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①

2018-09-10程丹詹增荣

中国商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体育赛事协同创新

程丹 詹增荣

摘 要: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借助赛事给城市增加一张“新名片”,本文以广州市为例,详细阐述了足球赛事及马拉松赛事给广州赋予城市精神文化新的内涵。高品质的体育赛事在推动广州全民健身、提高城市知名度、弘扬广州城市精神、增强城市认同感、提高民众凝聚力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关键词:体育赛事 城市形象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b)-183-03

“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扩大体育需求,提高体育参与率和消费水平,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体育市场、发扬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实现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推动效应。体育赛事文化推进城市文化体制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城市发展及规划理念的创新,如广州亚运会场馆的规划对城市规划文化的影响;城市安全保障制度文化的发展等。赛事文化赋予城市精神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育赛事对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身体素质、精神面貌;其二,体育赛事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可以提升举办地的国际知名度、国际美誉度。此外,体育赛事自身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有效提高了所在城市的社会效益。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借助赛事给城市增加一张“新名片”,例如海南省三亚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冬训基地及海上体育娱乐中心等多个大型场馆;通过承办重大体育赛事打造“体育之都”。青海打响“大美青海”的口号,举办了多次“环青海湖自行车赛”,通过赛事展现城市风貌;厦门国际马拉松的赛道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马拉松已经成为厦门家喻户晓的全民健身项目,是花园城市形象最好的体现。上述体育赛事正是赛事与多种文化形式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城市亦可丰富其文化的內涵;体育赛事提升了文化的价值,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广州借助亚运会的良机,更是全方位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及城市竞争力。目前国内文献对于体育赛事文化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极少,尚属空白,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体育赛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文化的概念目前尚无官方定义,简单概括是指在体育赛事过程中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涵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直接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各个级别的体育场馆基建;间接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有:赛事媒体、文化展览馆、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文化产品生产内涵丰富,如工业艺术文化产品、媒体文化产品、娱乐文化产品。工业文化产品包括体育休闲旅游产品、赛事衍生的纪念品及工艺品,媒体文化产品包括书刊、报纸、新闻片等,舞台文化产品包括音像制品、舞蹈服饰用品等[1]。以体育赛事文化为载体所体现的体育赛事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品位的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定会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打造赛事品牌,增强体育赛事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有效提高社会效益。(姚颂平,2007)认为体育赛事与多种文化形式的结合,将有利于提升文化的价值,丰富其文化的内涵,赛事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2]。综合国内学者研究认为体育赛事文化协同创新内容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发展的各个子部分求同存异;其次,“协同”指的是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以独立的角色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特立独行自我发展,而是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查阅国外体育赛事管理综述性文献及相关数据资料,我们发现,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体育赛事管理实践和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体育赛事的效应性影响、申办技巧、组织环境、赛事规划、赛事影响及赛事遗产、赛事财务管理、赛事营利、赛事实施、赛事营销等方面。在赛事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通过引进一种新的赛事,为赛事产品创新;通过采用新的赛事技术手段,为赛事技术创新;或者开拓新的赛事文化市场,称之为赛事文化市场创新;协同资源深入赛事的各个环节,称之为赛事协同创新[3]。此外,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广泛的关联性,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体育产业能够叠加到其他产业中去,创造“1+1>2”的效应;如美国经济结构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的关联度居第8位;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与体育竞赛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基本处于比较高的产业结构[4]。各国将体育赛事上升到旅游战略,这个战略旨在提升城市的总体形象。赛事形象经常与举办城市的形象关联到一起,对城市而言,大型体育赛事总是与举办城市印象和旅游发展相联系[5]。随着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发重视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来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亚运会成功举行,广州向世界人们展示了广州是一个繁荣、稳定、安全、现代化的大都市,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品牌形象有了重大提升。广州恒大集团,利用集团下属俱乐部各项赛事的举办,全面协同其集团其他旅游、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多个平行项目的发展。

