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研究

2018-09-10董黎明沈梦婷

关键词:心理状况留守儿童

董黎明 沈梦婷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H县留守儿童采用多阶段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一对多的调查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对该县不同性别、年龄段等类型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留守儿童普遍缺少父母关怀的现象,不同性别、年龄段等类型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状况、意志强弱与监护方式、父母间通话频率、年级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存在差异。

[关键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使得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其社会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大,特别是城乡迁移型农民工队伍持续扩大,伴随着农民工子女数量增加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势在必行。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亲情的关爱和管束,引起其生理、心理、生活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二、调查策划

(一)问卷内容

本文的调查问卷以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先生制定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量》量表为基础,自制了《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此次的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的零花钱、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和与父母通电话的频率等。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状况,问卷设计了“知”“情”“意”“行”四个模块,其中“知”“情”“意”分别反映留守儿童的认知力、情感和意志力,并计划通过“行”,即留守儿童的行为来综合衡量他们的心理状况。

(二)调查方法

在展开调查前,在H县古城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预调查,在其小学部和初中部分别选取了六年三班和八年一班进行了50份问卷的预调查,旨在对问卷设置的问题进行修正及为问卷的正式展开调查做好基础。为了使样本较好地反映全县留守儿童的情况,且便于调查工作的组织,按照留守儿童所居住的行政组织分层,在抽取样本时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其中第一层是乡, 将该县的19个乡镇划分为4个抽样框,划分结果如图1的二级抽样单元所示;第二层是学校,在初级抽样单元内选取一定数目的中小学校作为二级抽样单元;第三层是班级,在被抽取的学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三级抽样单元进行问卷调查。

(三)样本量的确定及分配

利用样本量确定的公式

n=Nt2p(1-p)Δ2 pN+t2p(1-p) ,

其中, n 为样本量, N 为总体的数量, t 为

一定置信度下所对应的临界值, p 为样本比例, Δ p 为抽样平均误差。本次调查中,令置信度为95%(此时 t=1.96  t ),误差值 Δ p=5%  Δ p  Δ p= ,概率值 p=0.5 ,计算得到的样本量为387.19。考虑到信息覆盖度不足的问题,本次调查人为设定调查信息覆盖率为65%,因此本次调查共需595份问卷。在调查中,纸质问卷实际印发600份,收回600份,在回收问卷中有8张问卷存在漏选题目、单选选成多选等问题,考虑统计分析及处理,我们将这8张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因此,此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92分,问卷的回收率为98.667%。

在样本量的分配过程中,利用分层抽样中“内曼分配”的思想,调查费用高的地区分配的样本量较低于调查费用低的地区,在本次调查中,调查费用主要体现在差旅费,所以我们在距离较近的抽样框中抽取多一点的样本。具体的样本量分配见图1 。

三、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问卷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是分析数据的第一步,也是检验问卷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1]通过50份的预调查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该县留守儿童心理狀况的调查问卷做信度分析得出Cronbach 's alpha系数表。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这个纬度的信度系数偏低,说明该纬度的项目描述不是很精确,需要进行修改。通过对比《心理健康诊断测量》量表,我们将自制的原始问卷中关于“认知能力”和“意志力”模块的问题进行了修改,经修改后三个纬度的信度系数如表2:

由表2可知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问卷的Cronbach 's alpha系数是0.764>0.7,信度较好,即问卷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总体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中留守儿童数量为592人,其中男生336人,女生256人,从抽样结果来看,符合我国目前1.18∶1的男女儿童比例。留守儿童目前与爸爸生活在一起的占7.43%,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占27.7%,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占59.46%,与姑婶等亲戚的占4.05%,与兄弟姐妹和自己一人生活的都占0.68%,说明该县的大部分留守儿童还是由隔代长辈抚养着的。调查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3:表3某县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表

(三) Fisher精确检验

为了研究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和不同监护人类型留守儿童的自我情感意识,本文对年级因素和监护人类型因素做了Fisher精确检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本文验证了 “是否感到孤独害怕”“娱乐时间”与“所读年级”之间是否有相关性,以及“学习成绩”“交际能力”与“监护人类型”之间是否相关。使用R语言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四项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是否感到孤独害怕” “娱乐时间”之间是显著相关的;不同监护人类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交际能力”也是显著相关的。

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孤独害怕意识较强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6年级,随着这些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内心的孤独害怕感会逐渐沉淀。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重点加强对高年级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疏导。年级小的留守儿童的娱乐时间比年级大的留守儿童的娱乐时间少很多。随着年级的增长,留守儿童面对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他们的意志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定要及时发现不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2],避免引发一系列有关的社会问题。

