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2018-09-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电图

梁 小 凤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鹤山 529700)

近几年来,伴随着儿童病毒性心肌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临床中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但要真正意义上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确诊的难度非常大,非常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情况。在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诊断时,主要结合患者心肌酶学改变、临床症状、病原学以及心电图变化等各方面因素[1]。心电图改变作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其能够较好地反应出病变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结合我院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运用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的具体方法和效果作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所拟定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2]。选取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女孩26例,男孩28例,年龄为6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6.61±1.21)岁;其中19例为谷草转氨酶(AST)升高,33例为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根据病毒学诊断结果显示,9例为流感病毒阳性,26例为柯萨奇B(CVB3)阳性,2例为巨细胞病毒,4例为腺病毒阳性,3例为麻疹病毒阳性,10例为其他病毒感染。

1.2 方法

为患儿提供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等相关指标的测定。在静息状态下,运用12导同步心电图机(理邦)给予患儿12导联心电图检测;同时在行检测的当日,运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博英)连续为患儿提供24h心电信号的监测。由自动操作系统来实现对结果的初步分析,再通过专业医师来为非自动操作程序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心电图检测情况

对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两种心电图联合检测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3.2阳性检出率

各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分析处理,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心电图发现42例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发现48例心律失常,联合检测发现52例心律失常,3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P<0.05),见表1。

表1 3种心电图检测方法心电图情况比较[n,(%)]

心电图改变类型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ST段改变8(14.81)12(22.22)12(22.22)Q波异常1(1.85)1(1.85)1(1.85)Q~T间期延长0(0.00)1(1.85)1(1.85)室性早搏11(20.37)16(29.63)16(29.63)房性早搏21(38.89)25(46.30)26(48.15)QRS低电压3(5.56)6(11.11)6(11.1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85)3(5.56)3(5.56)多源性室性早搏1(1.85)2(3.70)2(3.70)正常12(22.22)6(11.11)2(3.70)阳性42(77.78)48(88.89)52(96.30)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自然病程变化非常大的常见疾病,有研究者发现,该病主要是由于20余种病毒而引起的疾病,过去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但近年来伴随着细胞毒性药物应用的持续增加,病毒感染的结构也因此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有研究报道表示人类疱疹病毒6与细小病毒B19成为了引起心肌炎最主要的病原体,而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也在不断的增加[3]。因个体差异、病原体的不同等各方原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也明显不同,重者心血管疾病表现非常的明显,例如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是当前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故临床中并不推广,为此,目前多以临床表现的观察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但通过对本组54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为此,采取心电图等辅助手段进行诊断非常有必要。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的诊断中,心电图表现出明显的ST-T改变、心律失常以及Q~T间期延长等,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作为多见,并且这些该病不是以一种形式而存在,严重情况下,还会表现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电图能够观察到梗死样的变化[4]。为此,针对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通常来说更加的容易;针对轻度心律失常患儿其临床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或者自觉症状,常规心电图的临床表现典型性不高,容易导致漏诊或者误诊情况。

上世纪50年美国开发出了一种动态心电图,并在60年代成功用于临床疾病诊断,获得了临床的共同认可。但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常规心电图,还是动态心电图,其都存在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前者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患儿通常在静息的状态下进行,相对来说受到的干预非常小,波形也更加的清楚稳定,并且存在12导联,能够对心电资料进行短时间的记载,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心脏异常活动的检查,还能够实现对发病部位的有效判断。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次检查通过只能够获取50~100个心动周期心电资料,不易观察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而动态心电图则能够实现对患者24h的持续检测,能够获得10~14万个心动周期信息,获得的信息也更为丰富,实现对常规心电图个各方面不足的有效弥补,实现检测准确率的提升。

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联合检测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到了96.30%,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77.78%和动态心电图的88.89%(P<0.05)。该结果表明在临床检测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联合运用更利于诊断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联合运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经过分析,联合检查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可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电变化资料的采集,同时还可对其实施定性分析;(2)两种检测方法的联合运用可促使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提升;(3)不漏检潜在的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以免发生漏诊情况。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