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快乐学习
2018-09-06赵艳
摘 要:倾听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意义和要求。从细化倾听要求、鼓励及时恰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倾听兴趣、在行之有效的强化训练中培养倾听习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与做法。
关键词:低年级;倾听能力;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们不难遇见这些情景:
[情景一]当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高举着小手,甚至用最大的音量大声喊着“老师,我来答——”。“老师,我也会!”“老师,……”当请其中一个学生发言时,发言的学生却由于紧张的缘故,他在站起来之后,突然一下子“断电”了,正当他还在思考时,其他的孩子却大声喊出了答案,并且一直喊个不停。
[情景二]老师在设置问题情境,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们已经叽叽喳喳地说起来、讨论起来了,有的甚至脱离话题,离题万里,有的趁老师不注意,已经开始摆弄起玩具来了。还有的更令老师生气,竟然觉得别人的发言与己无关,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同桌之间你踢我一下,我打你一下……
此类经常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低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倾听,不会学习,这也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从学生方面来说,原因有二:第一,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不知道约束自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的还保留着幼儿园的习性。第二,因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模式,喜欢惯着孩子,随他怎么就怎么。因此,现在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总喜欢自己说,而不愿意听别人说。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怎样根据年龄特点让孩子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快乐学习呢?
我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出努力:
一、 明确意义,细化倾听内容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大部分学生急于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耐性去听同学的发言,甚至认为只有自己说的才非常好。同学在说时,他不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什么,怎么回答,只是关注自己有没有发言的机会;别人在说时,随意打断或嘲笑他人。针对这一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明确倾听的意义,细化“听”的要求,让学生做到自觉倾听。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到”,即倾听时做到:一要“心”到,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耳到”,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思到”,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收到”,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 巧设倾听游戏,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案例一:读一篇文章,看谁能记住里面所提到的动物的种类。记得最多,最准的获胜。游戏前先做一些提示:同学们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可以在听的同时准确的记下所听的内容。比如:用笔速记,听到后在大脑里快速的重复一遍,画下来等等。(教师:看来,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不光耳朵有任务,心和脑也要一起行动,做到带着问题听,边听边记,边听边想。)
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巧设形式新颖、多样的倾听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环节中学会倾听,明白倾听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倾听,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 重述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倾听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常常通过自己先讲故事,再让学生重述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学会倾听的小猫》《“竹竿”和“猪肝”》以及一些名人倾听故事,历史倾听故事等等。我先从较短的故事说起,再逐渐说较长的,先说容易记的,在逐渐增加听的难度。如此有计划,循序渐进,让孩子从故事内容中受到启发,明白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听老师讲到自己重述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听的耐心,逐步提高倾听的能力。
四、 常设小比赛,评价激励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用“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从而评出“倾听小达人”。为了让学生注意听,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评委”,让他们对发言人进行点评。这时,老师要特别注意表扬那些会听、会评的同学,让学生体验到认真倾听的喜悦,从而会更加注意倾听。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在“听”的培养中,千万不要吝嗇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五、 适时进行强化训练,改变学生不良的倾听习惯
在低段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部分学生容易走神,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与同学随便讲话,搞小动作,玩东西等。这时,我们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如:第一、教师把严峻、期待的目光紧紧盯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第二、教师可以灵活采用新的教学法,采用提问,或者语调上灵活多变,或稍作停顿等,有意带给学生造成听觉上的感差。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专心听讲。第三、教师可根据情况适时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不经意地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从而强制守纪继续听课。
英国的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作为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去总结,为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1.
[2]许肖辉.倾听是一种艺术[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赵艳,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