获得的情绪体验有限,这些问题都使武术表演的效果受到影响。而框架的缺失,仅能通过动作编排的方式形成表演节奏,尤其是在开头、发展、高潮等各部分的衔接中往往为体现节奏而固化动作编排,使表演趋同化。长此以往,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第二,故事情节的缺失也不利于自身特色文化的形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良好的品牌塑造往往得益于特色形象的塑造,例如美国迪士尼、漫威等文化产业公司利用对其人物形象与故事的不断丰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其文化推广和文化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前江西高校的武术舞台表演形式并不注重舞台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计,在文化产业的角度看不利于产业化的形成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舞台技术利用较少导致的扁平化

江西高校的武术表演虽然利用舞台完成,但其表演形式并未充分借助舞台技术,很多学生的表演经历中对灯光、音乐、威亚等基本技术的应用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约90%的学生在表演中有灯光的配合,但是其中仅有30%的学生认为自身表演通过灯光配合实现了更加丰富的效果展示。实际表演中,很多院校仅利用了灯光的聚焦作用,或通过灯光的切换适时完成群体表演与个体表演的过渡。在灯光设置的多样化方面、对气氛的渲染能力及时间感和空间感的营造等技法的应用仍然不足。音乐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烘托气氛、展现主题的主要手段。目前江西高校的武术舞台表演中音乐选择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是选曲的局限性,由于武术表演具有一定的传统性,所以在音乐选择中一般也采取中国传统音乐或现代民族风音乐。但是受制于表演的快节奏,武术舞台表演需要配乐具有明快的节拍,这就使音乐的可选范围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是曲目编排的能力较弱。武术舞台表演一般是由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所以在形式研究中往往从体育角度出发,参与人员缺乏音乐技能,曲目的创新性不足。威亚等现代舞台表演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高校受到技术、资金、安全等方面因素的束缚,这也成为限制表演形式的一大因素。

三、文化产业角度下江西高校舞台表演形式的发展建议

(一)利用丰富的主题与情节打造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针对缺乏故事情节的问题,应当从中国传统故事开发与借鉴国外舞台创作经验两方面入手,为武术舞台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创建丰富的主题与故事情节。第一,武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五千年文化发展史中有众多的故事题材适合以武术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封建社会以来的历史典故、古典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情节、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等部分。在具体题材选择上,应当结合武术表演的特点,充分借鉴京剧表演中武戏与历史故事的结合经验,创造属于武术表演自身的题材。故事情节设计方面,可以选取故事中极具冲突的情节,能更好的服务于武术自身的艺术特点,增加其观赏性。例如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其中包含既有大量武术常用兵器的套路展示,又可以融入拳法表演。第二,充分借鉴国外舞台创作经验。美国迪斯尼电源公司曾经拍摄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是国外借鉴我国文化的典型案例,故事源自北朝民歌《木兰辞》,全篇文章不足500字,但是经过编剧合理的想象使其具备了丰富的人物性格与叙事情节,支撑起一部超过90分钟的叙事影片。在武术的舞台表演中应当借鉴其特点,大胆选择故事主题,以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打造属于自身的新故事、新人物,不拘泥于传统以避免重复性的故事情节影响整体表演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舞台技术素质立体化的表演形式

面对江西省高校武术表演中各类技术的应用比例较低的问题,应当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支持、融入产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当前省内高校的武术表演形式受限于专业人才的缺乏。高校现有的武术表演团队在武术方面具有专业性,但在服装设计、舞台灯光的布置使用、特殊表演设备的操作等技能上并非专业人才。这也是导致当前舞台表演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善这一问题,高校应当注重表演团队技能多样化的培养,通过培训提高人才隊伍的综合能力。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内部资源调配满足需求。例如可以协调音乐专业学生为武术舞台表演进行原创音乐的创作,作为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同样的需求也可以交由服装设计、文学等专业学生共同完成。对不具备独立资源的高校,应当采取联盟形式组建实践团队共同创作,既利于舞台表现形式的丰富也增加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其次,高校在资源和资金分配中应当考虑到武术舞台表演的资金需求。

四、结语

江西高校武术舞台的表演形式应当富于创新与变化,通过把握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外部力量的整合作用,实现形式的变革和发展。从而满足高校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也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履行自身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马文友.武舞与功夫舞台剧:古今武术典型审美形态的实证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 (02):65-68+82.

[2]刘文武.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 (10):98-102.

[3]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35 (06):83-89.

[4]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 (01):77-80.

[5]王国志.从舞台剧《风中少林》看武术的艺术化之路及国际传播[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 (02):51-54.

猜你喜欢

舞台剧体育教学
春天的舞台剧
舞台剧
舞台剧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舞台剧改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