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实践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2018-09-06杨顺秋
摘要:语文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提高审美情趣”的目标,然而在学校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困难。本文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改对语文美育作了更深层次的规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一板一眼地跟着课本走,而是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感的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在语文知识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一、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 培養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去体验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美的风姿。
我们学生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审美情感仅仅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情境来感知形象,从形象中感知美。
(二) 培养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防止学生的审美活动浮于表面。如:教材中高原上昂然挺立的白杨树究竟美在哪里?同是岳阳楼,同为洞庭水,为何阴晴两景会使“迁客骚人”产生忧、喜两种览物之情?搏风击浪的海燕具有怎样的象征意蕴……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掘其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审美对象美的真谛和本质。
(三) 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教材里的文章往往是作者借以表达强烈感情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美的热情。如语文的仿写题中,所提供的例句一般语言简明,构思新颖,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学生在阅读品评之后进行仿写,会有很高的热情,进而积极地去创作佳句、创造美。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 因材施教,在教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
1. 学会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牛。文学鉴赏只有在师生对文学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美的内涵。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情感的诱导,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识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过渡到对认知对象的审美体验上。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像等,将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而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会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
朗读、吟诵课文,是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内容是学生进行审美活动最直接的感知材料。想要知道课文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美,单单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仅有的几十分钟的讲解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下来后反复朗读感受书中蕴含的美,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带着情感去读。通过声音增强课文的感染力,起到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作用。
因此,朗读对学生发现美鉴赏美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在学生表达能力差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对课文的朗读。朗读不仅能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还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涵
优秀的课文不但有完美的形式,更有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巧设问题,适时点拔,使学生在抓住重点的前提下把握教材的内涵,获得审美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自觉探究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的美,品评其中的美,并为表达美和创造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要善于引导,在作文训练中融入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作文就是这一能力的最好表现。
由于地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差,因此作文功底差,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还因为生活积累少,而且平时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对生活没有审视的能力,不能发掘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来,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显得肤浅,感觉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意。
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掘美的事物、美的对象,从而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教师同时要强调,观察绝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是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如果在观察事物特征时,又能体验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灵性的,才能真正受到美的感化、陶冶。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尤为重要的,美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袼,而且对学生的人生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要善于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教材和其他丰富的辅助教材,让那些蕴涵其中的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激荡学生的胸怀,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认识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者简介:
杨顺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竹寿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