2 广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案例分析

2.1 足球——广州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

广州的城市形象随着社会发展而进行转变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是广州独有的精神气质。体育赛事是城市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城市品牌的“代言人”,体育赛事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经济、公共服务等多种发展元素。在“互联网+”及全媒体作用下,体育赛事不同凡响的影响力传递和塑造着城市品牌价值。在《广州市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力支持广州职业足球发展”,“努力把广州足球俱乐部打造为‘亚洲一流俱乐部’”。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广州再次扮演足球改革排头兵的角色,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足球改革的副省级城市,而且改革的力度在全国是最彻底的。广州恒大淘宝、富力等职业球队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足球俱乐部,于2010年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成立了恒大足球俱乐部并立志将恒大打造成为一支亚洲顶级的足球俱乐部,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12亿元收购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权,实现了电商行业与足球娱乐行业的强强联合;俱乐部更改为“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恒大集团和阿里巴巴跨界收购体育足球俱乐部一方面可以依托于足球活动,将赛事衍生的产品与足球结合实现盈利;另一方面,通过融合足球体育文化与品牌文化给企业形成了独特、高识别度的企业标识。广州每年承办多场高水平国际赛事,在足球的品牌赛事推广和策划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如中超、亚冠等足球赛事先后落地生花,助力广州跻身国际体育名城。各类渠道的媒体在密集报道赛事时,将广州这个城市品牌成功推向世界;尤其在推动广州全民健身、提高城市知名度、弘扬广州城市精神、增强城市认同感、提高民众凝聚力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之一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体育赛事产业成为了广州这个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所在城市所提供的关键环境因素如:企业战略、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环境因素及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型体育比赛在拉动经济发展,刺激内需等方面,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及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高质量足球比赛关注人数多,对体育用品、体育服务、酒店餐饮、场馆经营、体育旅游等各行各业都有积极的拉动作用,既带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又打造了独特的城市氛围及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2.2 “奔跑吧,广州”打造城市新形象

广州马拉松赛以“名城、和谐、健康”为主题,融竞技魅力与全民健身于一体,已成为弘扬广州亚运精神,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广州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广州、广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马拉松运动的火爆,有力地拉动了体育用品、软件、培训、传媒、中介、经纪、食品、饮料、交通、旅游、餐饮、会展等相关行业[6]。2010年广州成功举办了亚运会,为全球展示了广州的城市风貌,带来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亚运过后广州市如何塑造城市的运动形象,如何提升城市的体育氛围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经过调研,广州市政府及相关单位选择了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期待以此“融合传统文化、国际时尚、人文风情、全民健身于一体”。广州马拉松自2014年首次融入慈善元素以来,连续三年组织200人的“慈善方阵”参加迷你马拉松,为爱奔跑为慈善项目筹款,其中2014年为广州市慈善会爱蕾行动困境儿童救助项目筹款,2015年为广州市慈善会个人慈善基金筹款,2016年为广州市慈善会等6个慈善机构品牌慈善项目筹款。2017年,广州市慈善会设立“爱?广马”慈善专项基金,用于扶贫助学,包括但不限于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用品配置、困难体育特长学生资助及支持发展青少年体育事业等。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广马慈善为爱奔跑项目已经成为广州慈善体育品牌项目,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为将广州马拉松赛打造成中国知名国际马拉松品牌,更具专业性,早日成为国际金标赛事,2017广州马拉松继续秉承“慈善+运动”的理念,特别提供200个广马慈善名额(其中100个全程馬拉松名额,100个半程马拉松名额)。符合广马组委会条件的爱心跑手通过报名捐款的方式,前200名有机会获得该慈善名额。2017慈善方阵选手将更专业。希望通过广马平台和专业爱心跑手广泛传播慈善理念,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实现慈善效益最大化,推动广马慈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打造广马慈善品牌。

