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输液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2018-09-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满意率输液发生率

李 婷 刘 梅

(福建省立医院 福州 350001)

门急诊输液患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为输液本身对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起效快等优势,能够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输液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在输液的过程中进行出色且完善的流程管理,降低缺陷事件发生率,增强患儿与家眷对输液的满意率,解决上述问题,便是我们需要做到的。此次针对本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之间纳入的80例门急诊输液患儿展开干预,根据组别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开展输液管理,目的是为了增强门急诊输液患者在临床上的医治效果,也以此希望能够给临床上有关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对具体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步骤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之间纳入的80例门急诊输液患儿开展干预,经过患者与家眷的应允过后,根据随机序号法把患儿划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两组中,一共80例患者里没有1例患严重肝肾疾病、精神疾病等能够对此次研究造成影响的疾病患儿,80例患者里没有依从性较差者,并且都有家眷陪同;80例患者的家眷都对此次研究充分知情,都同意参加此次研究。资料显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35±2.12)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2±2.21)岁。把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展开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输液,也就是由家长带领患儿进行就诊,护士接收到患者的输液信息后,按照手写的注射药物、患采取者信息等进行核对,核对完成并确认无误后,将输液标签贴在输液袋上,然后交由配液护士进行配药,配药完成后再次对输液袋上的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同时对患者进行输液[1];输液过程由家长进行看护,同时在需要换药或拔针的时候,对护士进行求助,拔针一旦完成需要指导家长按压并观察患儿针眼,无异常情况出现留观后即可结束输液。

观察组采用移动输液,即由家长带领患儿进行就诊,护士接收到患者的输液信息后,用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对药物信息进行扫描,同时对患者的输液单号进行核对和扫描,设备所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完成检验;然后将输液的信息条形码贴到输液袋上,由配液护士进行扫描确认,确认完成后进行配药,并交由输液护士进行核对,扫描后显示无误即可对患者进行输液,输液过程由家长进行看护,同时在需要换药或拔针的时候,对护士进行求助,再次采用移动终端进行扫描核对,完成换药,当拔针完成后需要指导家长按压并观察患儿针眼,无异常情况出现留观后即可结束输液[2]。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儿展开一次性输液成功率的观察研究,并观察研究输液过程中缺陷事件发生的次数,并计算出缺陷事件发生率,除此之外,还要调查家眷和患儿对输液的满意率,此项调查有3项勾选,分别是很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在家属和患儿填完后,接着需要对总满意率展开统计分析,总满意率包含很满意和较满意两项[3]。经过统计分析后,要对获取的数据展开整理与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性输液的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40例一次性输液成功,占总数比例的100.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一次性输液成功,占总数比例的97.5%;观察组一次性输液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缺陷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经过对比后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此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

2.3 两组输液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输液的满意率为72.5%,要低于观察组的97.5%,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此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缺陷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n拔针不及时换药等候过长用药错误缺陷发生率观察组400000.0对照组401117.5χ2////9.21P////<0.05

表2 两组输液满意率比较[n(%)]

组别n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观察组402217197.5对照组4014151172.5χ2////10.36P////<0.05

3 讨论

在门急诊输液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数量往往较多,因此很难对所有工作均进行系统性的把控,可能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输液护理人员的疏漏出现多种缺陷事件,同时降低门急诊输液治疗的效果,此时寻求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就成为关键所在。

本次对我院80例门急诊输液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输液管理方式展开干预,在方式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开展药物与患儿信息数据的核查与对照,根据核对结果正确后立刻对患儿展开输液,但是在输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应的缺陷,导致患者家属对于输液的满意率大大降低,无法帮助院方维持良好的形象。观察组在门急诊输液过程中,采用移动输液进行干预,移动输液是指移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融合,通过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对输液的过程进行核对和检查,而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临床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输液在临床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使用[4]。我们在使用移动输液进行辅助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核对信息的耗时,使得患者的输液更加快捷,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同时在核对信息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的准确性,有效降低了差错的出现,提高输液整体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家属对于院方工作的认可。本次研究里,对照组患儿缺陷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的发生率,在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对照组的输液满意率为72.5%要低于观察组,在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以此可以有力地阐明移动输液对于门急诊应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移动输液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输液的成功率,同时降低缺陷事件的发生率,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良好,提高效果明显,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猜你喜欢

满意率输液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