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
2018-09-08马莉莉
摘要:微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关键素材构建真实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该环境里完成一个开放式项目的经历来学习。本文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課为例,剖析翻转课堂背景下,开展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的设计思路与注意事项,对于中小学教师实验项目学习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翻转课堂;项目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5/16-0071-06
微项目学习是微课程教学法借鉴项目学习成果创造的微型项目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协作探究和展示协作探究成果两大部分。在微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提供关键素材创设真实的协作探究环境,由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该环境里完成一个开放式项目的经历来学习。
微项目学习对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在与同伴的沟通互动过程中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善于理性分析,强化高水平思维技能[1];强调学生在试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智慧和发展能力。所以,微项目学习富有挑战性,催人奋进。
微项目学习有一定的实施流程,这个流程即设计主题→选定项目→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创作作品→交流成果→活动评价,完成这一流程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基于学科的微项目学习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在教材中提炼出学习主题和项目,在课堂上精选实施部分流程。[2]
笔者经过三年半的微课程教学法实践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有效开展的关键是课前自主学习卓有成效,核心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创新,微项目学习则是促成学生协作探究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为例,谈谈翻转课堂中如何开展项目学习。
设计思路
1.精心研究学生情况,巧妙选定项目主题
微项目学习起始于一个与学生相关的,并让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问题,即项目主题。项目主题的选定是微项目学习成败的关键,基于学科的项目主题要把学生的学科学习与真实世界的经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世界有意义的问题[3],因此,项目主题的来源,不仅要依据课标要求和依托学习内容,还要结合学生先前认知经验和生活体验。
例如,2017年12月4日笔者在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上《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选定的项目主题是“城市内涝”。因为城市内涝对武汉市来说是一个每逢暴雨必有洪涝的常见现象,二十三中学所在地也是武汉市内涝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雨季校园路面普遍积水,学生上下学都得蹚水,严重时还不得不停课。基于这样的城市内涝影响给学生的亲历体验,探讨城市内涝的原因和防御措施必然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项目。
而笔者在本校上课时就没有选“城市内涝”作为项目主题,因为苏州市的内涝问题并不是很严重,校园积水现象也不突出,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自然也不高。笔者所在学校校园中心有个湖叫昊镜湖,它是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上下学都要经过此湖,都喜欢观赏湖边、湖上的景色,而它的水位、水流和水色在暴雨前后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每位“木中”学子熟知的,所以笔者选定的项目主题就是“变幻莫测的昊镜湖”。
2.精确分析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项目活动
项目学习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而基于学科的微项目学习时间有限,所以项目活动就要以学科教学为依托,要与学科的学习结果相关,与教学目标关联,达成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微课程教学法的“三剑客”恰好可以完美地处理好这一关系,实现这样的学习效果。
因为翻转课堂通过“任务单”和“微视频”把基础知识前置到课前,让每位学生在问题导向的“任务单”和配套的“微视频”指导下,完成项目活动前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课堂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单”引导,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梳理项目活动中期真实问题各部分的内在关系,或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从而保证项目活动后期的作品创作、展示、交流和评价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中,笔者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前认知经验,深入研读教材,将本课的达成目标设定为:①理解水圈的特点和构成,了解不同类型水体的主体;②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掌握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并能结合实例分析;③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其环节、地理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判断、说明。课前通过三个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见附件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与之配套的“微视频1—水圈的构成”“微视频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微视频3—水循环”,使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以保证人人都能完成知识学习的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差不多的课前学习基础上参与课堂合作探究活动。
