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性的重要性

2018-09-10郎全发杨玉仁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重要性

郎全发 杨玉仁

[摘 要] 德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也是一种精神品质。亚里士多德曾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把人的德性看成是一种使人变得善良同时又能获得优秀成果的高贵品质。而德性的重要性自从它成为价值标准的时候就始终存在人们的脑海里,在当今这个充溢丰富知识就是磅礴力量的新时代,德性依然发挥着其重大的意义,绝不能轻易漠视德性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德性;亚里士多德;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6-0000-03

一、德性的本性

德性一词最早在希腊语中意思是指事物的某种特性、品格以及特长和功能,也就是一个事物能够成为该事物所具有的本来的属性。最早的用法,是在史诗中去描述那些武士高贵的一种行为,而在这个时候德性几乎可以类似于勇敢来讲。德性这个词在古代的中国是作为一个哲学的概念来讲,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在古代很少有人用德性这个词来表达,同时也没有对德性做出明确的定义。《中庸》这本书中,儒家学派则认为,德性就是人的一种自然禀性。

一般来讲,德性指的是一般所有事物的一种品质的体现,而这种品质有利于一个事物所存在的状态变得更好或者是活动完成的更好。而对人的德性来讲,不但要使一个人的品质更好,而且还要使他能够出色的去实现这种活动。还可以这样说,人的德性也是一种让别人能够赞不绝口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灵魂中包含着德性,德性是灵魂的一份子。灵魂总的可以分为有逻各斯和无逻各斯两大部分,和我们平常所说的理性和非理性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两部分不是断然分离的,而是有重叠的一个部分,这个重叠的部分就是有无逻各斯的部分。在没有逻各斯的那一部分中,同时还有两个子部分存在,即养分和愿望:养分的那部分是不分有无逻各斯的,愿望的那部分则是无逻各斯的部分。然而这个无逻各斯的部分会在某一节点上遭到逻各斯的反应和袭击,同时,逻各斯的那部分也将它分为两个子部分,第一个子部分在很重要的程度上来讲它是具备逻各斯的,第二个子部分同样是在符合逻各斯的基础上分有逻各斯。不难发现,在灵魂的有无逻各斯两个部分中都有符合逻各斯亦或是分有逻各斯的某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就是灵魂的有无逻各斯的部分互相重叠的部分。总的来说,这里所讲到的德性应该包含从人的养分的那部分再到人的最高的智慧的部分,它是整个灵魂各部分品质总和的体现。

灵魂的有无逻各斯的这两个部分也可以用德性来加以阐述,德性也可以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道德德性是指经过自己的行为习惯所养成的一种方式。亚里士多德通过词源进一步观察及琢磨反思,发现道德这个词就是从习惯这个词不断更新演变而来的。他认为,道德德性是自然中的矛盾体。虽然自然能够给予我们去接受德性的能力,也可以说德性并不会返于自然,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习惯进行不断完善的,所以它也不是出于自然。亚里士多德还特别强调,在实现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轻而易举的产生这种习惯,一个人在实现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坏将会影响他的品质好坏。亚里士多德还认为,灵魂有三种不同的状态——情感、能力和品质。情感指的是人们的愿望和他们伴随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比如喜怒哀乐等现象;能力指的是能够得到这些情感的一些东西;品质则指的是我们跟这些情感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一些好与坏的关系。德性就出自于这三种不同状态中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品质所在。人们所特有的实现活动的能力在他们实现程度上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好,有的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实现。通俗地讲,德性就是对实现活动表现突出的一种鼓励,可以说他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德性是一种好的或者是极其优良的品质,这只是在不同的种类上突出了德性。我们不仅要强调德性是品质,还要进一步说明德性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换句话说,还要从根本上把德性的品质与其他品质做区分,不能混淆,从而找出德性的特点,整体把握德性。

