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敦颐:千古绝唱成家训

2018-09-08胡宇芬

科教新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治家周氏周敦颐

胡宇芬

周敦颐,道州楼田堡(现湖南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其学术思想被称为“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千百年来影响中华文明甚深。

三篇短文意旨深,后人以此为家训

长沙的儒家学者黄守愚先生新主编的《湖湘家道·厚德传心》一书中,收录了周敦颐的三篇短文,分别是《爱莲说》《养心亭记》《拙赋》。“和其他先贤比起来,周敦颐留存于世的家教文字很少,这三篇文章并非专为家教所作,周氏后人却多以此三文为家训,文虽短而意旨深。”在黄守愚看来,周敦颐为官时所展现的淋漓尽致的浩然正气、超拔流俗的文化自觉和人格魅力,已经超越了寻常意义上的血缘认同、家教家训,成为后人向往和追寻的精神家园。

“诚”“俭”“忍”:周氏爱莲家风三要诀

周氏后裔迁居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其中迁徙浙江的一支成为周恩来、鲁迅(周树人)的远祖。

周氏后人总结的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各地字句虽长短不一,但基本内容皆为尊先祖祖训“出污泥而不染”,体现了周敦颐爱莲文化的精髓,教化了历代后人,使后人中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

“诚”“俭”“忍”三字,是《周氏家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传承周氏爱莲家风的三要诀,更是周敦颐后人周恩来持身自律、严肃家风的渊源所在。

从《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周恩来十条家规

2010年,在周恩來逝世34周年之际,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先生手写本《周氏家训》出版,核心内容是教化后辈如何做人。周敦颐《爱莲说》以莲喻“廉”,形象地体现了为官之德与为人之德;《周氏家训》说:“俭,美德也。俭可养德,可惜福,可无困穷之忧,可享温饱之乐。故治家以省俭为第一义。治躬亦以俭朴为第一义,与其求人,不如求己。勤而能俭,自能兴家,俭而益勤,自能持久。勤俭二字相需亦相成也。”周恩来的四伯父周贻赓常教育晚辈勤俭、奋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刻苦学习、助人为乐。这些给少年周恩来及周家后代带来了深刻影响。

周恩来曾制定十条家规:晚辈不得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有出差顺路时可以看望;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付;在食堂吃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有工作的由他代买;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办的事,不得麻烦他人;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说与他有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恩来继承祖训,将勤俭视为“治躬”(自省)第一义,治家第一义,更将勤俭作为治国法宝,“勤俭治家,勤俭建国”。

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一脉相承。

猜你喜欢

治家周氏周敦颐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与治家之道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
四次搬家带上百岁邻居,1万天行孝他是“中国好邻居”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