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外贸结构调整路径的研究

2018-09-10李冰

中国商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重构

摘 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渐紧密,全球价值链重构其实就是资本的新一轮竞争与调整,各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应对措施会直接影响其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走向。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也随之提高,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环节中仍然处于劣势,价值链重构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外贸结构的调整和规则的优化创造了机遇。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作出应对策略,通过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适应新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本文就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重构 外贸结构 调整路径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a)-003-02

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价值链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球价值链呈现出重构的倾向。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初期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态势,凭借较低的元素价格,我国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生产中,并且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之下,各国的对外贸易显著下降。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背景下,我国要抓住机遇加快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降低贸易结构受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1 全球价值链重构概述

全球价值链(GVG)概念的提出,为商业产品生产组织、地理分布特征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对全球产业的动态特征进行揭示,明确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创造、分配和分布特征。但并不是全球价值链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创造价值,高端环节对于价值链的意义要明显高于低端环节。全球价值链分工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某种商品可以在多个阶段进行连续的生产;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可以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且可以通过加工实现商品的增值;三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非本国的生产资料,且生产的商品被出口。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很多产品的生产活动要通过多个不同国家的企业合作完成,产品的生产服务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时原本的价值链中的相对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会导致产品生产各个阶段的收缩和异地迁移现象。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价值链环节中参与生产的供应商会有所减少,为了提高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应对能力,我国要根据中间产品供应商的变化,了解供应链重构的具体情况,为外贸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依据。中间产品供应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其最终需要的变化,但是生产及交易成本的变化也有可能造成供应商的变化。产品生产的变化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交易成本的变化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考虑中间产品供应商变化的周期性时,全球价值链重构包括水平重构及垂直重构两种模式。

2 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贸易结构波动

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进而导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采购订单的数量显著萎缩。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对于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因而必须要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和产业的升级,掌握价值链核心环节,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1 全球价值链的传导作用日渐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也不断提高,30多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一百多倍。全球价值链分工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基础,在以往的价值链分工中,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方式,价值链重构背景下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波动,加工贸易的波动相较于一般贸易更大,而外商投资企业受贸易波动的影响要小于本土企业,这从侧面证明了全球价值链的传导作用。

2.2 加工贸易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我国外贸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一直以来,加工贸易相较于一般贸易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是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之下,这种比较优势不断下降,而一般贸易在全球经济波动中占国内对外贸易的比重则不断上升,2009年一般贸易已经超过加工贸易的比重。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一般贸易的下降幅度也要小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外贸结构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一般贸易在外贸结构的主导地位日趋明显。

2.3 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速下滑

我国在2005年便开始进行外贸结构的优化,因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服装、纺织类等附加值较低的商品出口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机电类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外贸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外贸市场需求日漸萎缩,我国对外贸易的产品出口量全面下降,其中又以机电类产品的下降幅度最大。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根据商品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引发的贸易波动中,货物贸易所产生的波动要大于服务贸易。

3 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外贸结构调整路径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经济规律作用下的自然过程,也是人为无法对于进程进行干预的。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做好经济升级换代的准备,及时调整外贸结构,放弃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积极进入新优势产业,买方驱动的价值链重构要求向处于市场支配地位产业链下游转移,加大产业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我国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应对能力。

3.1 向生产者驱动价值链扩张和转移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之下,全球价值链在产品分工条件下也会发生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产品生产由注重产品向注重工序转变。以往当新产品出现时其生产、营销都在发达国家完成,而随着全球价值链环节的日渐完善和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的日渐成熟,新产品制造的一些环节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环节的转移过程是漫长的,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发达国家退出的生产领域逐渐增多,但是发达国家仍然掌握全球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尽管这些高附加值环节所占据的全球产品链较少,但是这些环节所产生的附加值十分高,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我国要注重提高这些高附加值化解的掌控能力,从而提高对于全球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产品进入衰退期后其生产营销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都有可能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由生产者模式向采购者模式的转变过程也正是产品创新阶段向衰退阶段的演化过程。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加大产品生产的技术要素投入,掌握生产核心技术,主动向生产者驱动价值链进行转移和扩张,提高在全球产品链中的控制能力。

3.2 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升级的实现

全球价值链进入壁垒是价值链体系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产品的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非战略环节”,但是长期的低端环节定位不可持续性的存在,使得我国必须要加大在产品研发和服务等战略环节中的投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避免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被“边缘化”。经济全球化局势之下,如果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容易造成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本国经济的发展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而我国疆域辽阔且人口数量大,因而国内消费市场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要建立内需扩大的长效机制,通过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促进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对于国外资本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有利于我国市场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对于我国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的本土企业凭借自身的文化优势、位置优势及生产管理优势等,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的提升可以推动产业升级的实现,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3 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处于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大。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东部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也逐渐丧失,在这种背景之下要加快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转移,充分发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吸引外资的政策,给予中西部加工贸易企业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中西部加工贸易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我国要把握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所带来的机遇,采取全新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加工贸易转移措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程度,吸引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到华投资,通过研发中心的建立提高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招商引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引资规模失控造成的资本转移的不平衡,以免对外资形成过高的依赖性,且项目的建设要尽可能避免对资源、环境等产生负面影响。

3.4 完善国内产业链条

我国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对国内的产业链条进行完善,加快东部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东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过程中,还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经济的发展,在比较优势不断被削弱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的应对能力。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要素供给更为廉价,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转移的低端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不断缩小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转移,可以将沿海区域的发展空间腾出来,为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全球价值链环节的产业发展提供条件,推动我国由价值链低端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逐渐从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环节中退出来。沿海地区的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自主品牌的开发,促进国内价值链 的建立与完善,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目标的实现,为我国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价值链重构对贸易波动具有潜在性的影响,但是短期内全球价值链扩张以来形成的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不高。我國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集中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仍然持续,且劳动力优势短期内不会消失。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于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要提高工业生产中现代数字化智能技术的应用,巩固固有优势的同时注重新的贸易优势的构筑,加快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大创新的投入为产业升级做好准备,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毛蕴诗.论国际分工市场失效与重构全球价值链——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升级理论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6).

[2] 谭人友.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竞争格局——基于40个经济体35个行业面板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6(05).

[3] 乔小勇.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基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7(02).

[4] 张为付.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改善了吗?——基于改进后出口上游度的再评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04).

作者简介:李冰(1971-),男,辽宁省大连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重构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