德性赋予人一种新的生机活力,人的德性就是一个人能够很优秀的完成活动的一种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将德性和自然放在一起,那么,将会比任何技术都更准确、更精湛,德性肯定是以取得更加适度的标准方式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在人的实践活动和感情色彩中,任何的过度和欠缺都是不正确的,刚刚好的这种适度是一种成功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让人们拍手叫好的。适度原则就是德性最典型的特点,德性就是我们自己所愿意选择的一种品质的体现,而理智德性则是灵魂有逻各斯的那一部分,适度原则也就是由逻各斯所确定的一种原则。灵魂也分为有无逻各斯两个部分,灵魂的有逻各斯的部分同时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部分,先是思考始终不变的一些事物,再去思考可以变化的一些事物。在灵魂中那些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部分一一对应着,通过相同或是类似的部分,才有机会去拥有某种可以思考的东西。而灵魂有逻各斯的这部分可以进一步区别这两个部分,可以把一个当做是知识的一部分,把另一个当做是思辨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搞清楚这两个部分中最好的实现活动的方法和状态到底是什么?最好的實现活动的方法和状态就是他们一一对应的德性。那些对应知识部分的理智可以称作是沉思理智,它与实践没有任何关系,它和想要达成的目的也没有关系,这种状态不是以动态呈现的,而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它所追求的也是永恒不变的知识,而它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假程度也将会影响这种状态的好与坏。对应思辨部分的理智也可以称作是实践理智,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从选择开始的,选择是实践的充分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理智与沉思理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首先是需要一种想要达到的愿望,其次是需要一种向着这种目的的逻各斯存在。如果要选择的准确无误,就必须要以逻各斯为真,想要达到的欲望就要恰到好处,就是要去获得逻各斯所必然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时间理智活动就是本着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去实现逻各斯所想要真正达到的这种欲望的真,其实选择就是实践的一种开始,就是理智想要达到的某种欲望之体现。

德性与美德共存亡。美德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一种巨大的力量,是德性的一种升华,当你对世界充满无限的爱意时,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德性的美,也就是美德。严群在《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中写道,“美德”这个词在希腊语中常常被解释为“卓越”。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德”一词意味着一切都有它正确的功能和用法。[1]这告诉人类,美德就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所在,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之所以发展理性,是因为美德是一种使事物处于良好状态并且使它能够完成活动的品质。人的美德到底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就意味着事物的卓越程度,以及它的有效功能的一种独特性质。美德在所有的自然事物中都普遍存在着,它是每个自然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能力。在古代汉语中,人们常常说美德是辛勤的劳动,是海枯石烂的诺言,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德在人的身体内部的变化,必然在人体外部表现出来,称作“德相 ”,比如,人走路以及行礼等动作都可以清楚地表现出这个人的“德相”。德性也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心与行为法则相结合的方式。德性是人性的内容亦或是一种因素,是在意识属性的子系统中属于一个特别小的价值意识系统中的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伦理学的思维角度去看,人性就是德性,德性就是人性,所以,亘古以来,有关人性善恶以及人性公私的争斗从来就没有真正停歇过,无论对其中善和公的一面还是恶和私的一面的说法都产生了很多很激烈的争论。德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2],德性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内在品质和属性,它的存在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二、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最伟大、最令人钦佩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伦理学经典著作的典型代表,是美德伦理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不朽著作。尼各马可伦理思想是从运气和幸福的角度来分析的。幸福是人类善良的根源,是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德性就是能够帮助实现人类最终目的的一种有效存在方式。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灵魂二分法思想,德性也是根据灵魂的不同加以区分的,从而又将它分为道德德性和伦理德性。[3]麦金泰尔认为,人的品质就是德性的直接表现,他在《德性之后》中,不仅仅把德性看成是得到实践的内在利益所必然需要的一种高贵品质,而且看作是善于把握整体生活真善的一种品质。他站在巨人亚里士多德的肩膀上,批判了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西方伦理学中功利主义以及权利观念的核心问题,试图重新确立德性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根本地位。

