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

2018-09-06杨育英郑佩娜郑欣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

洪 浩 贾 婷 杨育英 郑佩娜 郑欣婷

(广东同江医院 佛山 528300)

随着我国临床技术的发展,促进剖宫产技术的成熟,它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最主要方法。在临床上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但不同体位进行麻醉,其不良反应均会产生不同[1]。我院为了研究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将产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见文章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剖宫产产妇患者8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坐位进行麻醉)和对照组44例(采用左侧卧位进行麻醉)。

观察组:年龄范围24~38岁,平均年龄(28.32±1.6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2±0.84)周。

对照组:年龄范围25~39岁,平均年龄(28.35±1.67)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5±0.87)周。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基本资料(年龄、孕周)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左侧卧位进行麻醉,采用麻醉针,在产妇的腰2~腰3间隙穿过,将0.75%布比卡因5ml+0.9%氯化钠5ml,注入蛛网膜下腔,并用笔尖式腰椎穿刺针置入患者的硬膜外腔隙,注入7.5mg的罗哌卡因+0.9%的氯化钠5ml,根据麻醉情况可适当追加罗哌卡因,剂量为7.5mg。

观察组:给予坐位进行麻醉,流程同对照组一样。

1.3 观察指标

根据住院随访的资料,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组别例数(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min/次)平均动脉压(mmHg)观察组44110.51±10.1572.33±8.6595.62±8.2361.63±5.01对照组44120.34±11.9682.31±9.75109.13±9.5674.23±5.54

注:两组患者对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见表2。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

组别例数时间4~8分8~10分观察组44出生后1min2(4.55)42(95.45)出生后5min1(2.27)43(97.73)对照组44出生后1min8(18.18)36(81.82)出生后5min6(13.64)38(86.36)

注:两组患者对比的新生儿Apgar评分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剖宫率逐渐在上升,从而促进剖宫产技术的出现,并且在我国临床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主要手段[2]。但是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术后形成血栓以及产妇再次妊娠出现前置胎盘等,并且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异常,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低于正常阴道分娩的胎儿[3]。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手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具有起效快、阻滞效果好的优点,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追加麻醉药物;患者采用坐位进行麻醉可以有效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并且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促进手术更加顺利的完成[4]。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110.51±10.15)mmHg、舒张压(72.33±8.65)mmHg、心率(95.62±8.23)min/次、平均动脉压(61.63±5.01)mmHg)、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min(4~8分4例、8~10分42例)、出生后5min(4~8分1例、8~10分43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120.34±11.96)mmHg、舒张压(82.31±9.75)mmHg、心率(109.13±9.56)min/次、平均动脉压(74.23±5.54)mmHg)、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min(4~8分8例、8~10分36例)、出生后5min(4~8分6例、8~10分38例))。由此可表明坐位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侧卧位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总而言之,剖宫产产妇应用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在临床采用坐位进行麻醉有利于产妇顺利进行手术。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