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18-09-06叶晓婷叶晓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胃肠道无菌手术室

叶晓婷 叶晓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 泉州 362000)

在外科,胃肠道手术比较常见,而且术后常伴有疼痛、体温过高等并发症,其中以手术切口的感染最为典型,不仅能够引起切口渗液裂开,继而延长了切口的愈合时间,而且切口会出现红肿和发热等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则会出现恶化,严重者会引起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全身性感染直至死亡[1]。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尤其是胃肠道的手术,加强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有助于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也能够促进切口的尽快愈合[2]。基于以上背景,本次针对外科收治的120例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分组展开研究,以探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6月此时间段内所在科室收治的120例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的单双号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男女比例33∶27;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为(51.4±6.3)岁;以疾病类型划分,其中直肠癌8例、阑尾炎24例、胃癌6例、腹外疝6例、急性腹膜炎16例。观察组(n=60)男女比例31∶29;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为(52.5±5.9)岁;其中包括直肠癌5例、阑尾炎26例、胃癌7例、腹外疝4例、急性腹膜炎18例。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2)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3)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或者不能正确的患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我院签署《调查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核对其身份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科室、手术部位以及术中带药等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物品、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完善各项术中记录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3]。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手术室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术前干预:手术前,随访患者时首先详细了解其基本资料并协助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嘱患者术前6~8h常规禁食水,稳定期心理状态和情绪,其次要主动解答患者的疑问,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可将手术的方法、时间以及预后简单的告知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嘱患者术前保持良好的睡眠,术前要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4]。(2)术中干预: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核对详细信息,并开通静脉通道,常规给予术前用药;②配合医生常规消毒,严格每个消毒位置以避免出现消毒盲区,也可采用3M皮肤保护膜辅助。采用全层保护器保护手术切口,同时还要做好打开腹腔后的工作,预防胃液和粪便等对污染周围皮肤。做好皮肤周围的保护措施,尤其是胃肠道段端吻合之前需碘伏严格消毒[5];③手术完毕后,关闭腹腔时操作人员要重新更换手套,待切口缝合之后用吸附性比较强的敷料覆盖。切口皮肤和皮下肌层必须用碘伏消毒,在关闭腹腔时也要逐层消毒后才能缝合。(3)规范手术室无菌操作:手术前巡回护士做好各操作人员洗手的质量监督,并严格无菌隔离衣的穿戴原则,监督医生和参观人员只能在无菌区活动,手术过程中手套、器械等受到污染要必须立刻更换,锐器也不能再使用。传递手术物品或者器械时严格遵守无菌制度,超过床边缘以下的物品和器械均被认为是污染物,不可使用[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

(1)愈合判定标准:甲级:患者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乙级:术后切口愈合不佳,发生血肿和积液,有小面积的皮肤坏死但未发生化脓;丙级:切口大量化脓且必须进行切口引流。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分为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资料所记录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组别甲级(n)乙级(n)丙级(n)切口感染(n)对照组(n=60)2428813观察组(n=60)431344χ212.19948.33591.48155.5511P0.00040.00380.22350.0184

2.2 满意度评价的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满意度评价的对比

组别基本满意(n)满意(n)非常满意(n)满意度[n(%)]对照组(n=60)16201248(80)观察组(n=60)24141856(93.33)χ2---4.6154P---0.0316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人次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手术室如果仅仅扮演着辅助医生完成手术的角色,则不能够满足当前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高要求。要想最大程度的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并尽快促进患者的恢复,就必须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做的更为人性化和细致化[7]。因此,寻找一种优质的、高效的护理模式,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同时还能提升护理质量,是广大医护人员的最大追求。

在外科临床上,胃肠道手术切口一般为Ⅱ类或者Ⅲ类,切口感染的概率很高,而且切口感染发生后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8]。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且贯穿于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医务人员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因此,在手术室对手术切口展开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的预后和恢复状况有一定积极意义[9]。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干预,切口愈合情况良好,而且切口感染率仅为4例,发生率为6.66%,期满意度评价高达93.33%,分析原因如下:(1)在手术前,护士对患者展开基本的访视,并将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2)要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尤其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消毒制度,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无菌的环境,这也要求参加手术的医生和护士严格遵守无菌制度,提升自身无菌意识;(3)在手术过程中,重视患者手术区域的消毒,并视具体情况,合理的应用皮肤保护膜,注意在胃肠道缝合时这一项操作时,必须采用碘伏消毒,以降低术后发生感染。

综上所述,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其护理,其切口感染率显著改善,而且切口愈合情况较好,充分表明了在手术室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要始终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将被动的护理服务转变为主动的预防措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患者为出发点而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不仅可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也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10]。

猜你喜欢

胃肠道无菌手术室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