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学区信息化建设策略
2018-09-08张佳钰
张佳钰
美国曾五次连续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并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可见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从区域分配与教育协作的角度,对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推进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優化区域教育平衡提供新思路。
美国学区(Local School District)的兴起及特点
美国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分权制,在联邦、州、学区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是学区制。在殖民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为了使适龄儿童在最近的学校内接受教育,他们就在其所生活的社区内创建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制度逐渐诞生,从而为美国学区制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美国学区与其他政府部门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享有财政方面的独立权和行政管理独立权。美国学区的前身是社会办学的民间组织,后演化成为正式的政府机构。美国地方学区(Local School District),也称为美国学区,正式成立美国现代学区制的标志是马萨诸塞州在1789年颁布州宪法时,将学区自主办学赋予其法律意义。
随后,美国各州在19世纪中期普遍都建立了学区制,19世纪晚期美国教育委员会(school board/board of education)将学区作为州的基本教育行政机构。在实施学校自主管理背景下的20世纪70年代,州政府对学区的管理制度再次进行了革新,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社区都对学校享有了一定的管理权限。至此,美国学区制度逐渐地向完善、成熟迈进。
美国学区,根据文献搜索可以归纳出三层含义:第一,学区以州政府的形态显现,职责是为小学、中学、高中学校提供教育的一级政府;第二,学区以教育行政管理单位形态显现,同时也对学校有直接的经营和管理权;第三,学区以传授知识的形态显现,对所归属社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教育教学。
美国学区具有教育性、独立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是多样性。一般概括性分为两种:基层学区和中间学区。基层学区是由美国各州自行设置,最初将其分为普通学区、乡镇学区(如新英格州),随后又出现了把乡镇学区联合起来的“联合学区”(如俄亥俄州的联合中学区以及职业学区)。随着教育的进步,美国东部地区则按照镇、县、市的行政划分将学区划分为县学区和市学区;有些州又出现了“统一学区”即将小学区与中学区的合并;有些州(如加利福尼亚州)会有独立性的社区初级学院学区,简称为独立学区。在美国一个州内通常不只存在一种类型的学区,县学区、镇学区、市学区、中学学区、小学学区、统一学区以及独立学区可能会同时存在,有些州可能也只有一种学区(如西弗吉尼亚州)。规模小的基层学区可能只有一所学校,规模大的基层学区还会设置督学以及学区教育委员会。中间学区则是介于基层学区与州之间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不具备基层学区公共的团体性质,它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和指导所辖地内的基层学区,但这一职责是在所属州的监督下进行的。此外,除了学区的划分具有多样性外,每一个学区的学生人数、所包含的学校数量以及学区的规模大小也存在差异(如弗吉尼亚州),如图1所示。
美国学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以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为例
历来以科技立国的美国,一直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其认为促进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必须要运用信息技术。美国2016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简称“NETP”)中的理念是“为未来准备的学习”,对“数字化使用鸿沟”(Digital-use Divide)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意识到,中小学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教育信息化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新形势,以单个学校为基本单位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将会导致其发展的狭隘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要具备较为充裕、多样的教育资源。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起点、基础、定位、目标不同,即便隶属于同一学区的学校,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依据这种实际状况,学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以学区为依托进行校际间的协作。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涵盖13所中小学,学区的工作人员有教育行政人员、教师、护士、心理学家等其他专业人员。低年级每个班由一位教师进行所有的课程教学(包括阅读、数学、英语、体育、社会等),八年级以后,一位教师才只承担一门课程。
学区内的教育领导由所在地的居民和学生通过选举产生的7人构成,普遍情况下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商讨有关学区事宜的例会。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的理念是“学区管理依靠本土居民,学区管理为了本土居民”。学区内的教师由专门人员负责招聘,审查教师是否具有任教资格的是学区内的学监,职后教师的教育也由学区的专门教师培训部负责。为确保教学质量,每个学区在每年春季,会在加州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举行一次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进行的考试。为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资源的共建共享
(1)扩充软、硬件资源
为响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在教室内建立了“Wi-Fi云”,并配备了平板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也一直在应用Chromebook笔记本。目前,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已配置7000台左右的电子设备,基本上保证人均一台(除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外)。
(2)充分利用电子化设备
使现代电子设备在学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如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在未运用现代化电子设备之前,若出现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联合学区会指派专门教师前往所有课堂中去听课,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仔细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现利用信息化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极大地节省了学区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3)开展针对性培训
联合学区现设有专门的教室,在这些教室内专门培训学生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能力。希望通过现代化设备,学生和教师可以展开针对性的一对一交流(如图2),在相互交流中可获得即时评价与反馈。学生随时可通过电子设备与教师进行交流,并可以随时提交教师布置的任务、接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如果学生的成绩符合既定标准,学生就能获得教师布置的新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区内的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各自的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送相应的学习材料,并可以查看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学区间基本实现了软、硬件资源共享,实现了优质设施的整合利用,提高了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课程共享上,通过现代化电子设备创建了学区优质资源库,创造出了全面、多样的特色课程群可供学区内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共享。