广州马拉松赛虽然没有厦门的举办时间长,但政府本在赛事启动、赛事组织与实施中都起到牵头作用。广州马拉松赛的计划与组织以2017年为例(如图1所示),主办方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市田径协会,承办单位有广州市体育局、天河区人民政府、越秀区人民政府、荔湾区人民政府、海珠区人民政府、广州市体育竞赛中心及广州市田径协会。其中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员调配管理、经费计划、风险与后勤方面的计划制定。广州市田协会主要负责制定马拉松竞赛的具体规程。马拉松比赛的其他工作方面,则是由政府调控,外包给智美体育集团、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协办单位负责。营销方面具体工作智美赛事营运管理(浙江)有限公司包括赛事赞助、广告门票、品牌推广等。广州马拉松赛事的组织采用的是扁平化的职能组织结构,将具体工作任务部门化,不同的部门负责专门的任务领域,既避免了职责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又明确了分工,免职能组织结构可能存在因沟通不畅而导致冲突的局限性。广州马拉松赛组委会总体负责协调赛事的工作,确保各部门各司其职、明晰各部分的分工而又相互配合、协调互助。组委会在马拉松赛道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广州珠江两岸的优美景色和城市风貌,凸显了广州的城市文化底蕴及独特个性。 广马赛道主要沿珠江两岸设置,赛道涵盖了羊城历史的风景名胜,集中展示了珠江两岸最具岭南特色的风土人情及国际化的文化潮流。每年,赛事都受到马拉松爱好者的热情关注,群众积极踊跃报名参赛。2016年广马参赛名额达到3万人,共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积极参加比赛。2017年,广马迎来了六周年,赛事于12月10日(星期日)举行,参赛规模依然维持在3万人,其中马拉松18000人,半程马拉松12000人。赛事将广马打造成城市文化盛宴,进一步扩大广马的传播力和影响力[7]。

3 结语

(1)体育赛事是城市文化的标识之一。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行动主体下赛事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发挥作用的机制也不同。体育诞生于城市,承载着城市本身的文化特征,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社会的缩影并以各种形态渗透于人文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并在优化城市人文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风貌、政府管理机制决定了城市体育赛事的发展态势。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促进了举办方的城市建设,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储备了经济发展的动能。体育赛事竞赛场馆的建设及交通环境的改善将积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周边群众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及热情。国际化的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国际接轨提供了通道,提高了竞赛项目所具备的文化特质与城市文化的相融度。

(2)体育赛事作为优质的城市传播载体,借助“互联网+”及全媒体协同各种资源及渠道提升城市传播力,并提升城市影响力。在协同创新视阈下体育赛事利用“互联网+”、借助现代传媒等方式对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如经济、文化、战略、影响力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赛事是城市营销的一种绝佳渠道,同时也需要顺应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实现利益均衡、追求资源整合是社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重点建设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及赛事相关管理者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协调多方行动主体,共同推动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与城市竞争力·产业关联·影响机制·实证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姚颂平,吴贻刚,沈佳.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实践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3] Essex S,Chalkley B.Olympic Games Atalyst of Urban Change[J].Leisure Studies,1998(3).

[4] Franeese Munoz.Strategies in Olympic Host Cities:London 1908 to London 2012 [M].Black well Publishing Ltd,2006.

[5] 邬心云.地方党报借助大型赛事传播城市形象分析——以5广州日报以亚运报道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

[6] 王晓易.“奔跑”的中国马拉松:“钱景”很广阔健康需重视[EB/ OL].http//money.163.com/16/1230/20/C9IG531V00254TI5. html.

[7] 广州马拉松官网[EB/OL].http://www.guangzhou-marathon. com/.

①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GZZS2016083);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1201620532);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YQ2015207);广东省体育局科研课题(GDSS2016072);广州市体育局2016年体育调研课题(穗体法宣[2016]44号)。

作者简介:程丹(1983-),女,汉族,江西抚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詹增荣(1982-),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体育赛事协同创新
体育赛事版权的理论困境及其突破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