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的临床疗效影响
2018-09-06龚浩燕
龚浩燕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威胁母婴结局[1]。临床中为改善母婴结局,提高分娩质量,减少孕妇心力衰竭的发生,一般在产妇围生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2]。笔者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的临床疗效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43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31.20±3.56)岁;围生期心肌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观察组21~40岁,平均(31.06±3.38)岁;围生期心肌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两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一般护理,主要包括身体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护理、检查护理及生活护理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①分娩前护理:将产妇安排在舒适的单人间,分娩前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指标,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产妇面部表情、嘴唇颜色及是否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准备好抢救的各种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剧烈咳嗽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出现心力衰竭。②分娩前心理疏导:分娩前孕妇由于担心自身疾病给胎儿带来危险,担心预后及胎儿的健康情况等均会出现一系列焦躁、紧张及害怕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孕妇情绪及行为的变化,多给予孕妇关心、鼓励及支持,告知孕妇家属给予孕妇适当的陪伴及鼓励,帮助孕妇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③分娩期护理:第1产程帮助孕妇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治疗,关注孕妇生命体征变化,告知会产生相应的产程变化及分娩具体情况,多给予产妇心理上及精神上的支持,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观察胎心音的变化及频率;第2产程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给予产妇心电监护、胎心监护及氧气治疗,保证静脉通道通畅;第3产程时孕妇的腹压骤然减少,血流动力学出现剧烈变化,因此在胎儿娩出子宫后,护理人员应立即为产妇实施子宫按摩,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在产妇腹部放置沙袋进行加压操作,避免出现由于腹压骤降出现的心力衰竭症状,并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④分娩后护理:因产后3 d左右产妇仍然存在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宫缩及出血情况,指导产妇适当下床活动,减少由于长时间卧床出现的下肢静脉血栓症状;指导产妇进行阴道清洁及正确母乳喂养方式,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针,告知家属多关心产妇,鼓励产妇母乳喂养。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剖宫产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护理满意度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剖宫产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剖宫产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护理满意度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由于围生期较多因素的影响及作用,血流动力学会出现较大的变化[3],导致心脏负荷逐渐增加,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出现。
全程护理干预主要针对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实施分娩前护理、分娩过程中各个产程的护理及分娩后护理等措施,在围生期为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给予产妇全程心脏功能的保护,做好心力衰竭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结局及产妇心力衰竭死亡的现象出现[4]。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护理满意度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剖宫产发生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实施一般护理者。
综上所述,针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在围生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母婴结局,控制心力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