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路径研究

2018-09-10李晓兰魏丽莹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法治

李晓兰 魏丽莹

[摘要]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多方合力,但法治建设则是重要途径,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全面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美丽中国特色的法治路径,对我国早日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美丽中国是人与人关系友好的人之美,是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中国,更是人与人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状态的中国。”[1]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 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23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4]因此需要将美丽中国与法治相结合,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最终逐步探索出一条天人和谐、统筹兼顾、合理并举的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路径。

一、美丽中国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美丽中国”意在告诫人们应当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帮助人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念,使其能真正做到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通过法治路径让人们把这种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增强民众环境法治意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一)有利于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增强民众的环境法治意识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破坏程度高等问题,这样必定会造成水、林、矿产的大量消耗,对湖海造成一定污染。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应法律的制约和监督,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民众的环境法治意识薄弱,致使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改变原有的运营方式,通过法治途径加以控制,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而且能更好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还能保护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环境权。只有将绿色发展道路走好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美丽中国的新愿景。因此,探索美丽中国的法治路径会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和力度,不断探索正确的绿色发展方式和制度,唤醒公众的环境法治意识,自觉的投身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中去,还自然青山绿水。

(二)有利于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并为其提供法治保障

我国虽然是资源型大国,但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人均占有率并不高,一直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考核标准,而忽视了快速发展经济时累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严肃地指出:“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加之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近几年人们日渐感受到雾霾已成常态,酸雨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环境违法成本低,缺少完备的法治去规范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必須要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路径,以此来促进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并为其提供法治保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归还自然的宁静、和谐、美丽。

(三)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法治愿景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自然与自身关系的问题抛之脑后,与传统思想背道而驰,片面追求自然带来的经济效益,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激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3]24因此探索美丽中国的法治路径就是要遵循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规范化进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法治愿景,使我国早日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路径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美丽中国法治化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环保制度和文件,成果较为显著,但是在立法上仍然有部分法律制度不健全;执法上力度有待于提高;司法上诉讼机制有待完善;守法上缺乏规则,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出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路径以解决此类问题。

(一)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立法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5]近些年我国的生态文明立法力度不断加大,为建设美丽中国真正付诸了实际行动,但也出现了现行的生态文明立法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不能完全适应,与建成美丽中国时要求的立法水平和质量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生态文明立法上仍需多下功夫。第一,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以宪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因为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有一定的震慑力,所以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不仅能增强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立法依据,从而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立法保障。第二,提高立法质量,当前生态文明立法体系缺少系统完善的配套细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缓慢。因此,生态文明立法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民法典编纂中去,加快建设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可以从国外生态文明立法的优秀条例中汲取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制定出一套高质量、科学性的符合美丽中国要求的环境保护法,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为健全的制度保障。第三,提倡公众参与立法,应当完善立法的体制机制,让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立法的制定中,切实听取公众的想法,不断集中民众的智慧,探索新的立法方式,以提高生态文明立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集中多方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二)不断加大生态文明执法力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执法保障

习近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6]就我国在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执法不规范,环境执法受到冷遇等诸类问题,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生态文明执法力度,是完善美丽中国法治建设的必要途径。第一,不断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环境监管的体制机制,合理配置执法职责,应该对现有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扬长避短,整合创新,制定专门的环境监管体制法,赋予监管部门充足的执法权,并进行问责制和加大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设立国有自然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为此各个监管部门都要明确其职责,分工合理,互相监督,避免出现越权和不作为现象,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态文明环境执法的效能。第二,提高环境监管部门的权威性,在多数人眼中,环境监管部门的设立形同虚设,不被民众熟知和接受,因此需要帮助环境监管部门树立权威,使他们有信心和动力完成监管工作,也可以进一步理顺环境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垂直管理和跨区域划分环保部门,统一行使行政执法职责。第三,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体系纳入环境执法部门的政绩考核中,执法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法治观念和能力,做到切实考虑人民的利益,自觉接受各界人士的监督,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素质,形成清廉执法的工作风气。在生态文明执法上只有做到内外结合,增强生态文明执法的保障能力,才能使美丽中国建设早日实现。

(三)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司法进程,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良好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7]当前我国司法工作上出现了对环境诉讼案件不重视、不积极、不受理,处理问题效率低下,司法人员态度差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司法工作上有所改进。第一,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审判的体制机制,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新要求,积极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审判机构和管辖制度,从而提高环境案件的审理水平。第二,提高环境司法部门的权威,可以在国家或地方设立专门的环境法院,或者在现有法院中增设专门的部门审理环境案件,使其不受地方政府牵制,在取证和查证上能以最真实、最可靠的结果回馈给公众。第三,全面更新环境司法的理念,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全体司法人员通过学习、座谈、报告等形式树立环保为主,预防优先,公众参与等理念,充分的贯彻到环境司法的各个环节,从意识层面增强其司法水平,公平对待每一位诉讼者,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强化司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才能公正高效解决环境纠纷,及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还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引导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捷径。

(四)鼓励和倡导生态法治建设上的全民守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8]在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上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人民服务,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因此需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创造出美丽中国的“美丽”氛围。第一,全民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法治观,用法治的理念和思维保护生态环境,对待生态环境。社会各部门合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走入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等,使其增强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第二,健全环境违法监督机制,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充分发挥民众的组织和监督作用,将个体公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民间环保团体和组织,利用业余时间监督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对环境问题的查处情况,并检举一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企业或个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让成立的环保组织定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环境问题咨询等途径让民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充分发挥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三,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有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环境,利用环境法律维护自身和环境的权益,最终使全体中国人达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共识。只有每个人都拿出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形成绿色消费观,遵守环境法的义务,使生态文明不断法治化、规范化,美丽中国的愿景才能尽早变为现实。

三、结语

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中国是要美在顺应民心,美在尊重人权,美在天人和谐,美在弘扬法治文明。虽然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这条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我们从未停止脚步,更应该积极探索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多条法治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晓兰,刘凤杰.公民道德素质提升与“美丽中国”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1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堅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

[5]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重要讲话[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06/c70731-24546091.html

[6]習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7]李龙.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N].光明日报,2017-08-04.

[8]习近平法治思想脉络: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413/c40555-26834603.html

[9]王刚,胡建东.论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6-53+67.

[10]王红光,李冬凤.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意义与实践理路[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8-34.

[11]陈婷.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10.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LI Xiao-lan, WEI Li-ying

(Marxism Colleg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

Abstract:Beautiful China is the era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one of the goals of modern power.In order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we need to work together in many ways,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By comprehensively mastering the basic pattern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is paper explores a path of ruling by law with beautifu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s our country into a prosperous, powerful, 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socialist modern power.

Keywords:beautiful china;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le of law;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