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2018-09-05程路明屈丹梁进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灵敏性阴性菌革兰

程路明 屈丹 梁进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接受机械通气(MV)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重要的类型之一。与普通病房患者相比,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1],其中VAP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2,3]。Eber等[4,5]研究证明,在所有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VAP的患者死亡率为46%。麻丽萍等[6]发现我国ICU患者VAP的发病率为6.04%~57.92%。大多数重症监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需进行机械通气,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加之患者免疫力的下降、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常导致VAP的发生。目前诊断VAP的主要依据是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培养等手段。由于ICU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复杂,若不能及时获得特异性较好的诊断数据,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诊断、治疗不及时、住院时间延长、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问题,影响预后。目前研究显示,机体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与VAP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联系[7]。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重症VAP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对老年重症VAP患者预后评估价值,为临床改善老年重症VAP患者预后提供可以参考的生物学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综合ICU发生VAP感染的73例重症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48例,女25例,平均年龄(78±11.48)岁。根据患者诊断VAP后28d病情变化,将病情好转、出院或转出ICU的38例患者作为VAP存活组,将在观察期内死亡的35例患者作为VAP死亡组。

VAP诊断标准:机械通气患者X线胸片肺部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阴影增大,并至少需要以下两个临床和(或)实验室指标:①体温>38℃或<36℃;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③机械通气48h后气管分泌物培养出新的病原体[8]。

1.2 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60周岁;②机械通气超过48h。排除标准:①发生VAP时存在其他部位的感染;②机械通气后3d内死亡;③癌症患者;④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⑤骨髓移植、器官移植和心脏搭桥手术后。

1.3 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收集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诊断为VAP前的插管时间等资料,在入住ICU后24h内,对两组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在诊断为VAP当天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并在第3天、第7天重复检测以上指标。所有实验室检测均由医院检验科完成。PCT检测正常参考值<0.05ng/ml,CRP检测正常参考值<10mg/L,白细胞计数检测正常参考值为(3.5~9.5)×109/L。在患者入住ICU后开始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送检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L,QU)]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利用MedCalc 15.10绘制ROC曲线来判断各项指标对VAP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P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指标比较由表1可知,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诊断VAP前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的老年重症患者基础疾病以呼吸衰竭为主,占死亡组患者的28.57%,占存活组患者的31.58%。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占死亡组患者的20.00%,占存活组患者的18.42%。VAP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VAP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比较

2.2 两组VAP患者的检出病原体分布如表2所示,VAP死亡组共检出66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75.76%;革兰阳性菌9株,占13.64%;真菌7株,占10.61%;在革兰阴性菌中,检出最多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7.27%;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5.15%和18.18%。VAP存活组共检出70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74.29%;革兰阳性菌11株,占15.71%;真菌7株,占10.00%。在革兰阴性菌中,检出最多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1.4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比均为20.00%。

表2 两组VAP患者检出病原体分布和构成比[n(%)]

2.3 两组患者PCT、WBC、CRP水平动态比较两组患者在确诊为VAP当天,WBC、PCT、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VAP存活组患者WBC7、PCT7、CRP7水平较第1天都有所下降,而VAP死亡组老年重症患者3项指标均维持较高水平。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PCT水平在第3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BC水平在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水平第1天、第3天、第7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PCT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PCT7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WBC7 ROC曲线下面积为0.679,其诊断价值较低。见表4、图1。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CT、WBC、CRP 水平比较

表4 WBC、PCT、APACHEⅡ评分预测VAP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

图1 PCT、WBC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VAP患者PCT3的诊断阈值为1.85ng/ml,灵敏性为80.00%,特异性为63.20%;PCT7的诊断阈值为1.25ng/ml,APACHEⅡ评分诊断阈值为17。PCT3与APACHEⅡ评分联合预测,其灵敏性为85.71%,特异性为65.80%;PCT7与APACHEⅡ评分联合预测,其灵敏性为94.29%,特异性为80.20%。见表5。

表5 PCT、APACHEⅡ评分对VAP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重症患者中最常见的护理相关并发症之一,可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2,3]。ICU患者病情危重,基础疾病严重,又多采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治疗,使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同时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故VAP发生率高[9]。老年VAP患者感染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本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老年VAP患者的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5.76%和74.29%,革兰阳性菌分别占13.64%和15.71%,真菌分别占10.61%和10.00%。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病原体分布特点与相关报道[10,11]相似。主要原因是发生VAP的老年重症患者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多进行侵入性操作治疗,加上长期反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易导致细菌感染。

APACHEⅡ评分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生理学指标和生物学标志物的动态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确诊为VAP后24h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组APACHEⅡ评分在老年重症患者诊断为VAP初期要低于死亡组,也就是APACHEⅡ评分较高时若发生VAP死亡机率会增加,APACHEⅡ评分的诊断阈值为17,灵敏性为77.14%,特异性为65.79%。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人体主要的炎症反应生物学标志物之一。PCT为降钙素前体,正常情况下主要由甲状腺中的C细胞和肺组织中的K细胞分泌产生[12]。在健康人群中,PCT的水平非常低(<0.01ng/ml),但当机体出现感染情况时PCT的水平会迅速升高,特别是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研究证明[13],当发生脓毒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时,PCT在机体中的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Tanriverdi等[14]通过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表明,通过观察和评估发生VAP后患者第 1天、第3天、第7天(PCT1、PCT3、PCT7)的血清PCT动态变化水平,可预测VAP患者的预后。Luyt等[15]研究指出,在VAP的病程发展过程中PCT水平是不断下降的,但在VAP发生后的第1~7天若患者PCT水平较高,发生不良预后的机率较大。本研究显示,重症患者诊断为VAP后的第3天、第7天死亡组的PCT检测水平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Luyt等[15]的报道相似,说明P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在VAP发生后机体的不同生理状态,可以作为与APACHEⅡ相似的临床评估指标。两组老年重症患者WBC水平在诊断为VAP后第7天差异性显著,随着抗菌药物的持续使用和治疗的不断进行,存活组VAP患者的WBC7、PCT7、CRP7水平较第1天都有所下降,而死亡组患者WBC水平却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两组患者预后的不同。本研究还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在重症患者诊断为VAP后的第1天、第3天、第 7天(CRP1、CRP3、CRP7),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RP虽为临床常用的炎症因子,但其对预测VAP老年重症患者预后作用不明显,这与Tanriverdi等[14]的报道一致。由重症老年患者WBC7、PCT3和PCT7 的ROC曲线可以看出,PCT3和PCT7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和0.846,对重症VAP老年患者预后具有中等评估价值。WBC7水平虽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明显,但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679,对重症VAP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低。本研究还显示,PCT3诊断阈值为1.85ng/ml,诊断老年重症VAP预后的灵敏性为80.00%,特异性为63.20%,阳性预测值为66.70%,阴性预测值为77.43%。PCT7诊断阈值为1.25ng/ml,诊断老年重症VAP预后的灵敏性为85.70%,特异性为73.70%,阳性预测值为74.99%,阴性预测值为84.84%。PCT7对老年重症VAP患者的预测能力高于PCT3。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PCT3或PCT7,在预测老年VAP患者预后方面特异性并不优异,但与APACHEⅡ评分联合预测后其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有所升高,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可见利用动态监测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联合可更好的预测老年重症VAP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老年重症VAP患者体内PCT 若持续保持高水平可提示出现死亡的可能性大,PCT可以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发展趋向的一项评估指标。

猜你喜欢

灵敏性阴性菌革兰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更 正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超市手推车比厕所门把手脏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漳村矿井下高压配电开关保护器技改及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