2.推广使用学习管理系统
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积极推广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如“Brain Honey”),其系统内涵盖了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计划、学生的分数以及电子书刊等,与我国的云课堂具有相似性,所有的信息资源只能在学区内部共享。
(1)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萨德勒(Sadler)所言,“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说明着校内的事情”,绝不能“仅仅盯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而是要深入到学校之外的街头、家庭中去寻找那些影响因素”。家校合作机制在一些国家已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例如,英国的布莱克本教育行动区的“家庭行动计划”以调动家长参与为核心,将社会各界的参与结合在这一目标下,取得极好的效果。因此,在“Brain Honey”系统内,学生的家长也可以登录,他们可以查看孩子是否完成作业和分数。倘若他们发现作业中有漏做的习题,家长便可以点击“改作业”功能,让孩子进行补做,随后此系统会自动修正学生的作业分数。
将家长规划到学校教育中,使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内产生了积极交流效果,同时也使学区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个学区系统使学区在培养目标的设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提升等方面都充满了能量且富有特色,从而又促进了学区内的每所学校的发展。
(2)教师区域扶持策略
教师们面临新颖的事物起初都有一些不适应,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决定先让一批教师掌握“Brain Honey”系统的操作,随后让这些已经熟悉操作的教师在课下对学区内的其他教师培训。随着计划的进行,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的负责人发现仅靠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力量不能满足全学区教师的需求。于是,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和教师工会签署协议,决定让一位培训师帮助25位教师在课下学习“Brain Honey”系统。
这种学区内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使学区内的每所学校都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优化了学区内资源的结构配置,促进了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3.支持教师创新学区教学模式
基于硬件设备的支持与软件技术,学区内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跨校成立了研究小组,目的在于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区内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是要让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等内容,在学校可与本班老师、同学或与之同时连线的其他教师针对自己看不懂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在这一模式中探索的教师,都肯定了翻转课堂的有效性,他们认为学生课下已经可以很好地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在课堂中与教师一同进行学习,使课堂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此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沟通能力,以及促进学区内流动性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
结语
在遵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制订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时要依据所划分的学区特点制订方案。具体说来,除了依靠政府还要明确本地区的区域性教育信息化资源、财政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等信息。另外,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还应该关注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双重内涵,一方面具有提高效率、支撑发展的内涵,另一方面,更有改变教育生态环境、引领变革的内涵。随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教育信息化不能再单纯地追求技术的发展,而应当考虑到教师、学生、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集聚多方思想与多方合作,促使“学校人”转变成“学区人”,从而推进信息技术在学区内得到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在学区制教育实践领域,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不应当是单所学校的“单打独斗”式自我革新。这种“单打独斗”模式会导致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区域教育协作被形式化,严重制约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学校信息化建设、学区教育协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相互支撑、互为条件的。从学区的教育协作角度对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提高学区内每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促使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玲.社区共建: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05(4):51-55.
[2]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3]薛弥,许良.美国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简介及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14).
[4]郭朝红,王彬.美国学区的特点与运行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1(1).
[5]Bollens , John Constantinu. Special District[M].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7:x.
[6]sadler.How far can we learn anything of practical value from the study of foreign systems of education[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1964(2):8-17.
[7]Don Begin. Donald R. Gallagher,Edward H.Moore.Th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M].MA: Allyn&Bacon; Publishing,2007,3.
[8]Census Bureau.Finances of Special District Governments[M].Washing D.C:U.S.Census Bureau,2000.
本論文获得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基于数据挖掘的卓越教师能力结构与培训研究”、政府委托项目“长春市二道区集优化办学UGS合作模式服务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