依据考纲要求,本课的重点是:①结合实例分析水体的相互关系;②结合实例判断、说明某区域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环节和地理意义。项目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所以笔者结合学生情况把“武汉市内涝问题”项目分成“反思成因”和“设计措施”两部分(见附件2“课堂内化拓展活动单”),其中“反思成因”又分解成由具体到抽象的三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让学生在一步步解决问题中,找到“武汉市内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精细采编学习视频,云上推送项目素材
项目学习需要学生根据主题采集大量的素材,再根据项目进行遴选。而基于学科的微项目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导致学习空间也是有限的,所以项目活动资源和素材需要教师提供。若要让学生的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多样性,教师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采集、编制相关的学习视频,通过信息平台向学生推送项目素材。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中,笔者通过PPT分别把教材中的“图3.1水圈的构成”“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和“图3.3水循环示意”解读并制成演示幻灯片,再用Camtasia Studio9录屏软件制成视频文件,即形成1分24秒的微视频1,5分05秒的微视频2和4分14秒的微视频3。这三个微视频在课前通过QQ云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三个微视频的支持下,理解学习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又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的中心是“水”,尽管“水”对学生来说习以为常,但是,“水”的各种形式和运动,学生并没有都亲眼见过,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笔者用维棠软件在网上下载一个公益宣传片《水说》,然后用Camtasia Studio 9将其修剪成一个1分49秒的《水说》视频作为导课,让学生对存在于不同空间的各种水体有了身临其境的感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水体的各种形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再如,《自然界的水循环》在武汉的授课时间是12月4日,“武汉市内涝”发生在夏季,一些学生可能已经遗忘,至少是淡忘。为了唤醒学生记忆,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笔者在网上搜索武汉市关于内涝问题的新闻报道,然后用稞麦软件下载,再用Camtasia Studio 9修剪成三个视频。其中一个39秒的《武汉市内涝现象》视频用于学生探索“武汉市内涝问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震撼于武汉市内涝问题的严重性;一个1分13秒的《武汉市湖之殇》视频用于营造学生探索“‘百湖之城武汉市内涝频繁而严重原因”的背景,让学生正确理解湖泊的调蓄功能,领悟到湖泊的有无、大小在内涝问题上的意义;还有一个15秒的《武汉市内涝敲响警钟》视频用于学生探索“武汉市内涝问题防御措施”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内涝问题的防御迫在眉睫,内涝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及人们的生命,每个公民都要群策群力,這是应尽的责任。
4.精准提炼探究要求,积极收获项目成果
项目学习的最终结果是项目成果的制作与展示,基于学科的微项目学习就是要学生把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和思维通过项目成果展示出来,而项目成果的生成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展示精彩的项目成果,需要教师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精准提炼探究讨论的话题、成果制作和展示的要求。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中,对于探究要求和成果的展示,笔者反复修改和提炼(如下表),终稿的探究指向比初稿更具体,终稿的探究要求比初稿更细致、更明确。这样,学生在探究讨论时更容易抓住重点,更清楚海绵城市的提出与水循环的内容联系密切。通过展示要求与成果要求,就可以知道“绘制海绵城市示意图”并不是要图画得多么精美,而是要清楚示意图中所画物品所代表的含义与作用。终稿的成果要求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更易让学生有创作的愿望,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都积极要求展示本组的成果,即使下课也没阻挡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热情,而且每组作品的展示都有创新点,让听课教师大加赞赏,让该班的任课教师都惊叹,没想到学生的创意比专家的设计更人性化、更具有环保意识,如挖地下水渠收集雨水,地上的健身脚踏车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作为抽取地下雨水的动力之一。
注意事项
基于微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微项目学习的选题和项目活动的内容。在设计选题及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项目活动选材要“适性”,符合学生的群体特性
“适性”就是发展适合学习者本性和个性。“适性”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不是“放任”学生,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因此,学生所学的材料内容及方式,应力求与其身心发展成熟程度、旧学习知识及当前生活经验背景密切配合(Ausubel et al.,1978)。课堂活动要考虑学生能学些什么、想学些什么,使学生在适切的情境中,快乐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以激发其学习潜能。
2.项目活动内容要“适量”, 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适量”就是适合个别能量。学习量给得太多或太少效果都不好。课堂学习的量不足,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全发展,久而久之会使某些机能退化,严重的会养成惰性;反之,课堂学习量太过,学生的身心会很疲惫,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长期以往则会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因厌而弃,导致拒绝学习的后果。
总之,项目学习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是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人际技能和思维技能;是学生的智慧激活教师的智慧,增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机智和教学才情。[4]
参考文献:
[1]马莉莉,嵇瑾.PBL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3).
[2][3][4]徐锦生.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6年度专项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16533367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