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绘画“飞”入昆虫元素

2018-09-06刘夕庆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9期
关键词:蛾类蝶类蟋蟀

刘夕庆

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已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单是昆虫中被发现的蝶类目前就有17000种之多。然而,将昆虫元素放入画面的美术作品并不能与昆虫的种类成正比,但是画作中一旦呈现了昆虫这样的小精灵,整个画面就会立马生动起来。

昆虫主要特征

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一般昆虫的成虫有以下主要特征:(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最后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蜘蛛、蝎子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还长着8条腿,所以不是昆虫;蜈蚣等的腿就更多了,几乎每一环节(体节)上都有1~2对足,当然就更不能算作昆虫了。

一种昆虫入画的作品

除了冬季,我们在户外几乎都能看到不同昆虫的踪影,但对常人来讲,经常能见到的昆虫有蝴蝶、蜻蜓、蜜蜂、蝉(俗称“知了”)、瓢虫、蚊子、苍蝇等。喜欢虫草的画家一般都会将寓意美好的蜜蜂、蜻蜓和蝴蝶等作为入画元素(当然也有例外,齐白石就曾将苍蝇入画并表现得活灵活现),而很多画家大都在他们的画作中只放入一种昆虫。

古书《埤雅》上说:“……谓其变蜕而禅,故曰蝉。”蝉卵产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刚孵出的幼虫顺着树干爬到地上或掉落地面,然后找到松土钻入地下,幼虫在地下靠刺吸式口器吸取树根的汁液。幼虫长大之后会爬出地面,脱去外壳,蜕皮羽化成蝉。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高唱“知了、知了”,与雌蝉交配。交配产卵后的蝉不久就死去。西画作品《脱壳之蝉》就呈现了这些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古今中外热爱描绘昆虫的画家们经常会在一幅作品中只描写一种他们偏爱的

昆虫。

两种昆虫入画的作品

可能出于动静对比关系和丰富性的考虑,有些画家也会在画中放入两种昆虫。下面的《写生蛱蝶图卷》(局部)实际上描绘了蝴蝶和位于左部白花叶下的蝗虫两种昆虫。蝗虫是螳螂和蜚蠊的远亲,种类很多,有几种只栖息于南美或西欧。

20世纪中国大画家“白石老人”可谓描绘昆虫的大家,他工写兼备的“虫草图”(工笔画昆虫,写意画花草),别有一番意味和情趣,是虫草图中的精品。

蛾类与蝶类的区别

蝶类和蛾类从外形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首先,蛾类在化蛹前需要吐丝织茧,蝶类从不织茧;其次,蛾類的触角尖端一般没有膨大部分,而且基部较粗,一般呈丝、羽状,而蝶类的触角则比较细长,末端膨大呈棒槌状;另外,蝶类休息时多半将翅膀合拢,竖立在背上,而蛾类则将翅膀向后扭,平放在身躯两侧。

还有,多数人认为,蛾是夜间活动的昆虫,白天则是属于蝴蝶的。蝴蝶的身体较细,翅膀较宽大,而蛾的身体较粗,翅膀较狭窄。同时蝶类颜色比较鲜艳,蛾类比较暗淡。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妨翻看一下2017年8月刊特别策划《蝶?蛾?别再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相信你肯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三种昆虫入画的作品

昆虫多种多样、多姿多彩:色艳纷飞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蜂儿,吐丝结茧的蚕宝,引吭高歌的知了,争强好斗的蛐蛐(蟋蟀),冷光闪烁的萤火虫,身手敏捷的飞行高手蜻蜓,浑圆可爱的小瓢虫,举着一对大刀、双目圆睁的螳螂,还有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蟑

螂等。

像本文题图就是一幅描绘三种昆虫与动、植物之间关系的油画。画家为了凸显绿色螳螂的主角身份,特意将背景画成了具有强烈对比的红色。与螳螂相比,哺乳动物花栗鼠的个头就显得很小;画面上方还有一只飞行的蛾子——看来它想要去花朵上觅食;右下树干部还有两只向上爬行的蚂蚁。

左下的《嘉禾草虫图册》也集中描绘了春夏之交彩蝶、红蜻蜓和蜜蜂3种昆虫或歇息、或忙碌的多样性景象。

种类繁多的昆虫,有时也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你是否知道,那成群飞舞的蛱蝶和酷夏此起彼伏鸣叫的知了(蝉),它们曾有过群阻火车、毁坏森林的历史;蚊子大肆传播疟疾,这竟是促成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跳蚤传播鼠疫(黑死病),曾使欧洲人口减少了1/4(也正是因为躲避鼠疫,才导致牛顿在乡下家里发现了万有引力);蜜蜂能应用六角形的几何法则,建造出面积和用料最经济的蜂巢,并能为植物花朵授粉——而这为人类建立仿生学提供了依据,为农作物生长丰收提供了

保证。

昆虫学家和昆虫绘画艺术

中外著名昆虫学家的故事有很多。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水彩画家法布尔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半生坚持自学,在绘画、水彩方面的成就几乎是自学成材,留下的许多精致菌类图鉴绘画作品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其著作《昆虫记》共十卷,涵盖了他一生对昆虫(当中几卷也描述了蜘蛛)的观察与研究。而《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等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在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的观点看待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他那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性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记录了多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作、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而中外关于昆虫绘画的艺术性也值得探讨。除了上述的一些经典作品外,中国宋朝李安忠所作的《晴春蝶戏图》的艺术性也有必要在这里特别提及一下:画中绘制了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15只蝴蝶和1只胡蜂,它们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主题,展现出蝴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尽管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但是仍然有人爱去玩蟋蟀。雄性蟋蟀的翅膀上有非同一般的花纹,与雌性有明显的不同,而雌性蟋蟀的尾部有很明显的产卵器(呈针状)。好斗的是雄性蟋蟀,它们打架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争夺地盘、食物和配偶。雄蟋蟀通过叫声,可使雌蟋蟀向其靠拢,一雄一雌两只蟋蟀尾部靠拢到后爪能相互触及的位置时,雄蟋蟀开始唱起情歌,此时的叫声婉转而轻柔……

一般来说,对人类有益的是益虫,而对人类有害的则是害虫。因为害虫会吃对人类有用的农作物,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影响人们的生活。像蜜蜂、螳螂、蜻蜓等可称为益虫,而很多蛾类幼虫、蚊子、蟑螂等称为害虫。例如,蜜蜂在觅食采蜜过程中,无意间带走了植物花粉,并传播到同类植物花蕊中,这种行为有助于植物授粉,增加植物产量,所以授粉昆虫也被称为“农业之翼”。

传说爱因斯坦曾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我们无法考证此话的来源,但这样的逻辑性肯定存在:因为没有蜜蜂,就缺少授粉,农植物就会减少,动物种类与数量也会随之减少,直至威胁人类。因此,无论如何,我们不希望未来画家没有昆虫可写生入画,更不愿因那些益虫灭亡而殃及人类……

猜你喜欢

蛾类蝶类蟋蟀
贪玩的蟋蟀
珠三角城市绿地的乡土蝶类蜜源植物的吸引力
扎龙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中国哈尔滨地区园林地空中蛾类群落结构特征
西藏境内首次发现白灰蝶
园林植物常见蛾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
浙江省括苍山自然保护区蛾类多样性研究
蟋蟀的小屋
鳞翅目可食用昆虫研究进展
蟋蟀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