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09-10何莉
何莉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更是从根源抓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中我就将聚焦于小学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關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60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主动对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启发和学习差异的尊重,尤其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学习能力。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仅仅是其人生旅程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算作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所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承担着知识传输的作用,更是担负着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历史使命。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分学科进行知识设置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应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来武装自身的头脑,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思维习惯,从而应用于未来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各方面问题解决过程中去。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我们不仅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结合当前时代潮流下,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删减和重置,更是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结合学生兴趣,学习需求寻找最为合适的知识传输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知识传播效率,优化文明的传承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正式进入系统学习,包含各学科系统性知识的学习,以及以各学科知识为媒介进行的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学科思维的构建。在我看来,小学阶段就相当于建高楼大厦时的打地基时期,学生各学科知识学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学科发展的长远与否,学习能力的建立与否。就以小学数学为例,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内容主要以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字运算为主,以简单逻辑的应用题为辅,这些都是数学知识的入门知识,最基础但也最为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字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未来方程、函数、导数等初等数学知识学习,甚至是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层层递进,步步为营,逐步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框架,而这些基本都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自主性。本文中,我将结合素质教育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数学是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需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找到一定的思考角度和问题切入点。但从实际教学来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知识基础,所以在寻找问题思路和切入点方面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所以,这也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突破口,长久坚持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内容时,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排斥感,还未学就在心理上将知识定义为“难学状态”,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开场时就要做好思维的导入工作,如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通过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将在新旧知识间搭建起“桥梁”,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过渡到新知识上,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思考。小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的情况,进而导致听课思维的频繁中断,听课效果不理想。所以,知识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抛出问题的方式,适时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其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跟着教师的思路不断地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且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和互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习惯于独立思考。
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所以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注定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且不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知识的演绎与思考。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物品买卖的环境中,进行价格的加减乘除换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逻辑和思维,并且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解题的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究合作的机会。如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结合教学重点给学生设置一个类型的典型题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题,并且分享自己组的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脱离”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不但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学习能力。
三、导学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充足,单位时间内学习任务较少,所以恰好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未来高效率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于教师的要求,所以我们不妨在其中其监督者和督促者的作用,将导学案布置为课下作业,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要求进行课下预习,提前掌握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同时,逐步形成讲新课之前的预习习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归纳和总结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学习能力有限,即使每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较少,但很多学生也没法当堂掌握,需要课下一定的练习做巩固。所以,我们让学生在课下结合课下作用进行自我总结、反省,学会归纳自己每个章节知识学习的难点和不足,进而通过课下练习有针对性巩固,培养学生的自主判断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一类需要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学科来说,更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为未来进一步加深知识学习难度,拓宽学科知识范围的状况下,依旧能保持游刃有余的学习节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