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合黄芪防己汤加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8-09-06张志国通信作者李庆海
张志国,刘 杰,通信作者:李庆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发于老年人群,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在常规应用西医抗心衰的基础上采用四逆汤合黄芪防己汤加味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I~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40%。年龄35~70岁,男女比例为1.15∶1。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6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心功能分级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肾阳虚型心衰诊断标准[2]。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呋塞米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428)口服,每次20 mg,每日1~2次。地高辛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8)口服,每日0.125 mg。螺内酯片(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690)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0)口服,每次12.5~25 mg(据心率调整),每日2次。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据血压调整)。硝酸酯类根据病情应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合黄芪防己汤加味。组成:制附子10 g(先煎),干姜10 g,炙甘草10 g,黄芪30 g,防己10 g,白术10 g,茯苓皮15 g,葶苈子30 g,丹参30 g,大枣10 g,车前草15 g,桂枝10 g,益母草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 2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且治疗期间均保证低盐饮食、卧床休息。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的变化情况。
3.3 结果
(1)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NT-proBNP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心肾阳虚型心衰患者NT-proBNP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中老年多发,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心衰的基本病理机制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被激活、心室重构、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等,所以临床治疗常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药物治疗,虽然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多具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3]。6分钟步行试验可观察临床疗效,NT-proBNP作为早期心功能损害较为敏感的血清标记物,在评估心功能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4]。
心衰属中医“心痹”“心水”等范畴。心衰病位在心,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泛为标。初起发病多因心气亏虚,心为五脏之官,与其他各脏密切相关,病久心气日渐虚衰,肺、脾、肾诸脏失守,累及多脏发病。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千金方》云:“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火使之不亢。心衰中晚期时,心阳虚衰,不能下温肾阳,水火失济,肾脉瘀阻,肾虚不化,而见畏寒、面色白、水肿、尿少、癃闭、阴肿如皮球;肾阳虚损,不能温化水液,阳虚水泛,水饮凌心射肺则心悸不安、脉律不整、喘促咳嗽加重[5]。因此,笔者认为治疗心衰后期患者应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标本兼治。
该研究结果表明,四逆汤合黄芪防己汤加味可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方中附子可上助心阳以通脉,下温肾阳益少火;干姜大热而无毒,所谓“附子无干姜不热”,与附子同用可增强其回阳救逆之效;桂枝主入心经,可温经通脉,助阳化气;黄芪、防己可益气利水;丹参、茯苓、白术、葶苈子、车前草、益母草、大枣、炙甘草等具有补气生津、行气通经、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温阳益气的功效。诸药合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6]。
综上所述,四逆汤合黄芪防己汤加味可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