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在扶贫中的经典案例研究

2018-09-10张小溪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创新精准扶贫

张小溪

摘 要: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多方助力才能解决。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内涵,对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普惠金融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力图从中发现其特点,找出其规律,探索其在扶贫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 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024-02

1 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个概念出现于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中提出该词汇。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不同,它是一种包容性的金融体系,通过政府的扶持和监督,构建能够为所有人,包括各个阶层的服务性的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特别关注为小微企业和贫困人口提供便捷、合理的金融支持。

根据普惠金融的定义,其至少包含三点内涵:第一,均衡性。普惠金融是一种人人都能获得的服务,激发每个人参与的热情,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创新性。新模式需要创新来推动,无论是制度层面、机构层面还是产品层面都需要注入新活力。第三,补缺性。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低端客户的缺点。因此,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机构将可能是为小微企业和贫困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

2 普惠金融的發展现状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正在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普惠金融在全球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被众多的国际组织作为议题进行探讨。其中,G20尤其重视普惠金融,并专门成立了普惠金融专家组和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在这些组织的领导下,目前已经成功完成了普惠金融指标是设计工作,并且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框架,对于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除了国际组织之外,各国政府也积极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因为自身对普惠金融存在巨大需求,因此在普惠金融方面作出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3 格莱珉模式的实践经验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是发展中国家利用普惠金融助力脱贫的成功经典之一。格莱珉银行的主要运营模式为向贫困阶层的妇女提供适量、小额、价格合理以及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为了解决授信问题,格莱珉银行实行专人上门服务并定期展开对客户影响的评估。这种从底层做起的模式,凭借着开放透明的交易方式,为孟加拉广大的贫困家庭带来了福利,显著改善了贫困阶层群体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

其实践经验表明,在合理的运作机制和制度安排下,低收入阶层完全能够按规定还款,打破了“无恒产者无恒誉”的思想观念,也激发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劳动和创收的积极性。格莱珉银行贷款的主要特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受众群体为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女性。第二,强调人人都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穷人也不例外。第三,借款人之间的互助与监督。接受贷款的人按照一定规模组成小组、中心,贷款小组成员间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第四,提供上门服务。第五,以帮助贫困人口创业为目标,强调造血功能,避免其返贫。格莱珉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曾经一度在孟加拉境内实现了会员覆盖全国范围的水平。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灾害的影响,1998年的洪水曾造成许多会员无法按时还款,当年的还款率一度低至80%。此外,小组联保模式自身也存在着贷款模式和还款方式的固化和教条化等缺点。

经此影响之后,格莱珉银行进行了深度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出第二代的格莱珉银行。第二代银行的还款方式更为灵活,彻底改变了小组贷款的传统做法,更加专注于个人贷款,并建立了贷款保险体系,保障资金的安全。此外,新的模式还提高了小组会员存款资金额度,主要是未来作为应急资金以及小组成员不按时还款时使用。更有进步意义的是,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推出了穷人的养老储蓄,按照该储蓄该股,分为针对会员和非会员的GPS养老金计划、七年翻番计划、月度收入计划等。根据格莱珉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格莱珉银行自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额度为180.8亿美元,偿还贷款额度为165.8亿美元,贷款回收率达98.41%,覆盖村庄81392个,有2568个分支机构。格莱珉银行凭借科学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和先进的贷款管理手段,保证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成功地解决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小额贷款还款难和风险高的问题,并且为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成功经验。

4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贷款的实践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从1983年开始独立商业化运营,21世纪初发行股票上市,作为印度尼西亚五大国有银行之一,人民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零售业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农村小额信贷四个方面,其中专门设立的小额信贷部——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贷款部(BRI—UD)专门为农业和农村地区居民服务[1]。这种模式是一种以正规金融机构作为小额信贷经营机构运作模式的典型范例[2],被认为是国际上普惠金融施行的一个重要代表,也是较成功的乡村银行模式之一,在向印度尼西亚大量贫困者提供可持续信贷的同时,商业层面亦获得巨大成功。截至2014年,政府在BRI中所占股份达到57%,公众占有股份为43%。BRI资产规模较大,净利润也在印度尼西亚银行业中居首,各项指标在印度尼西亚同业中都具有显著优势[3]。

BRI—UD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BRI—UD的贷款对象并不针对最贫困的农户,而是信用状况合格、有潜力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等具有还款能力的群体,且实行较为便捷的贷款业务程序:包括客户提交贷款申请、村银行信贷员实地调查以及贷款审批等。第二,BRI—UD推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以及鼓励储蓄的政策,在降低运营成本、相关风险及通货膨胀影响的同时,保证银行运行的可持续性。第三,保证信息的透明度,为客户及时有效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下设地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独立营业中心,通过层层监管对基层充分放权,在各农村乡镇中心设立的村级信贷部和服务站一般可以覆盖十几个村庄,这些部门对各个村庄的情况较为了解并能做出适当的贷款计划,不仅减少了运行成本,还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也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服务。目前,印尼人民银行是全球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最大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之一。第四,印尼人民银行在保护客户权益方面也作出了较大努力。银行要求基层组织以书面形式,完整、清晰地向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并保证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客户的投诉,并强制其在20个工作日内解决客户的问题(周孟亮,2015)。

BRI致力于“成为始终将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的领先商业银行”。多年来其专注于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RI的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第一,强大的网络组织结构。为数众多且大范围的营业所布局,使客户获取金融服务更为方便快捷。第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保证了业务运行的可持续性。BRI通过分散的小额信贷严格的担保制度并借助于政府的支持较好地分散风险,使自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第三,BRI小额贷款产品较高的利差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BRI的净息差达到8.5%。正是由于多年来实施的小额贷款业务,BRI才能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金融便利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商业化效益(叶向阳,2016)。

5 结语

中国正处于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必须发挥金融机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虽然中国的普惠金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除了完整引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各村镇银行也在积极贡献自己的作用。如何吸纳国外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让现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更好、更有效地运行,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孟亮,彭雅婷.我国金融扶贫的理论与对策——基于普惠金融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12).

[2] 王金.国外四种比较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6).

[3] 叶向阳.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总会计师,2016(5).

[4] 中国银监会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墨西哥、巴西发展普惠金融的做法和经验[EB/OL].http://www.chinafga.org/ hyfxyj/20160621/4854.html.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金融创新精准扶贫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