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2018-09-10焦美莲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构成高职学生

焦美莲

摘 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大,但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无疑是核心。本文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入手,深入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成功的自身原因,并就此提出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竞争力 内涵 构成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191-02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学校、社会的持续关注。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就业引导和保障。各高职院校也从课改、教改以及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努力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指导。但是,社会与学校的努力,都代替不了就业主体的主观因素。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核心因素。所以,解決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从获得岗位,到适应岗位并在岗位上取得好的成果,都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体讲,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其实就是其素质与能力结合形成的表现力。

1.1 基本素质

这部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从忠诚度,到责任心,基础素质涵盖围绕人的性格特征所展开的所有思想道德素质和常识层面的文化素养。诚信,乐观,认真,严谨,这些特征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比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招聘过程中需要把好的第一道关,就是候选人的人品、道德、态度关,先于其专业背景和履历表现,先于所有能够显示其才能的业绩展示。所以,毕业生想要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先要在做人的层面锻造出竞争力。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点滴小事做起,经营好自己的个人形象及信誉。

1.2 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工作过程中不分专业和岗位,所有工作场合都需要的通用能力。这部分能力素养,有些需要刻意训练才能形成。它包含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基于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没有一个工作岗位,是可以完全独立于社会群体之外的。所以,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协作。协作就离不开沟通、交往、表达,离不开相互适应和支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分析判断能够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走弯路。持续学习能力,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能力素养,与专业无关,却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1.3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指本专业领域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这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与岗位关联最为密切的一部分技能,也是毕业生能成为本岗位优秀人才的最关键技能。专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毕业生在本行业、本领域成就的大小和发展的前景。

1.4 求职技能

当毕业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素养和技能,也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那么,求职技能就关系到他能否把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毕业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自我推销技巧,才能为自己找准位置并成功求取,这就是求职技能。

2 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作为就业主体的高职毕业生角度讲,导致就业不理想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就业观念和态度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竞争力方面的因素。

2.1 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态度不正确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对高职毕业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受环境的影响,部分高职毕业生对于就业有着较深层次的自卑和恐惧心理,表现为对自己极度的不自信,甚至是消极等待。在就业过程中,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用人方对自身的初步印象,因而错失大量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多数作为独生子女的毕业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对自身的认知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市场,也缺乏准确地认知。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需求,对岗位期望值过高。比如,有些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有着严格的地域局限,一定要在家乡找,或者一定要在一线城市找。也有毕业生对薪资要求不切实际,或者要求岗位职责内容与所学专业完全匹配,或者一定要到其选定的目标企业等。同时,他们对用人方的知识技能需求,却关注甚少,更不从自身找原因。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得用人方不得不退缩。

2.2 就业竞争力欠缺,无法适应用人市场需求

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但是,鉴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原因和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够突出,难以在就业过程中获得成功。有些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有些学生实践能力强,但是沟通协调能力太差;有些学生各项能力都强,但是缺乏忠诚度和基础素养;也有些盲目自大不懂合作;有些知识、能力样样优秀,却没有抓住竞聘成功的机会能力。这些,都是就业竞争力欠缺的表现。

3 高职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3.1 尽早确立就业目标,深入了解目标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积累知识、提升技能

高职学生,从年龄讲,已经成年,具备了成年人应有的基本判断力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就意味着瞄准了就业市场。为达成这个目的,高职学生需在入学初期,就冷静、严肃地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点,深入思考自己理想的、可能的去向,找准就业的目标定位。然后,深入了解目标就业市场的需求特点,对比自身的现状,找出自身的差距——那就是自己就读期间首要的努力方向。借助学校的设施设备、图书教材等物质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分步骤逐步地提升完善自己,让自己无限趋近于目标就业市场需求。如此,毕业就业的胜算会更大,甚至在毕业之前就可能实现就业。

3.2 持续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道德标准,严守职业道德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已从九零后逐步转向零零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代人不一样的特征。他们中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是在吃过苦受过罪的那一代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所以,很多人缺乏对真实社会的客观认知,也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体系和是非判断标准。不少人任性、自我,不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公约,也不会注意他人的感受。这种在父母亲人的庇护下滋生的小缺点,在学生需要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会是致命的弱点。所以,高职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不论任何场合,严格要求自己。将遵纪守法、敬他人、守公约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3.3 强化自己的基本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合作者

基本能力包含多個方面,高职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拓展自己的基本技能。定制写作训练计划,培养自己文字表达能力;参加不同种类的活动,提升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有计划地参加各类讲座,学习观摩别人的沟通、表意能力;多去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地方,拓展眼界,增强适应能力;针对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找合适的学习和进步机会,训练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底蕴;创造条件,尝试处理一些多变的状况,训练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总之,要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从不间断的思考和训练中,逐步养成自己适应大众却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基本能力体系,最终成为职场上最受欢迎的合作者。

3.4 充实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是学生系统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通过大量时间锻造自己专业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期。以基础教育阶段已获得的通用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高职教育阶段的各项资源为条件,努力向“专业化”发展。尽可能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本领域本专业内的一般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实践训练,尽可能积累实践经验,将动手技能练到娴熟。作为高职学生,市场对其的预期就包含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实践技能。两者缺一,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部分,高职教育阶段,是这一部分能力形成的最佳阶段。

3.5 强化就业技能训练,掌握竞聘技巧

就业技能,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将自己推销出去的技能。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和技能过硬,人品道德并无多大瑕疵,却屡屡在就业市场受挫,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就业技能。这部分技能,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基本技能,比如沟通、交流的能力,观察力和感知力等。另一方面,就要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得,比如履历撰写技巧、职场衣着和礼仪、竞聘技巧等。这些技能,除了职业技能课上就业指导教师的传授之外,高职学生最好能够进行实地观摩。身临现场,感受现场氛围,亲历求职竞聘流程,以此将就业指导课上的理论具体化,进而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

3.6 调整就业观念,摆正就业态度

调整心态,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正确看待。要学会与真实的自己和平共处,凡事尽力,然后接纳并欣赏那个尽力的自己。不攀比,不羡慕,也不自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论社会如何评价,不论他人如何看待,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时,客观评价目标岗位的能力素质需求,选择与自己的知识能力最为匹配的岗位竞聘。不盲目追求物质或权利的丰盈,不脱离实际一味追求表面的风光。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普通岗位,不为自己的岗位设定太多人为的限制,比如地域——青年人志在四方。只要看准机会,确定那是自己发展的最佳平台,就要主动将自己设定的心理限制模糊化。不瞻前顾后,不优柔寡断,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把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你就成就了自己。总之,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就业,正确定位自己,正确看待就业。

高职毕业生是高职就业市场上的主体,也是自身命运和未来的主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着其就业的成败,也决定着高职院校就业率能否提升。毕业生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本着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全方位打造自己,持续培养和提升自己各个模块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占据就业市场的优势,成就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志飞.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职教研究,2010(3).

[2] 田洁,李艳炎,王东,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探究[J].现代教育,2015(8).

[3] 龚芸.高职学生职业取向的调查分析[J].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5(1).

[4] 王少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3(2).

[5] 韩奇生.高职生就业困惑心理产生原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6] 程秀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0(4).

[7] 高福霞.论基于地方产业需求的高职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构成高职学生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