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应用

2018-09-05刘慧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同步性左室心衰

刘慧

作者单位: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彩超室

心肌梗死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治疗多选择重建冠脉灌注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最突出,但术后部分患者依旧会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但对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有效的慢性心衰检测非常必要,根据检测结果制订有效的干预策略,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心脏同步性是维持心脏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心脏同步性可以使血流动力学保持在最佳状态,确保心脏工作处于有序状态[1]。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情况,需要接受心脏同步治疗;而心脏运动同步的慢性心衰患者则无需心脏同步性治疗,所以必须开展心脏同步性检测,准确判断心脏运动是否同步。本研究旨在分析心脏彩超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28±5.36)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26例,下壁1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59±5.14)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24例,下壁21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2]:①年龄20~80岁;②左室射血分数≤0.35,左室舒张末内径≥55mm;③预计生存期>6个月,适宜介入治疗;④QRS时限≥120ms,窦性心律伴有心脏不同步;⑤心电图示至少2个标准肢体导联ST段抬高≥1mm,心肌酶学检查CK、CK-MB峰值超过正常上限2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持续≥30min,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有颅内出血或中风倾向,或有颅内出血或中风病史;②接受了心脏移植或拟接受心脏移植;③更换机械三尖瓣或能外科纠正的瓣膜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肺、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接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开始前口服300mg氯吡格雷,嚼服0.3g肠溶阿司匹林,持续24h静脉泵入肝素。通过seldinger法穿刺,选择球囊扩张,术中通过肝素应用维持活化凝血时间大约为250s。手术结束后让患者口服300mg阿司匹林,1次/d,另外每天服用1次氯吡格雷,75mg/次。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之外联合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开始前实施冠状静脉窦插管、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确定植入左室电极导线的靶静脉,把8042起搏器导丝从电极导线的孔中穿过,同时在孔上缠绕,接着将8042起搏器导引钢丝植入到靶静脉部位,将电极导线顺着8042起搏器钢丝一直送到靶静脉,对各项起搏参数进行合理调节后在最低7.0V的高电压实施起搏,定位成功标准为不引起膈肌跳动。

1.4 评价指标心功能:选择飞利浦IE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完成介入治疗后14d分别进行心功能测定,测定指标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

心脏同步性测定:利用IE22型的配套工作站在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2周分别测定,患者左室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基底水平还包括中间水平的所有心肌节段数据,对基底水平短轴(6个节段)心肌以及12个节段的平均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Avg-6b、Trs-Avg-12)进行计算。

心脏不良事件:患者早期完成介入治疗后都接受半年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靶病变血管重建、恶性心律失常。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用±s表示心功能、心脏同步性测定结果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率表示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VI、LVESVI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两项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VI、LVESV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同步性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Trs-Avg-6b、Trs-Avg-12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Trs-Avg-12指标结果均低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s-Avg-6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rs-Avg-6b治疗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8%,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s,ml/m2)

表1 两组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s,ml/m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比较,bP<0.05

分组 LVEDVI LVESVI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前 治疗后2周观察组(n=45) 73.10±5.05 54.99±5.92ab 42.10±5.09 24.11±5.12ab对照组(n=45) 73.99±4.12 61.95±6.35a 42.20±5.23 33.99±5.44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同步性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同步性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比较,bP<0.05

分组 Trs-Avg-6b Trs-Avg-12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前 治疗后2周观察组(n=45) 433.05±41.06 435.95±39.46 422.99±25.38 400.35±26.54ab对照组(n=45) 432.88±53.95 436.12±40.15 421.95±26.05 410.13±20.31a

表3 两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生率较高,通过对患者早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可以帮助大部分梗死相关动脉重新开通,不过还是会有少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恢复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因此可能有恶性心律失常、慢性心肌梗死、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任何一种器质性心脏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接受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且预后不佳。研究显示[3],健康人的心脏在泵血时会同时出现有节律的同步收缩和同步舒张运动,不过心脏在处于有序收缩时,一些位置会有提早收缩或者延迟收缩的表现,也就是存在着心脏运动不同步情况。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没有异常,不过心室却有收缩运动不同步的表现。约四分之一的重度心衰患者有心脏不同步表现,其中约40%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衰患者会有心脏不同步表现[4]。

超声是对心室同步性评价的新方法,三维超声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二维超声,能够于相同的心动周期中同时呈现左室各个阶段,能够对不同阶段的容积变化进行观察,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内在规律[7]。尤其处于Echo PAC工作站中时,能够经计算分析掌握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同步性状况,因此有助于在早期就发现心脏是否存在运动方面的同步性异常情况。心脏同步化治疗是以原有右心室右心房双心腔起搏为基础,将起搏器植入到左心室,使左室起搏得到触发,从而确保室内、室间、房室运动保持重新的同步状态[6]。通过心脏同步化治疗能够促使左心室心肌同步收缩状态得以恢复,提升向心运动的协调性,增加心脏泵血量以及效率,同时改善左心室心肌收缩的情况[7]。

本研究观察组接受治疗后2周的Trs-Avg-1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 Trs-Avg-6b在治疗前后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证实心脏同步化治疗可以帮助心室收缩不同步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LVEDVI、LVESV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37.78%(P<0.05)。仅实施介入治疗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而通过联合心脏同步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帮助心室重构得以逆转[8]。

综上所述,利用心脏彩超检查可以发现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室收缩不同步表现,通过实施心脏再同步化联合介入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改善心室收缩不同步的状况,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同步性左室心衰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时滞非线性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引自适应控制同步性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价值创造”还是“自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