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对口译课程教学的启示

2018-09-08卓丽丽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关联理论

【摘要】随着口译教学研究的兴起,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评价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自然语言的语用学理论,强调明示-推理的动态语言交际过程。本文试图确认关联理论;和口译实践的关联性,阐述其对口译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口译教学;课堂设计和评价

【作者简介】卓丽丽,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人类的翻译活动从语言诞生伊始就存在并一同发展了。可以说,翻译,作为最早的“引进来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促进文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各国学者对翻译实践、本质、规律、语境等方面的共时研究日渐活跃。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作为语用学研究的重心,一经推出就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而关联理论强调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语境和话语的关联,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从而节省译员精力。

随着当前国际交往的进一步融合,社会对职业口译员的需求日益突出。口译,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独立学科,始终强调要摒弃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强调以技能的刻意练习为教学主线。因此,如何让本科口译学习者顺应时代发展,确保超越语言障碍、传递核心信息、传播文化,成为每位从事一线口译教学老师不可规避的问题。本文以《基础口译》课程为例,从基础口译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出发,着重讨论关联理论对口译训练的指导性意义,摒弃简单化的口译教学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实际运用能力。

二、口译课程教学的现状

入世以来,随着口译学习者人数的增加和培养“高层次、专业性、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时代要求,高校口译教学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由于口译教学越发受到重视,大量高校开设了翻译方向,或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程。个别普通高校甚至开设了针对非英专生的口译入门课。笔者所在的院校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基础口译》和《商务口译》等专业必修课,分布在两个学期,共96学时。由于英语专业学生在前两年已经经过系统的听说读写译的专业训练,但是语言功底差异不小,因此,在口译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上,需要综合考虑学习受众的优劣势,灵活调整教学安排,按照自己的教学理论对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求同存异,切实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口译能力。

三、关联理论及其在口译的应用

口译活动,不仅是双语转换的言语交际,更是一种基于关联性展开的动态认知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是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首次于1986年在《关联理论: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语言交际,不再局限于Shannon和Weaver在1949年提出的“信息入码—信号—传递途径—接收—信息解码”的单一模式,口译员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需要找寻讲话者话语语境的最优关联。这个语境不仅指交际双方的存在、环境,语篇的上下文,还包括译员的知识储备和长短期记忆力。只有当与个人相关的接收信息和语境假设相联系时,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比如A问:How to make sushi at home? B回答:I am not a Janpanese.从以上简短的一轮对话可以看出,B并没有明确回答A的问题,但A可以通过人为创设的语境和推理认知确认寿司是日本人的传统美食和食物偏好这一语境预设,因此可以推断出B的前提是:Japanese like sushi. Generally they know how to make sushi at home.最终得到B不会做寿司这一事实。而认知从心理层面上看,语言交际还包含了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处理、理解和储存的能力和过程。这种对源语的听辨过程在关联理论下被认为是对认知和语境关联性的探索,关联越直接,译员消耗的精力就越少,话语支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此,动态的推理语境打破了传统的编码、语言转换和解码过程,肯定了口译员在解码信息中的主观能动性。

Gutt是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的推动人。他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对交际活动有重要作用,最佳关联性不仅经济的达到了语境效果,也通过语境推理传达给口译服务需求方这些假设,努力还原说话人意图和需求方的期望。

四、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口译教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口译教师在课上必须不断更新和补充时效性强的材料。除了经典口译教材本身,还要从教材外的渠道,给学生创设模拟现场的氛围,灵活运用应对口译困境的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尤其是逻辑推理、归纳及演绎的方式。口译学习者除了做好充分的语言内和语言外知识强化外,还应该在接收信息时,对其关键词、主旨大意和逻辑结构进行加工。其中,虽然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英语专业教育有明确培养要求,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强调模范记忆,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表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辨缺乏症。(何其莘等,1999)。基础口译教学中,除了词汇、单句等语言层面学习以期获得低级行为图式外,还要通过判断推理感知各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来获得经验。

比如课堂设计中应当采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让学生了解常见集中语篇类型,如描述性、说明性语篇的结构特点,对讲话者的结构方式和内容提前做出预判,提高学生的推理水平。举例来说,如果一篇发言稿围绕的主题是“中西方对赡养老人的不同态度”,则译员可以大胆预测发言人采用的论证性语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论构成,其中主体包含主题句加上论据,逻辑性较强。所以整个口译任务很有可能采用对比论证的逻辑结构,分别介绍中西方世界的不同态度,最后指出造成误解的原因。听辨过程中,学生很可能被个别生词羁绊住,要提醒学生忽略个别单词,切莫遗漏后面重要的一层信息。比如,mangosteen(山竹)对大多数口译学习者来说是生词,但从上下文的并列结构可以看出,它和mango(芒果)相并列,可以大概猜出mangosteen的意思。

2.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考虑到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的理解是一个动态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的过程, 因此扩大对认知环境的认识有助于有效地交际。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课堂口译示范和讨论失效。传统的语言教学注重课前预习,但这一做法对基础口译教学是远远不足的。以基础口译中的国际会展专题为例,广交会的摊位接待口译场景需要译员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课前利用一切资源了解外贸基本流程和常用场景词汇,了解企业名称、历史、市场份额、主打产品等信息,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检查学生的背景知识,课后鼓励学生进行补充阅读、自行设计口译对话,扮演双方企业代表,以缩小课堂上师生间的认知差异。

3.提高口译课堂的语境效果,减少学生处理话语的精力。根据关联理论,话语的关联度与语境和处理话语的精力息息相关,通常来说,语境效果越好,关联度越高,处理片语信息耗费的精力越多,关联度越低。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素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尽量符合最佳关联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一堂外贸接洽主题的口译课上,选材应当紧密围绕整个接洽过程,步步为营,包含多个场景的情景对话,从向客户介绍公司,到针对客户所在国家,深入展开相关内容介绍,以增加客户信息,到谈判过程中的各种刁钻问题,对没有外贸实战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比如你跟客户说:“I will give you quote within today.”(我今天会给你报价),对方的回答“You lie.”不是撒谎的意思,而是客户对你今天就能报出价格将信将疑,因此要理解原话语的符号意义,可根据上下文语境口译成“真的假的”,千万不要对个别句子断章取义。

4.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化,加强对学生课堂口译质量评估和反馈。每个学生由于语言功底、知识结构和认知差异不同,因此口译表现有高有低,需要进行口译质量评估,重视学生在特点外部条件下的译语质量和交际效果。口译质量评估的模式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反馈。在国内口译教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现场观察法和记录检查法。蔡小红指出,判断口译质量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1)可信度;(2)可接受度;(3)技术性;(4)迅捷度等。为了科学评价学生口译表现,教师可以注意现场观察,多组织模拟会议展开现场口译,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景制作并指导学生填写口译质量自我評估表格(Self-assessment form),针对学生的口译陋习提出质量改进的方法,并后续跟踪。

参考文献:

[1]黄清贵.关联论对专业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4):54-55.

[2]肖肃.关联理论与课堂教师话语[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1):45-46.

[3]卢信朝,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与多重视角[J].语言与翻译,2007 (4):40-45.

[4]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关联理论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运用学生译员口译语料库进行口译教学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