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天书店的数字化生存

2018-09-10李雁翎

新阅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编目书目书店

李雁翎

人天书店在当今国内图书出版界享有盛名。由于合作机缘,笔者对它作为一个文化企业的文化涵养、行业素质、职业作风等印象,是一步一步地加深。了解了“人天品牌”的精神内涵,看到了“人天品牌”生命的活力,以及它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前进历程,感受到了企业以“服务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人天书店的成长岁月中的艰辛和辉煌在他们积累数年的年终总结报告即“人天档案”中跃然纸上。

“人天书店是为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业化书店,建立以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以检索为引导,以销售为目标,以加工和物流相配套的业务流程。”这是邹进董事长为人天书店做的定位。人天书店顺应时代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维系用户、服务用户的企业的生命本质。人天书店的信息化和数据加工技术的队伍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从几个人的技术支持到现在的研究中心,从大专学历的专业人员到研究生学历。技术不断提升,软件产品不断出新。

“人天编目数据平台”是人天书店数字化服务的基础

2010年,我与人天书店有了合作的机会,从此开启更多的接触。以往笔者关注的数据库应用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图书行业,而随着大数据的火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不断升温,我与人天书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邹进董事长成为笔者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当时,人天书店编目数据处理状况遇到了“瓶颈”。应该怎样为企业服务?邹进董事长满脑子的想法,可是由于当时企业的人力和技术局限,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解决“老总”的问题。于是我们商定建立科学先进的“人天编目数据平台”的合作方向。

从“编目数据平台”创建初期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邹进的“服务为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当时,人天书店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其中一项服务是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编目”数据,由于图书馆使用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不同,图书的编目数据有常用的两种,即“CALIS编目规则”和“ 中文图书编目规则”。在进行馆配的业务中“两码切换”频率十分频繁,费时费力。为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时人天书店不惜成本,一本书加工两条编目数据,邹进看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节省人力的空间,提出了“二码合一”理念。在几次交流过程中,笔者从根本不知道“编目”数据是什么的外行,到如今从编目中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经过双方的不断沟通,我们团队设计开发了 “人天编目数据平台”,实现“两码统一”基本需求,并创建了“人天码”这一人天书店专用编目数据库。这个编目数据加工系统更准确地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编目数据加工的软件系统,我们更愿意称之为“人天编目数据平台”,它的功能可“无限”的延展,可与外界进行更“多元”交互,这个理想的状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靠近。

在开发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了“编目”数据背后的魅力,看到了“编目”数据记录的信息,可赋予一本图书除内容之外的其他内涵。现在人天书店已经有编目数据数百万条,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将编目数据与销售、编目数据与作者、编目数据与馆藏等多维数据加以加工,他们将会有更多具有竞争力决策行为,直至可将服务延伸到具体的客户服务终端。

“中国可供书目”是人天书店与用户的纽带

什么是“可供书目”?“知道有这本书,还要知道它在哪里。”笔者想借题发挥一下:“可供书目,是出版信息与销售信息一体的信息源,是图书流通资讯。”人天书店的可供书目创建,也经历了时间的磨砺。

人天书店在1999年就有了《人天书目报》,是人天书店为用户提供的可供书目信息。这比2002年原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推出的可供书目,中国出版集团提出的可供书目,还要早上一两年。2003年人天书店正式开创了“可供书目”项目,由于当时没有迫切的市场需要,加之技术手段落后,2004年此项目停止。同年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了中版通公司,专门从事中国可供书目研究,但也因种种原因,无疾而终。凭借着敏锐的行业洞见力,在2012年编目数据平台上马之时,邹进又一次提出要在“人天编目数据的平台”基础上建设“中国可供书目”网络平台的意见。经过他们的努力建设,现今平台已经面向用户服务。

中国可供书目是一个现货数据交换平台。市场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不需要把书都存在自己的库里,通过数据交换格式,把出版社、批销中心、文化公司都联系在一起,经销商如有库存,通过商务谈判,就可以成为供货商。

“中国可供书目”在理念和设计上都是无可置疑的,如果该平台实现了“数据量的多少,决定了平台的用户的广泛性,这取决于数据提供商与平台接口方案和技术实现,如果能够实现数据的提供者自动时时提供数据,系统再为客户端提供个性推送的智能服务、增强现货信息及期货信息的加工、配送服务功能”。这个平台将会成为人天书店的拳头产品,一个连接“已知”与“未知”的平台会越来越引人注目,这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又走在了全国业界的前头。

核心书目评价体系

高校合并和扩招,使原来的单一型、专业型学校,组合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这又带来了高校图书馆馆藏需求的多样性,对图书采访员的专业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大多数的采访员,对于不过一万种中文期刊,可依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提供采购方案。而图书采访员面对每年出版的超过40万种的图书,有时就不知如何“采购”,如果再加上前一两年的图书,过百万的品种,更是要用上一番功夫。

人天书店想用户所想,他们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一项研究成果中获得了灵感,提出了“图书的核心书目评价体系”,要用“核心书目”来辅助图书采访员,使之更有效、更准确地判断图书的质量和价值。试图通过核心书目,帮助图书馆采购专业图书,可以通过专业院系师生需求信息,按需筛选可购图书。这样便可以实现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采访人员精准地挑选各种专业书籍。这个想法,也促使我们团队的研究聚焦到了“核心书目”提取方法上。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提出:“将某个时段的书目集中起来,再把哲社类学术图书分离出来,对这部图书用引文分析和二八定律遴选,最后经相关专家审定,形成哲社类学术图书的核心书目,这个书目可以作为馆藏质量测评的工具”。这个基于“专家主观评价”的成果,以及人天书店业务专家的建议,对我们后来的研究启发很大。2013年8月,我们从数据挖掘应用出发,提出了“五维图书评价体系及分析模型的建构”,有了“图书评价”的初步方法(论文见《情报科学》2013年第3期)。

2013年10月,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学院,由人天书店共建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物联网研究所”成立,开启核心书目项目的进一步研究。

人天书店提出了依赖书目的来源创建图书的评价体系,让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在没有看到书的情况下,面对采访数据,就能大致判断出哪些是好书,哪些图书符合自己的馆藏要求,并在采访数据中产生核心书目。根据好书因子对图书进行评价的理念进行设计,给出评价体系。

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图书物联网研究所,基于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数据分析工具,修正了“五维图书评价模型”,并创建了全国500多家出版社,22大门类图书出版质量动态评估系数集。在此基础上,根据人天书店需求给出的基于统计规则的评价指标,我们开发“核心书目系统”软件。实现了对于已經出版发行的图书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专家纠偏”数据计算,对每一本图书进行100分评测,为图书采购人员提供采购参考。

正如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个产品或一种服务为万人所用的时代已经渐进消亡,一万个产品或一万种服务为满足一个人需求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时代昭示着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个性化供给和个性化服务,供需对接会越来越精准。这种思路和行为套用当今的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图书发行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在大数据时代,在数据“说话”的今天,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相信人天书店一定会走在行业的前列,成为“企业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企业”的品牌企业。人天书店的编目数据、可供书目、核心书目,定会创造无限的“数据价值”。人天书店将会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多服务的可能性。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物联网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编目书目书店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浅析新时期图书馆编目工作创新
浅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
谈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与优化措施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