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德彪西的东方元素

2018-09-10郭那那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德彪西

摘 要: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Clude Debussy,1862-1918)是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较多的作品,每一首曲子都给听众创造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意境之美,詩情、画意、幻想,因为他的作品同时具有西方元素与东方元素,曲子风格变换莫测,因此他也被称为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人。

关键词:德彪西;东方元素;《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一、德彪西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原因

德彪西作品具有东方元素,本文主要认为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音乐环境的影响,二是东方氛围的影响,本章将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音乐环境的影响

马拉美认为,象征派诗歌中不可以出现直白的词语,所有的意境都是隐藏起来的。暗示才是象征派诗歌最常用的手法,而不是白描,意境的描写要远远重要于环境的描写,这就需要作者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使得读者在短短的几行诗歌中体悟作者想表达的创作思想,从而达到创作目的。

德彪西对马拉美作品的学习使他创作出的作品如同马拉美的作品样含幕委婉却充满暧昧,给人以无限的遐忍。他从不听从传统的音乐表现手法,而是大胆地运用音也的变化来表达他所想的浪漫和神秘,这种表现形式在西方是场新的挑战。然而在东方、在中国,这足一种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

(二)东方氛围的影响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西方音乐艺术领域内发生了一场革命,拥有新潮忍想的音乐家们听从自己内心对狂热艺术的追求,努力打破传统,想给音乐界带来一股新的思潮。于是,在各种音乐思潮的冲山下,和声体系开始慢慢改变,不得不转向多元化发展。单一的文化表现形式越水越不受推崇,而充满着东方神秘主义的音乐则逐渐进入艺术家们的视野。在他们看来,神秘而又未知的东方元素有一种奇特的美感

德彪西推陈出新、融会贺通,吸取“东方元素”中与西方创作手法不同的音乐技法,并运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随后创作出一批具有异困情调的作品。德彪西创作的灵感有很人一部分是来自于1889 年的巴黎力国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德彪西被来自爪哇、中国等国风格迥异的东方音乐所吸引,这些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感的音乐仿佛一只从东方飞来的神秘孔雀,色彩斑斓又绝美异常。淡化旋律、注重音乐表现形式以及结构的东方音乐带给德彪西很大的启迪,尤其是加美兰音乐。此外,德彪西对其他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端倪。

在法国,东方文化深受古典钢琴乐派的喜爱。随着“浪漫主义”的逐渐兴起,尤其是德彪西所处的时代,东方文化又引起了一股潮流。在那个时期,不少作曲家是直接在中国曲调上做进一步创作,使其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在这样形式的创作大潮下,很多具有中国色彩的乐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最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茉莉花》了。这首乐曲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除此之外,《胡桃夹子》中的《中国舞曲》、《娃娃女皇》和《中国花鼓》也很知名。随着越来越多具有中国风的优质作品出现,德彪西也开始对东方文化着迷,并逐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一些由东方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成为德彪西作品的封面,各种带有东方色彩的器物也成为德彪西家中的装饰品。

二、德彪西音乐的东方元素特征

德彪西音乐中的东方元素特征,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结构分析,二是音响和音色分析,三是节奏分析,本章选择《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德彪西音乐中的东方元素特征进行分析。

(一)德彪西音乐东方元素的结构分析

整个曲目中,多使用3/4节拍,分为三个曲段,这种谱曲方式可以将少女的头发的美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第一个乐段主要包括了三个乐句。首句共有七个小节,这一乐段的主要是铺垫作用,因此,第一句不包含强烈的感情色彩,上行使用的是三度音程,主要形式是波浪形。Ⅴ级分解和弦的使用使乐曲整体曲风更加的温和,同时结合低声部五拍半的休止,丰富了人物形象。在第三小节的创作中,作者打破了原有的和声运用形式,创新性的运用了IV到I级的变格终止。这样的作曲变化强调了和声的色彩效果。丰富的声调和音质的变化,增添了乐曲的朦胧感,更具有印象主义气质。从第五小节开始,乐曲的旋律开始变化,直到第六小节降E终止整个过程的音律转换将小姑娘的人物特点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为了丰富少女的形象,作者在第二乐句中增加新的编曲形式。在第八小节中的和弦配置一直持续到了第十小节。大量十六分音符的使用更是增加了整个乐曲的节奏感。曲子进行到第三乐句的第十四十五小节,五声性音阶在降C大调上就结束使用了。五声性音阶从最开始到第三句第十五小节过程中的使用,能够显示出低声部一直在使用降G调(见附录),这种表现形式让乐曲具有了朦胧的特点,使其更加贴合印象主义。

17-23小节称为展开段,24-28小节称为连接段。展开段划分为两个乐句,截止至19小节为第一乐句,降G调性转换为降E调,采用五声性音阶的下行是整节音调的主导。20至23小节为第二乐句全部采用了降E暗调性,加大了音调色彩。其中使用了三连音,稍微加强了表演力度,将本节的曲调情感完美突出。

(二)德彪西音乐东方特点的节奏分析

虽然德彪西作为西方音乐创作人,但其音乐中有大量的东方音乐特点。在音乐内容中西方音乐的开放浪漫几乎很少表达,反而是有很多符合我国音乐创作的“内敛、含蓄”类型的元素。他的创作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方式较为直接,通过标题和不断变化的色调就可以将其完美展现。符合中国音乐创作特色还表现在其音乐节奏上,在对自然景物进行音乐创作时,整体节奏模糊朦胧、变幻莫测,产生了浓浓的意境美。德彪西的音乐就像一幅完美的中国山水画,不需要油墨重彩就可以将其画作的灵魂表现出来。音乐创作艺术中将“诗”和“意”完美融合,将听众带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并使之产生深思和共鸣。

参考文献

[1]陈飚: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游移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7(1)。

[2]吴驰:分析德彪西意象集第一册《水中倒影》[J],音乐探索,2007(3)。

作者简介:

郭那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德彪西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论德彪西《前奏曲》中旋律的特征与运用
浅析德彪西钢琴练习曲《为复合琶音而作》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研究
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情感比较分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德彪西心中的“诗”与远方
午后的牧神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