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

2018-09-04刘晓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兴趣创新

刘晓霞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音乐课是趣味性非常浓厚的课程,有助于缓解学生压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在音乐课上的灵性。

【关键词】音乐课;兴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12-01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需要,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教学在音乐中的运用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在进行发声训练前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嗓子,中学生的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声带也在不断变化中,会出现增长、加厚、带有充血等现象,这一时期,如果持续大声喊叫会对声带不利。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增加对音乐课堂的情感。

音乐是一门非常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把自己内心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为此应该努力创设出一种与音乐相符合的情景。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自然环境与心理环境的高度融合。

(二)创设生动的音乐主题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要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展示生活片段、音乐故事、图画、录音等,也可以通过借助乐器进行现场表演、做游戏等手段带动学生的热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豐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使人们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出绚丽的彩虹,然后进行愉快的教学。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兴趣和乐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与音乐,一方面使音乐教学理论得到改善,使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另一方面,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容易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有了这个兴趣做风向标,学生会提高对音乐方面的关注。长期耳濡目染在各种音乐中,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磨练。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初中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初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像小学的欣赏教学纯粹是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此时的音乐欣赏需要涉及的面更为广阔,比如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第五交响曲》,歌颂爱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挖掘音乐方面的人才。

三、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中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通过思想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及喜好来定第一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课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曾有一位老师就用了一首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消愁》作为欣赏素材,学生都非常高兴,听完后便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说歌曲的节奏很真好听,也有的说高音部分唱的很轻松,于是老师便随着学生的回答思路给学生讲述了乐器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乐器知识,学生都听得很认真,一堂课下来都不觉得枯燥,因此,课堂必须和学生的兴趣相切合,找到了共鸣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使学生人为素养得到提高,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认知情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出学生的音乐灵感。

猜你喜欢

音乐课兴趣创新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