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散联合远红外线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应用
2018-09-06宋韶娜
宋韶娜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由于动静脉内瘘创伤小、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生命线。然而,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高凝状态、压迫、吻合口狭窄、低血压、血管吻合技术等原因[1],围手术期内瘘闭塞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高内瘘的成功率是每个血液透析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吻合口血栓形成是内瘘成熟之前导致内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姜黄散熏洗泡手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手术部位具有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良好作用,可降低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行动静脉吻合术的患者64例,其中男3l例,女33例;年龄28~92岁,平均(63±8.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 2例,梗阻性肾病3例。入选患者均病情稳定,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管条件、凝血状态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病[2],已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术前有严重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高血糖、血管条件差、凝血功能差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部位和方法 ①手术部位:上肢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吻合。②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左(右)上肢外展,消毒皮肤。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游离静脉2~3 cm,结扎切断分支,于远心端切断静脉,结扎远心端。视近心端静脉血管口径大小可适当扩张静脉,并用肝素盐水冲洗后放置静脉夹;再分离显露出桡动脉2.0~3.0 cm,结扎其小分支,用动脉夹阻断远、近端血流,修剪吻合部位的血管,然后以7-0无损伤尼龙线行间断(连续)缝合;将静脉与动脉行端侧吻合,保证两条血管接通后无太大张力、无扭曲,松开血管夹,见静脉充盈、搏动,并能触及明显的血管震颤自吻合口向静脉传导,彻底止血后缝合切口各层。
2.2 对照组 对照组在术后立即给予基础抗凝治疗,于手术当日至术后7 d皮下注射低分子质量肝素[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66]5 000 IU。
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姜黄散泡手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姜黄散组成:姜黄200 g,附子100 g,当归150 g,川芎150 g,桃仁300 g,红花300 g,桂枝200 g。上述药物磨粉后,每100 g为1包,每日1包。水煎4 000 mL,煮沸5 min后,先熏蒸局部,待水温适合浴手后再泡手20~30 min,每日1次。同时远红外线照射术区,每次20 min,每日1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术后每日用手触摸检查吻合口血流震颤、用听诊器听取血管杂音、观察术区肿胀情况及术后4周内瘘情况。
3.3 结果 64例患者均未发生内瘘闭塞。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渗血情况、血管杂音震颤程度、术区肿胀程度及术后4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血流量>220 mL/min为达标)比较,见表1、表2、表3。
表1 64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血管杂音震颤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64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术区肿胀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 64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血流量达标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慢性肾衰竭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虚损,标实则有水湿、浊毒、血瘀等诸多变化。内瘘功能障碍或为气血不足,运行无力,筋脉失养,瘀血阻络,或为水湿、浊毒内蕴,迫血妄行等原因所致,而内瘘的血液运行不畅、栓塞、狭窄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姜黄散方药组成为姜黄、附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桂枝。姜黄通经止痛,附子散寒除湿,桂枝温通经脉,当归和血补血,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川芎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远红外线是太阳光谱中肉眼观察不到的红外线,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远红外线照射的热效应可直接穿透皮肤表层,达到皮下10 mm,其热效应可扩张至组织内部血管,加速组织微循环及新陈代谢,促进皮下瘀血、血肿的消散与吸收,促进动静脉内瘘成形[3]。另一方面远红外线照射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降低氧化压力,产生抗炎效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增加瘘管的内径和血流量,促进内瘘成形,延长内瘘寿命。
临床上为防止吻合口血栓形成,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抗凝治疗,但是对于抗凝药物的选择、剂量及使用时间尚无统一标准,多由临床医生的经验决定,由此引起内瘘早期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一。本研究中,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患者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内瘘闭塞,但切口肿胀患者较多,给患者带来无穷的痛苦。而在抗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姜黄散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的患者内瘘血流量达标率高,切口肿胀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提示内瘘术后在抗凝剂基础治疗上应用中药姜黄散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内瘘,能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可促进内瘘成熟,有效预防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