四、“知情意行”综合统计分析

(一)数据的量化处理

为了更好的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将问卷结果进行了量化处理。针对 “知”“情”“意”这三个指标,将问卷答案按照从好至坏分别赋予2分,1.5分,1分,0.5分。在“行”中,第二个问题为多选题,将选择为没有的得2分,其它选项每选择一个减0.5分,将选项得分进行加总,最后再将两道题的得分按1∶1的比例进行汇总,即可得到“行”这一指标的最终得分。

(二)知情意行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究留守儿童“知”“情”“意”三个属性与“行”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 R 语言对它们的综合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由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认知得分与行为得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8,表明留守儿童的认知与行为有极强的相关性,意志力得分与行为得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7,表明留守儿童的意志力与行为有较强的相关性,而情感得分与行为得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4左右,且相关系数的检验P值为0.117,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情感与行为的相关系数显著为0。因此,并不能通过行为来反映留守儿童的综合心理状况。

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由于在校留守儿童的行为受到校规、校纪和老师们的监管和限制,所以在日常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孩子们内心的情感,孩子们内心即使孤独寂寞甚至有些偏激,但是做出的行为看上去仍是正常的。所以校规校纪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三) 基于Apriori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分析

传统的相关性分析中,只是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但是在影响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因素中,各因素之间会交相联系,并不能准确反映各因素对“知”“情”“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本文考虑采用R语言作为挖掘模型建立和分析的平台,来研究两个基本因素与“知”“情”“意”之间的相关关系,选择 “Apriori”算法,利用Apriori函数提取关联规则。

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基本情况属性和不同的心理状况比例的结果,作为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的参考依据,在挖掘时不断调整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分别获得性别、年级、监护人类型和与父母的通电话频率四个属性和心理状况的“知”“情”“意”的关联关系。

表6列举了四个基本属性与留守儿童认知情况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规则1表示单亲监护与频繁通话占所调查留守儿童的比例为2668%,而在所有的单亲监护与父母通话频繁的留守儿童中认知情况良好的比例为5262%。从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看出;单亲监护、高年级和与父母通话频繁的留守儿童与认知情况良好的可靠性高;上代监护、低年级和与父母偶尔通话的留守儿童与认知情况一般的可靠性较高;隔代监护、中年级和与父母很少通话的留守儿童与认知情况较差的可靠性高。同时也能够看出认知情况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表7列举了四个基本属性与留守儿童情感情况之间的关联程度。单亲监护、通话频繁与情感良好的可靠性高;中年级、隔代监护与情感较差的可靠性高。但是总体而言,性别、年级与情感之间的可靠性较低,即留守儿童的年级和性别在情感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性。

表8列举了四个基本属性与留守儿童意志力之间的关联程度。高年级、女、单亲监护与意志力良好的可靠性高;低年级、男、隔代监护与意志力较差的可靠性高,且年级与留守儿童的意志力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综合以上四个基本属性与留守儿童“知”“情”“意”之间的可靠性,结合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分析,4-6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向青年转型的过渡期,其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到叛逆期各种情感的影响,所以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另一方面,与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没有隔代交流出现的障碍,外加上与父母的频繁通电话,会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得到解决,从而有利于他们心理状况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影响着儿童成长后期心理素质、人格的塑造。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与国家的责任[3],不仅仅是儿童个人成长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保障的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通过实际调查,我们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缺少父母关爱和交流是留守儿童心理情感缺陷的主要缘由,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有很大的引导性作用

在对留守儿童基本信息的统计中,我们得知:父母一年及以上回家一次所占的比重最大,為24.32%;10-12个月回家一次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占比19.59%;其中,半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超过50%。说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缺少交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态的正确引导。[4]

在对“父母多久回家一次”与“父母在家会住多久”做交叉分析后,可以得出:7-9个月和10-12个月回家一次的父母在家住超过15天的比重均超过了40%;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父母在家住的时间短于16天所占的比例超过70%。可以看出大多数该县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情感状态的参与度不够。

2.留守儿童的综合心理情况不能单一的从行为判定,需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

我们利用SPSS软件对留守儿童“知”“情”“意”三个属性与“行”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时发现:留守儿童的行为与认知有极强的相关性,与意志力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与情感的相关性较差,可以判断出行为并不能正确反映留守儿童的综合心理状况。留守儿童多为在校学生,他们的行为受到校规、校纪和老师们的监管与限制,单从行为上判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有失偏颇。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心理归属感和倾诉的对象,往往表现出情感闭塞的现象,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

3.留守儿童认知能力、情感状况、意志强弱与监护方式、父母间通话频率、年级密切相关

留守儿童处于认知形成、情感表露、意志控制的初级成长阶段,良好的意识基础对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基于Apriori模型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认知方面:单亲监护、高年级和与父母通话频繁的留守儿童与认知情况良好的可靠性高,隔代监护、中年级和与父母很少通话的留守儿童与认知情况较差的可靠性高。[5]