在现代伦理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调整了注意力,重新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美德观中去,重新研究道德到底是什么东西。研究美德的功能及内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伦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观念与道德伦理是道德之中最重要的内容,这对现代道德和对道德伦理的再研究来说是更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道德生活中发生了许多这样那样的变化,它忽视了道德的信仰和追求内在美德的最基本的条件,美德仍在一定的空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了解德性的真谛,对我们借鉴古典美德最经典的思想以及构建和谐的精神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每个人只能在他固有的这种美德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他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其他人的道德的实现方式,而在这些活动中,人们通过美德享受到的是最为持久、最具荣耀、最为顽强的生命,也是难以陨落的生命。[4]在他看來美德可以分为两种——理性的美德和伦理的德性。理性的美德,是人类灵魂理性部分的优秀品质。最理性的美德是通过再教育来进行训练的,需要仔细的思考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它是理性活动中的一种美德,理性的道德品质主要是通过教学来获得的,它的特点是思考并且升华的真理,会给人们带来自足和快乐。而合理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检查一个不变量基础的存在,二是检查变量根源的存在性。伦理的德性,很大一部分是由后天的一些风俗以及习惯经过不断的升华而得来的,它是通过人们的行为以及活动所显现出来的一种表现的过程。只有当人们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理性,才能获得自我满意和真正幸福,并且认为只有具有高尚行为的人才能赢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才能追求真正的欣喜,最后得到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主要倾注于表现美德的五种具体的形式——勇气、节制、正义、幸福和博爱。这五种德性就是通往幸福生活的直通车,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的主要品质。然而,困难时刻存在,每一种德性的具体形式本身都有着一种难以调和的张力。对于勇敢来说,需要在克服恐惧不安的同时,对某些事情在保持恐惧之间做到适度;在适度方面,可能是软弱和固执的中间部分,或者是冷漠和放纵之间的适度关系,从根本上说,知识和欲望之间存在着冲突。[5]对于分配的公正与否,需要在弱者之间的平等及强者得到的更多之间来衡量及寻求中间的部分。道德美德是一种真理,它教导我们仔细聆听智慧长者的一切训诫,并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但问题在于当我们真正这样去做时,并没有真正着眼于这件事的整体,只是简单地听从并执行了一个人下达的命令,慢慢的就形成了这种习惯。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一个人的伦理德性将会取决于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而,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你感情的多少,还取决于你和道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6]道理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在这些形式的变化中,人们又可以找到自身和道理之间存在的真正关系,从而可以清楚地把握和自由掌控德性的美。

三、智慧是德性的完美体现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科学的知识是符合逻辑的,又是可以传导的,也是亘古不变的,科学具有一种可以证明的品质。亚里士多德曾说,科学所能理解的当然是永恒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技术就是一种制作过程,它就是要发现或发明一种新东西,它不但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自己心灵的完美重现,从而去实现自己所想要的某种意愿。理性在科学中首先掌握一些普遍原则的东西,换句话说,理性是通过归纳普遍原则来实现的。智慧指的是科学、技术和理性的高度发挥。智慧在思辨理性和纯粹理性的美德中是处于最高地位的。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也提到智慧和德性的矛盾。亚里士多德认为,智慧与德性有三种关系。第一,智慧与德性就是手段与目的关系,智慧是为了能够确定活动的一种手段,而德性就是为了能够确定活动的目的。智慧和德性相结合不断完善和补充着人的行为活动,智慧是人们通过采取一些正确的方式手段来实现这个目的,德性能够使人们的行为活动的目的变得正确无误,这就充分说明了智慧与德性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智慧是确定手段以及能够实现的方式方法,德性则是能够确定好目的的一种思维。第二,智慧与德性是现实与潜力的关系,智慧为德性确定了活动的目的。德性又可以分为自然的德性和严肃的德性,自然的德性是人本来就固有的上天赋予人的一种行为和潜力,这些品质不一定全都有利,也有可能是有害的。[7]第三,如果抛开智慧来讲德性,那么,德性是不存在的,德性是建立在智慧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德性,智慧的存在也没有任何意义。

智慧与德性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智慧的德性是不存在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GDP和军事力量的提高,而是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不了对文化的延续,重视和发展文化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只有发扬自己国家的智慧和魅力,才会赢得他国的赞赏和敬重,才会使他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钦佩。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正是理念树立的好兆头,文化是支撑我国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智慧之源。文化是用来养心的法宝、是洗涤心灵后发自内心的情怀、是智慧的结晶。

四、德性为我们生活提供了灵感

德性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在自己亲身实践德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德性的重要性;只有在待人接物的具体活动中,才会真正成为公正的人亦或是不公正的人,或者成为勇敢的人亦或是怯懦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品质才能从现实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8]一个人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品德,这样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人的正常活动,就是拿理性的标准去实践灵魂活动的一种极好的过程。人的善,是指灵魂统一的一种实现。如果有多种美德,它是最完美和最好的美德实现,因此,美德将是无瑕疵的和完美的。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正确的选择、丰富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学会选择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在选择问题上有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德性不是用来感受感情的一种能力,而是认真对待感情的一种品质;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要积极的选择应对。第二,选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取中,也就是要适度,选择过多或过少都不好。道德中的德性是与情感以及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情感和实践是一种过度、不足亦或是适度的表现。例如,幸福和痛苦可能太多或太少,出现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好。而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及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处于适当的原因和适当的方式去亲身感受这些感情,就能感觉到这不但是适度的而且还是最好的,从而可以表现的很完美很极致。

