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①

2018-09-10黄涛刘桂杉张源

中国商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小城镇藏区

黄涛 刘桂杉 张源

摘 要:青海藏区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为凭借,在当前及未来的很长时期,特色小城镇旅游业将会得到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青海藏区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提升青海藏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旅游 小城镇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a)-068-02

2016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的有关情况指出,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此次会议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省特色城镇的内涵特征、建设情况、取得成果及发展对策。同年12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培育和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旅游小城镇,依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2017年1月23日,国家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着力推进特色旅游小城镇健康发展。在公布的百座特色小城镇名单中,青海藏区河阴镇、大柴旦镇入选。规划明确,以发展旅游为重点建设新型旅游小城镇,依托周围区域的特色优势资源,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青海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因此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城镇是实现青海藏区跨越式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青海藏区主要是以藏族为主体,其他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自治地区。藏区小城镇以独特的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适合发展特色旅游小城镇,以符合国家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需要。

1 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1.1 青海藏区概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主要少数民族。其中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范围最广的一个民族。青海藏区是指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和海西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所辖区域,区内面积70.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7.1%。藏族人口149.73万人,占青海藏区总人口的73%,是除西藏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

1.2 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青海藏区各民族依据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生产方式、民族信仰等形成了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民俗风情。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青海藏区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消费额持续上升,增加了藏区农牧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带动了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使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形式日趋多样化,能够满足客源市场的不同需求,推进了青海藏区旅游业的深化发展。

2013年~2016年青海藏区的旅游经济呈上升趋势。旅游总收入从48.2亿元增长到118亿元,增幅为144.8%,占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7.7%增加到33.8%。旅游人次数增加了1601.6万人次,达到3224.6万人次,占全省旅游人次数比重从45%增加到53.4%,全省旅游人次数增幅为67.4%,藏区增幅为98.7%,增长趋势明显。在人均旅游消费方面,藏区从2325.9元上升到2819元,占全省人均旅游消费额的比重从69.6%下降到66.4%,说明旅游业发展还处于高增长、低水平的阶段。

1.3 青海藏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综合统一的过程。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镇化率高的地区,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截至2016年底,青海藏区城镇化率有所提高,为31.79%,较之于上一年上升了1.4%。其中海西州城镇化率最高,达到69.16%,比上一年增加3.76个百分点;海南州较上年增长了0.95个百分点;其他四州均较去年有所下降,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四州的城镇化率为29.5%、25.5、16.8%和17.5%,较之于去年降幅分别为1.98%、0.04%、0.9%、2.11%,究其原因,主要是农牧区新增人口大幅度上升导致。

小城镇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阶段,包括县城镇、建制镇和集镇区域。小城镇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交通通达条件逐步改善,街区美观度和整洁度不断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显著增强,空间得到有效拓展,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这为藏区小城镇发展特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条件。

2 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青海藏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一些必要的旅游设施和项目,还没有充分开发。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设施滞后、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2.1 经济基础和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截至2016年末,青海藏区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5.34%,经济实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地广人稀、经济总量小、城镇化率低,是影响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基礎设施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地理条件特殊、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产业智能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影响藏区投资环境、制约小城镇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因素;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了藏区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前进的步伐。

2.2 旅游资源缺乏合理开发

青海藏区独特美妙、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所以,旅游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但是,藏区旅游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开发。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没有固定的开发模式,开发结构和手段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高水平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方案,且地域分布广、地理差异大,各个小城镇的旅游承载能力都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布局。

2.3 特色旅游产品结构过于简单

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的特点。有的旅游景区,具有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小城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很多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及特色旅游文化未被充分利用,旅游产品结构单调,同质化严重,难以突出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资源的特色。对旅游相关产品开发利用不足,我国许多省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目前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的产品仍主要依靠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尚不成熟,结构过于简单。

2.4 相关专业人才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假期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同时,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明显,制约着旅游业的升级和科学发展。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提高。一方面,青海藏区海拔高,气候和环境条件恶劣,相关旅游人才总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人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另一方面,青海藏区经济发展严重落后,旅游从业人员的待遇较低,且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导致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就职于本行业,故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专业人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和制约。

3 提升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重点完善青海藏区旅游型小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城镇配套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建一个和谐文明、奋发向上的现代化特色旅游小城镇。例如可以从旅游小城镇垃圾的处理、植被绿化、环境美化等环境保护措施做起,树立居民和游客共同保护旅游小城镇环境的意识。在旅游小城镇景区建设方面要完善藏区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避免景区与居民生活区的过分杂糅,保障小城镇居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不被打扰。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藏区居民,动员大家踊跃参与到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建设中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只有通过政府正确的引导和居民的共同配合,才能够更好地构建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

3.2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青海藏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和加强旅游业的地位,大力发展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确保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改善藏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青海藏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资源是发展藏区经济的核心。要适应市场变化,把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和藏区的旅游资源、特色产业优势相结合,将协作着眼于有效益的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上,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抓好重要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藏区旅游小城镇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开拓旅游市场。同时,因地制宜,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实施一镇一品规划,深度开发藏区小城镇旅游资源。从升级藏区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角度促进青海藏区特色小城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旅游产品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丰富直接影响游客对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吸引力大小,在开发小城镇旅游特色产品时,要注意与其他小城镇的旅游产品构成互补的同时又要具备独有的特色,增加游客的可选择性。促进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产品向文化、体育、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除了抓好旅游产品开发与生产之外,还要采取各种灵活的模式,优化和升级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创新。利用新产品、新项目、新线路,推出藏区生态游、高原体育游、科考探险游、小城镇风光游、青海民族风情特色游等,将更多的产品逐步纳入青海藏区小城镇特色旅游产业。开展青海藏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宣传,营造社会共建共创的青海藏区特色小城镇旅游良好氛围,打造藏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品牌。

3.4 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青海藏区应实施人才兴旅战略,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具体为旅游专业人才数量的增长,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举办旅游专业人才培训学习班,力求培养方式和内容多元化。同时加强藏区旅游人才总量储备,以满足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培育青海藏区本地旅游人才,积极引进外地专业人才,形成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导游人才、旅游经营人才、旅游实用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储备广、思路清晰、创意新颖的旅游人才队伍,努力构建适应青海藏区特色小城镇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3.5 旅游服务智能系统平台的搭建

随着大数据运用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5G时代的到来,数据采集、智能芯片、业务技术架构等运用进一步完善,使得智能科技在青海藏区小城镇旅游产业智能化方面能够发挥出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搭建高效的智能化系统,对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有效信息,为青海藏区小城镇特色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业务流程智能化管理,可以减少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馈游客需求,提升旅游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平.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 赖斌.精准扶贫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民宿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12).

[3] 李新海,李进良.对发展格尔木市旅游业的思考[J].攀登, 2007(4).

[4] 李野萍.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5] 彭措泽仁.试論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J].中国藏学, 2003(4).

[6] 夏正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浙江旅游小城镇发展路径及对策[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

①基金项目: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藏区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15029);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青海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研究》(16012)。

作者简介:黄涛(1999-),男,湖北黄冈人,青海大学本科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刘桂杉(1997-),女,山东莱西人,青海大学本科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张源(1972-),男,青海民和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小城镇藏区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韩流和韩国旅游发展
基于创新驱动探析天柱山特色旅游发展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