情感方面:单亲监护、通话频繁与情感良好的可靠性高,中年级、隔代监护与情感较差的可靠性高。这体现出留守儿童的情感满足度主要还是依赖于父母。

意志方面:高年级、女、单亲监护与意志力良好的可靠性高,低年级、男、隔代监护与意志力较差的可靠性高,且年级与留守儿童的意志力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意志力是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体现出留守儿童面对诱惑和困难时的自我克制能力,由于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磨砺留守儿童的坚强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是培养其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 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相关的结论,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心里现状从家庭监护、社会律法保航、心理引导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家庭监护

目标: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良好的监护环境,促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1)敦促父母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环境。父母的角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不可代替的,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父母的陪同以及参与。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期间,要不定期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孩子日常的生活习惯、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父母还需要扮演朋友的角色,让孩子做到有问题、有困扰时第一时间联系父母,增强孩子的内心安全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并学会表达爱意与给予家庭的温暖。

(2)强化监护人正确的是非观,完善隔代教育的教育形式。监护人首先要切实担任好监护责任,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要经常与孩子所在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其次监护人要告诉孩子正确看待父母打工,父母在外打工富有吃苦耐劳、勇于改变命运的拼搏精神,是有责任、有能力的表现,孩子应该为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监护人要与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达成共识并成为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纽带,督促孩子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缓解孩子对父母的思念。要经常客观真实的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保护好孩子的自尊。

(3)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上的情绪波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多个阶段的叛逆期,在发现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应采取正确的、孩子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了解到孩子多方面的状况,有利于正确疏导孩子的情感并解决心理问题。

2.社会律法保航

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法律,强化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通过带动地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被留守的状态。

(1)落实留守儿童相关律法,保障各部门履行相关职责。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明确提出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教育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依法强化与落实[6],从家庭、学校以及政府多层面的保护与监管留守儿童,真正建立起留守儿童保护网。[7]

(2)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积极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如何真正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或局面,其根本在于结合当地特色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创业致富,不仅有利于改变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更能够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3.心理引导

目标:真正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促进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保证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1)学校要定期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首先,学校要了解到学生的基本资料与相关信息,及时针对个体实施相关的补贴政策,定期或不定期给留守儿童发放生活用品;其次,班主任要第一时间了解到班集体状况,杜绝“小群体”的出现,增强集体感,使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最后,学校和班级应定期开展比赛以及相关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的参与,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2)各公众机构应当协调帮助对留守儿童生活情感疏导。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疏导,家庭和学校作为主要角色的同时,其他公众机构也应当积极参与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内心真正所需,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对其提供帮助和支持。部分福利机构可以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爱心家庭寄养,保证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的需要。[8]另一方面,对于要求转学的留守儿童,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可提供协调性保障措施与政策,落实其教育问题。

(3)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准确判断他们的心理需求。[9]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报导以及其他渠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并更加关注其心理发展。公益慈善组织以及支援服务组织可以通过募捐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有经济能力的个人也可以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经济帮扶。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资金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环境,更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动向,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制度改革或完善,以此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生活、情感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參考文献]

[1]佟立纯,李四化.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罗丹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J].学理论,2015(33):41-42.

[3]刘艳飞.东南沿海留守儿童类型及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以福州连江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0(6):53-56.

[4]李慧.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5]吴静.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7(1):132-134.

[6]梁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的政策:缺失、完善与探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解读与修正[J].理论探讨,2016(6):143-148.

[7]和建花.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视角下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2):106-114.

[8]韩晶.目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特点及济南家庭寄养模式创新[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158-159.

[9]董辉,张凤莹.从“污名化”视角看待留守儿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7):269-270.

[10]薛毅. 统计建模与R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金勇进,杜子芳,蒋妍.抽样调查技术(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12]周皓,巫锡炜.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 人口研究,2008(4):22-32.

[13]吴亚峻.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一项针对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2-113+124.

[14]张建兴,郑蕾.亲子关系对儿童创造力开发影响因素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4-137.

[15]罗婷婷,眭国荣.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关系:基于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7-131.

[16]卢永兰,林铮铮,林燕.主观幸福感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0-144.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Migrant Workers on the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DONG Li-ming,SHEN Meng-ti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hod of multi-stage sampling an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a one-to-many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Huaiyu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The status quo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age group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eneral lack of parental care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Huaiyuan County.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gender, age and other typ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y, emotional status, will strength and guardianship mode,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etc. Grade and other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Keywords:migrant workers; Left-behind Children; psychological status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留守儿童
急诊护士干预后焦虑状况改善研究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