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一题多解”助力初中数学教学
2018-09-07陈凯
陈凯
【内容摘要】数学知识充满了趣味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知识的鼓舞着,结合教学实际,去播撒爱的种子,唤醒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结合“一题多解”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本文结合初中教学实践,探索运用“一题多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关键词】“一题多解” 初中 数学教学 策略
引言
“一题多解”要求解题者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层面思考数学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巧,继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通过这种模式引导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内在联系的同时,学会知识之间的转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教学的实际,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阶梯方法,继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下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一题多解”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提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公式变形,渗透“一题多解”,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之外,还需要理解公式的深刻含义,继而通过公式变形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中,公式变形不仅仅是对原有标准公式的拓展,在变形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观点,让学生在理解公式理论的前提之下,学会运用知识。当学生熟练地掌握公式的变化形式之后,解答数学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例1:假设商场在售卖一种洗衣机,现在每一台洗衣机价值2700元,比原来降低10%,那么这台洗衣机的原价是多少呢?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综合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提出很多种解答方法。我让学生小组探讨,然后总结出小组的解答方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解法:
方法一:可以结合等量“每天降低的钱数÷降低的百分数=每台原价”解题。
解:设洗衣机的原价是每台x元则
(x-2700)÷10%=x
方法二:可以结合等量“原价-降价=现价”解题。
解:设洗衣机的原价是每台x元则
x-10%x=2700
方法三:可以结合等量“现洗衣机降低价格÷原价=降低百分数”解题
解:设洗衣机的原价是每台x元则
(x-2700)÷x=10%
方法四:可以结合等量“原价×现价占原价的百分率=现价”解题。
解:设洗衣机的原价是每台x元则
x(1-10%)=2700
在引导学生探索公式的变形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洗衣机降价这一数学魔性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数形结合,增加辅助线,实现一题多解
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中一定会接触到的一种思想。这种教学思想的本质就是通过属性之间的转换,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这种思想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
例2:在某一些居民小区中,朝向正南,居民楼底楼高度是8m,上面是居民。为了满足居民住宅的需求,需要在这栋楼的正前方15m处建一栋20m的楼房。在冬天,正午时分阳光和水平夹角之间的大小是30°的时候,会不会影响居民的采光?
针对这一个问题,如果仅仅通过阅读题目,没有空间感的学生很难全面地理解内容。这时候就需要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将楼房的位置绘制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解决。
分析后可以将两栋楼房之间的关系绘制成图像,见图1。
在这种方式探索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示中的内容对楼房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在通过具体的图形分析研究,确定解题方案。可以通过假设的方法,假设不影响采光,根据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和夹角计算出南楼要有多高才会影响采光,并与AE进行比较。另一种方案是直接根据南楼的高度,计算两楼之间的距离,并与BC比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超市以上的居民采光不会受到影响。
在数形结合和“一题多解”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进行融合,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解释、运用和提炼的过程中,强化教学训练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际能力。
三、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一题多解”教学思想,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去思考问题,继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师讲解不同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一个灵活地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内容,搭建自己的知识树,从而得到拓宽思维、提升学习灵活性的效果。
结语
总之,“一题多解”是学习数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在授课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和渗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拉离开题海,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章双庆.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思维发散[J].考试周刊,2017(88) :117.
[2]顾成华.初中数学一题多解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21) :64-65.
(作者单位: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