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网络依赖心理的疏导与矫治

2018-09-08郭振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中学生症状家长

郭振霞

中学时期是人生迈向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时期由于身心发展不健全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其中网瘾现在正严重影响着中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教育部于2018年4月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网络沉迷”问题,提前预见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学生网瘾的成因及症状

并不是说只有中学生才有网瘾,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会有,但中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年龄层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青少年的各个方面都在发展,对外界的影响也更为敏感,尤其受新鲜事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大脑上的刺激更能激发出他们的兴奋和大脑暂时的快感。因此,中学生在控制力等因素不健全情况下很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

笔者在所带的十个班460名中学生中,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他们的网络使用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平时总想着上网”症状检出率为63.0%,“如果网路突然中断,就会焦虑不安,心情烦躁,生怕错过什么”症状检出率为48.0%,“上网频率经常比事先计划的高,上网时间经常比事先预计的长”症状检出率为51.8%;上述症状男生高于女生、非住校生高于住校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我校中学生网络依赖症状检出率较高,且有性别、是否住校等差异。

中学生网络依赖症状检出情况不容乐观,中学生中网络依赖强迫症状,不能控制上网时间和频率,因为上网而影响了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情况较为突出。网络使用强迫症状能够通过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网络使用时间和频率难以控制则直接减少了参加学习、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时间,从而引起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变得紊乱糟糕,进而增加了失学、失去朋友的风险。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利用网络中的事物来实现自我将对中学生人格发育和价值观的形成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主动调查了解中学生网络依赖症状发生情况,及时、恰当、持续地开展预防网络依赖工作。

中学生網瘾的疏导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例如,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2.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应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但戒除学生的网瘾绝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平时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教师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例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应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地也就会收心了。

3.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

对中学生网瘾的矫治

如何能够治疗学生的“网瘾”?我认为要治疗中学生的网瘾,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配合。

1.社会对策

各级政府应为学生提供其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与方便安全的活动场所,提供充足的低消费水平、公益性的满足现在学生需求的活动场所或阵地,解决学生无地玩、无什么可玩的尴尬境况,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2.学校对策

①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应注重用科学、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启迪学生。既然青少年喜欢上网,就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入脑、入心、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如开展一些网络教育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面对少数已经成瘾的学生,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们,尤其是学校的德育导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使他们回归现实,找回自我。②要把青少年从网络世界拉回来,必须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吸引他们,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不是强制不让他上,而是让他自己觉得不要去上,是通过提高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质,让他自己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认真、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在学生网络成瘾之前,就能够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他的心理素质,提前预防。

3.家庭对策

①宜疏不宜堵。孩子爱上网,有的家长把电脑砸了、把网线拔了,导致家庭冲突会更严重。家长不要停留和纠缠在网络使用这个层面,而是要绕到背后,找到孩子上网深层次的心理原因。②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一点需要家长花时间、花精力“培养”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有的孩子一开始并不会成瘾,但父母不信任他,孩子一碰电脑家长就死死看着,使得孩子越来越不相信父母,越来越投入网络。对此,家长可以把电脑放在书房、客厅,使家人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机会。③用替代方案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需要观察和沟通,了解孩子是哪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父母的爱不够、学习挫败感、缺玩伴等,找到原因后,给予补偿。对于学习成绩差,只有在网络游戏中才能得到成就感的孩子,家长在学习方面可以提出最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让他能够达到,然后给予鼓励,达到这一要求以后,再逐步提高标准。对于缺乏其他玩耍方式的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邀请其他家庭的孩子到家中做客等。对于有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的孩子,家长要优先改善亲子关系,然后解决上网问题。

最后,家长有必要纠正几个误区:第一,沉迷网络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毫无前途的坏孩子。我们要警惕极端的例子,但也不要被吓坏。青少年可塑性极强,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矫正的可能,只要父母不放弃,孩子就有希望。第二,网瘾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不能只看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成长中积累的过程。第三,网瘾并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问题,家长也要同时调整自己。第四,网瘾不是思想道德问题,家长用说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不是表面的“贪玩、没上进心”,而有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第五,网瘾背后潜在的心理问题,往往比单纯的成瘾行为严重得多。因此,治疗网瘾家长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能期待立竿见影。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网瘾”可能会成为一种顽疾,长期困扰一些学生的心灵,但我们的责任是减少和避免那些令人心悸的事情发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摆脱心灵的羁绊而走向快乐与幸福之门。

猜你喜欢

中学生症状家长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家长错了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