德性为我们提供了好多的灵感。亚里士多德说,第一,我们要做到适度,应该学会避开那个最与适度相反的极端,也就是所谓的两恶权其轻。第二,我们将研究我们最可能沉迷于其中的事物,并用我们经历的快乐和痛苦来理解这些事物的本质。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向与错误相反的方向推过去,我们只有跟错误产生一定的距离,才能有机会近距离的与节制为伴。第三,面對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应该警惕幸福的乐趣。对于德性这个词来说,尽管我们可以在最开始的阶段去掌握它,但却很难去觉察到它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就像我们觉察不到疾病的发展一样。也恰好是这样,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德性的重要意义。

五、德性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如果说道德是一种规则,显然它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秩序,这意味着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正义。[9]德性是道德的基础和本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美德本身包含着规则,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美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事求是的实践是个人品格的直接体现。我们需要更完善地去阐述美德之功能。人们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的交往之中,而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美德始终起的是一种积极引导的作用。它是由道德人格重新建立起来的一种时代情境,从而凝聚人心,并期望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做出某种高尚的行为,得到大多数人的呼应,以此来改变社会成员的一般心态和价值认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风俗习惯会润泽人心、如沐春风、陶铸良才,造就和谐社会的新局面,井井有条的新秩序。德性造就和谐社会的新秩序,实际上也就是德性在社会层面上真正的实现它的内在价值。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多方面,还包括家庭的和谐、社区的和谐等不同层次之间的和谐。无论是在哪个层面或任何层次,人们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内在力量来控制行为从而达到和谐,这里所指的内在力量就是美德的力量。在这种对品德的理解中,国内外许多思想家都认为和谐是美德的重要标志,美德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体。内在方面,德性是心灵秩序的维护者和守护者,可以促进事物与心智、精神与身体、整体与秩序、精神与形式、理性与欲望的重新协调,从而使人感到身心舒畅,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外在方面,德性的力量在于使人们自觉履行社会的一切责任,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并且进行梳理。德性是各种关系的纽带,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性是维系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德性是人类向着幸福发展的基石,它是通往幸福所必需的一种品性。德性的生活在它成为习惯之后,便不再是痛苦不堪的,人生在世,就不可能抛开德性,它也是我们一生所要追寻的。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德性,德性是我们的生存方式,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的品格和品质,它以特定的方式指引我们去过自己的生活。[10]德性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它指引我们以适当的方式方法、以正确的态度去做正确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对生活智慧的积累。每个人的德性都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容分割的,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是构成这个社会的一份子,都离不开社会这个整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着善的一面或者是伪善的一面,如果说是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还不如说是给别人带来欢乐和愉悦。这既是一个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的权利所在,德性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德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德性使一个高尚的人能够实践的更加完美,如果没有了德性,也将会失去人类的美好希望,也就失去了人类的幸福。德性是人类最根本的属性,它的价值已经成为一种衡量的尺度,永远不可忽视美德的重要价值。德性是精神的内在品质,它具有思想的功能,它是一个人整体成长的源泉,生命力量的启动器和自我本位的自动化者。作为一种价值原则,德性是具有终极性的,它是完善生命原则和价值目标的内在动力。[11]美德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它是知识的合理运用、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文明的蓬勃发展的巨大无形资产。德性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只要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我们就能从中攫取更多、更丰富的资源,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严群.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5.

[2]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9.

[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38.

[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6.

[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7.

[6]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长春:吉林大学,2010.

[7]刘芳.论德性养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8]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上海:复旦大学,2010.

[9]袁利平.过一种有德性的教育生活[J].中国德育,2016(23):1.

[10]唐代兴.德性及其涵养性生成[J].中国德育,2016(24):1114.

[11]吴元发.从德性到规则:道德教育的古今之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1):4952.

[12]崔希福,李璐.正义·制度·秩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327.

[13]陈立军,刘曙光.人类命运控制成因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18.

[責任编辑]王立国

Abstract:virtue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human beings, and it is also a mental quality. Aristotle once regarded human virtue as a noble quality that makes human being kind and achieving excellent results in "Nicomachean Eth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 virtue has been in the minds of people since it became a measure of value, and in a new era full of abundant knowledge and majestic power, virtue still play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and we can never easily ignore the important value of virtue.

Keywords:virtue; aristotle; importance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德性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