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治疗老年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其对ET-1、SOD水平的影响

2018-09-05李世慧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脑血栓神经功能

李世慧

作者单位: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老年二科

脑血栓是老年患者临床多发病症之一,主要由于患者动脉血管管壁病变令管腔空间缩减甚至全部闭塞,导致患者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以及部分脑组织软化坏死,从而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目前,关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和心衰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应用于老年脑血栓的疗效分析较少,本研究探析依那普利治疗老年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素-1、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治疗的192例老年脑血栓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6例。其中:实验组男58例,女38例,年龄61~80岁,平均(68.3±9.8)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轻度22例,中度48例,重度26例。对照组男62例,女34例,年龄62~79岁,平均(68.2±10.5)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轻度26例,中度44例,重度2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②存在一定发音、吞咽以及机体运动困难情况;③临床发生平衡失调问题,一侧或两侧视力下降;④患者与家属均了解治疗风险,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并发颅内出血或出血性疾病者;②近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者;③肝肾功能障碍明显者;④意识不清或是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降低血糖、血脂及血压。对照组基于常规治疗方式,采用右旋糖酐注射液予以静脉滴注,剂量为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0ml丹参川芎嗪,溶于250ml的0.9%NaCl溶液内,每日1次;口服烟酸50mg,每日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方依那普利片5mg,每日2次。以1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2周。如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则行静脉滴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剂量为500ml,每日1次;若临床出现感染者,则根据病情实际情况予以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液流变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除,可实现生活自理,则评定为痊愈;若治疗后症状基本消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则评定为显效。若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消除,患者生活与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神经功能评分为中度,则评定为有效。若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则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范围0~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ET-1、SOD水平检测: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部静脉血5ml,放入肝素抗凝试管内,避免试管摇晃,放置20min。4h之内完成检测。通过放射免疫法评估ET-1含量,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方式评估SOD水平。

血流变检测:利用自动血流变分析设备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0软件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数值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2.3两组患者ET-1、SOD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ET-1显著下降,SOD升高。且实验组增减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ET-1、SOD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高切与低切、血小板集聚程度以及血浆比黏度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血栓是老年多发病症,患者因为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或凝血因子病变,使得血小板集聚,血液粘滞性增强,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量不足或是血管痉挛,致使血栓产生[1]。而患者血管空间压缩甚至阻塞增加血液粘稠度,使得脑部血流循环受阻,造成脑部部分区域发生急性供血中断,缺氧、缺血以及软化坏死现象,引发呕吐、头晕以及眩晕等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ET-1是人体最强的血管多肽,可强化血管收缩和丝分裂肽功能[2]。患者患脑血栓后,血浆ET-1水平明显提升,究其原因是患者缺血期间,ET-1分泌物数量增加,作用于病灶附近供血以及供氧,令侧支血管收缩,破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平衡。此外,因为自由基释放、心肌缺氧影响,内皮细胞因子释放速度加快,导致神经系统活性得到增强,儿茶酚胺水平提升,致使ET-1数值显著提升,加速缺血区域神经细胞死亡速度。SOD是一种超氧自由基天然抗氧化剂,不仅可以消除自由基,同时也可避免出现脂质过氧化作用[3]。相比健康人,脑血栓患者SOD含量较低。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限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使得患者血管舒张。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4]。本研究将其用于治疗老年脑血栓,通过实验数据证明,患者应用该药物之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7%,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压、血流动力学均有所改善。此外,本研究数据也证明,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ET-1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明显提升,证明依那普利具有降低血压并提升SOD活性作用。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对老年患者脑血栓治疗而言具有积极意义,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ET-1水平,提升SOD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脑血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