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2018-09-10柴岩
柴岩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东营市河口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入手,对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发展意见,旨在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 休闲观光农业 政策 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a)-063-02
2017年,东营市河口区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河口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域旅游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指导河口区全域旅游发展。为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抓住国家这个战略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1 东营市河口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
休闲农业作为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是在资源环境硬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它是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时引入的新兴业态,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河口区积极贯彻生态立区、黄三角高效农业示范区、产业强区这“三大口号”,把拓展农业功能和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基本目标,不断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文化、油田映像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养生养老、创意农产品、农耕体验、手工艺品等,使休闲观光农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
1.1 区位优势
东营市河口区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最前沿,东、北两面濒临渤海,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区,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胜利油田的主战场。东营作为“十三五”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承接京津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具备海陆统筹、黄蓝叠加的良好条件。
1.2 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丰富,全区拥有214公里海岸线,-1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24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97万亩,是国家级浅海贝类生态保护区。新能源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热水储量约2400亿立方米。生态资源丰富,河口区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地球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殖地。境内拥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8万公顷、华北最大的人工刺槐林10万亩、全国最大的天然柽柳林场35.5万亩、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芦苇基地40万亩。湿地、滩涂、油田小镇等原生态旅游景观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2 河口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做法
2.1 制定规划,引领休闲农业发展
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河口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东营市河口区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6—2020年)》。将全区整建制规划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科学合理地划分功能板块,努力开发高端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区和企业组团蓬勃发展。在规划布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号召各镇街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开发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本地发展的项目实体,以此加快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化,逐步增强农业的服务能力。
2.2 出台政策,助力休闲农业建设
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意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集成道路建设、路域改造、节点绿化、餐饮服务、环境整治等方面资源,集中打造河口区休闲农业观光路线,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实施天然气下乡工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 理工程、农村改厕工程,启动数字环卫建设,提高农村环境综合管理效率。
2.3 抓一村一品建设,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当地优势产业、优势农产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效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难题,促进了东营市河口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优势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采摘村、蔬菜专业村、冬枣专业村、林果专业村、养猪专业村等。乡村旅游采摘成为目前新型农业主体经营的一大特色,如义和年丰家庭农场、新户生态家农场等。
2.4 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政府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部署,积极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努力营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亮点。当前,该区正根据《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创建山東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齐鲁美丽田园的申报工作。
2.5 亮点纷呈,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积极引导、规划各镇街发展“一镇一品”旅游产业,各地发挥地理、资源等特色优势,亮点不断涌现。打造“马场酒镇·槐香孤岛”品牌;仙河镇发挥滨海临港优势,建设新型滨海旅游桥头堡,打造“滨海港城·秘境仙河”品牌。乡村旅游业正在成为激活传统农业的催生器,极大地增加了农业附加值,群众在资金扶持,旅游创收,土地增值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惠。
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全区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村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缺少打得响、叫得亮的品牌。河口旅游资源比较平淡无奇,与周边地区同质化严重,又地处交通末端,旅游的外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二是旅游项目开发难度大。河口区优势旅游资源分属于济军基地、黄河河务局和胜利油田,开发利用难度大,加之农业项目投资风险大,回收见效慢,不利于项目招商。三是旅游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区内及周边人口少,发挥不出旅游聚集经济效应。旅游经营企业和项目受到土地制约、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经济下滑以及旅游扶持政策缺乏等问题困扰,影响旅游投资热情。
4 意见及建议
4.1 落实休闲农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要加强顶层设计尤其是政策扶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通过连片开发、联村开发,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村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集体林场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优先扶持发展特色农家乐、休闲观光农庄、观光采摘园、民宿客栈、农业电商村和特色民俗专业村等,积极运用土地流转,与大型高科技公司联姻,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三农”增添就业致富渠道。
4.2 发掘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元素
突出地域优势,积极挖掘并展示退海之地和新淤地方面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华农耕鱼耕文化,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高地。按照“发掘与保护并存、利用与传承并重”的思路,以打造和带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努力打造一批让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的传统农业文化品牌。
4.3 加快“互联网+”建设,打造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全面推进数字河口建设,依托数字河口网上平台,在政务公开、乡村旅游等方面推行信息网络建设,探索建立具有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乡村旅游信息发布、景区无线全覆盖功能的体系,实现区域Wifi全覆盖,形成独具河口特色的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大力推广政府“菜篮子”工程,建立生鲜蔬菜配送系统,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上线”的双向流通,构建信息化、便捷化、透明化的网络流通体系。
4.4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档升级
以省、市、区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提升群众居住环境;着眼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开展五化提升工程,引入社会资金,启动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对农村和旅游景区内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理。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联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