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武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

2018-09-06冯汉财通信作者陈国成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8期
关键词:真武汤水气浮肿

冯汉财,通信作者:陈国成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30)

陈国成是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对真武汤的临床运用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常用真武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证中陈国成老师遣方选药得当,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陈国成老师运用真武汤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如下。

1 真武汤的源流及病机分析

《伤寒论注》云:“为有水气,是立真武汤本意。小便不利是病根。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皆水气为患,因小便不利所致。然小便不利,实由坎中之无阳。坎中火用不宣,故肾家水体失职,是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也。法当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因立此汤。”陈国成老师指出真武汤证重在坎中无阳,假使肾关不利,不由膀胱气化,因此小便不利,水气上泛则心下悸、胸闷,甚则气促、肢体浮肿。如《长沙方歌括》所云:“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藉以镇水之义也。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

2 案例举隅

患者,男,75岁。1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心悸、胸闷不适,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后症状逐渐加重,曾于广东省某医院就诊,完善冠状动脉CT等检查后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扩张冠状动脉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稍好转。3年前患者开始出现气促不适,完善B型脑钠肽、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后考虑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予以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每于天气变化受寒后容易反复发作。1个月前患者受寒后再次出现心悸、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予扩张冠状动脉、利尿等处理后稍好转,但仍有反复发作。现为求中医药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患者神志清,精神疲倦,面色苍白,心悸,胸闷,气促,动则加重,头晕,恶心欲呕,发热,畏寒,双下肢浮肿,胃纳差,睡眠一般,大便偏烂,小便清,量少。体格检查:体温37.8℃,血压130/71 mm Hg(1 kPa=7.5 mm Hg);双下肺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心率87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弦。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异常Q波,ST-T改变。脑尿钠肽(BNP)812 pg/mL。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中医诊断:心悸,心肾阳虚。治法为温阳利水;予以真武汤加减。处方:熟附子25 g(先煎30 min),茯苓25 g,白术15 g,白芍15 g,桂枝5g,牛膝30 g,车前子30 g(包煎),5剂。煎煮时加生姜3片,以600 mL清水文火煎至250 mL,顿服,每日1剂,复渣再次服。

5 d后复诊,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心悸、胸闷及气促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胃纳较前好转,睡眠一般,大便软,小便清。查体:体温36.5℃,血压125/70 mm Hg;双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心率81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浮肿稍消退。舌淡,苔白,脉细弦。效不更方,继续原方治疗5剂,煎服法同前。

5 d后三诊,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心悸、胸闷及气促好转,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面色少华,胃纳较前好转,睡眠一般,大便软,每日1次,小便清,量中。查体:血压120/65 mm Hg,双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干啰音,心率79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浮肿消退。舌淡红,苔白,脉细。考虑无发热、畏寒,水肿消退,拟在原方基础上去桂枝,减少药物剂量,具体方药如下:熟附子15 g(先煎30 min),茯苓20 g,白术15 g,白芍10 g,牛膝15 g,车前子15 g(包煎),5剂,煎服法同前。1个月后随访,患者无明显心悸、胸闷,无气促,无双下肢浮肿,病情稳定。

3 真武汤在临床的鉴别运用

水气是人体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常随其停留部位及兼夹不同而产生多种病证。如《伤寒论》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中呕、发热、小便不利、喘等症状与真武汤相似,但病机却不同,小青龙汤证为表不解有水气,表里皆寒实之病;而真武汤则为表已解有水气,为阳虚水停之证。又如《伤寒论》第152条云:“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上述汗出、干呕、短气亦与真武汤证中呕、喘、汗相似,但十枣汤的主证为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病机为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亦表里皆实证,舌脉以舌苔白滑、脉沉弦为主;而真武汤证为阳虚水饮内停所致,舌脉以舌淡或淡胖、苔白、脉沉细为主。正如《成方切用》所云:“青龙主太阳表水,十枣主太阳里水,真武主少阴里水。”再如《伤寒论》第355条云:“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于胃必作利也。”本条亦有心下悸,伴肢体厥逆,且重在悸,不重在厥,宜先治水,与真武汤证病机亦有不同,因茯苓甘草汤证病机为太阳寒水内侵,阳气未虚,故用桂枝温阳化气;真武汤证则为肾阳虚,少阴邪水泛溢,故重用附子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陈国成老师根据临床经验指出《伤寒论》第316条后3项是真武加减证,不是主证,并强调“小便自利,心下不悸,便非真武汤证”,“若虽有水气而不属少阴,不得以真武汤治之”。

4 小结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经过优化的内科治疗,消除并发症和诱因后,心力衰竭症状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有恶化倾向者,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结果[1]。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能减轻体液潴留,缓解症状,改善乏氧状态;但长期大量应用常规利尿剂,会使血钠浓度降低,机体产生利尿剂抵抗,从而加重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2]。中医中的心力衰竭与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心力衰竭并不完全一致,中医心力衰竭主要包含在“心悸”“心痹”“喘证”“水肿”等疾病中,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等表现。中医多数学者认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阳气虚衰,血瘀痹阻,痰瘀互结,脾虚湿盛,痰瘀化热,阴阳失衡等[3]。

猜你喜欢

真武汤水气浮肿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