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2018-09-04冯莉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创新实践

冯莉

【摘 要】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团队对浙江台州黄岩澄江中学翻簧竹雕课程的调研为例,探究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与价值。通过一线调研促进高校美术师范生对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及其在中小学一线教学中的情况的认知与理解。

【关键词】浙江民间美术资源;中小学美术教育;翻簧竹雕课程;传承发展;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41-04

浙江地区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文化底蕴丰厚,有桐庐剪纸、温州瓯塑、苍南夹缬、乐清黄杨木雕、黄岩翻簧竹雕等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本土资源。

为探索当下浙江民间美术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组建成立“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项目团队,致力于探寻浙江民间美术资源与学校美术教育之间的机理与发展路径,尝试促进社会民间美术资源与学校教学的沟通合作,为促进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应用推展和发挥光热而努力。该项目符合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1]。同时也架起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沟通合作桥梁,为推动学校整体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该项目申报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项目”立项。

本文以项目组调研的浙江台州黄岩澄江中学翻簧竹雕课程为例,探寻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发展现状,试探索其教育价值及发展路径。

一、黄岩翻簧竹雕及其发展状况

(一)黄岩翻簧竹雕及其发展状况

黄岩翻簧竹雕①作为台州民间传统雕刻艺术,是浙江地區颇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资源之一,于2008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岩翻簧竹雕工艺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最为兴盛,由翻簧竹雕工艺制作的茶叶盒、首饰盒、图章盒、笔筒、花瓶、台灯等实用品为世人所喜爱。80年代初,中国向西方国家大批量进口木制工艺品,极大地冲击了翻簧竹雕的国内市场,致黄岩翻簧厂全面转产,翻簧竹雕艺术走向衰落。直至1998年,在黄岩区政府扶持下,翻簧竹雕产品的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此时的翻簧产品已从实用与审美结合、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实用品变成了仅供欣赏的艺术品[2]。

国创项目组采访了解到,翻簧竹雕行业因学艺难、收益低、推广度不高、产品销路一般等原因而很少有人坚持,更难以吸引年轻人学艺。目前台州仅有8名翻簧竹雕传承人,其中主要的传承人基本年事已高,只有一位是80后的年轻人。

社会环境和传承方式都制约了翻簧竹雕的发展,使它成为“阳春白雪”,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

(二)传承人谈翻簧竹雕发展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联系

国家级传承人罗启松老先生在采访中谈及翻簧竹雕的传承发展问题时提到,翻簧竹雕在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功能已逐渐被现代工艺品所替代或不再被重视,诸如首饰盒、笔筒、雅扇等兼具文化与实用功能的作品已不常见,曾风行一时、代表人的身份地位与文化品位的翻簧竹雕私章盒也不再为人们所关注。翻簧竹雕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实用价值已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乃至消失。翻簧竹雕的现代处境一方面受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在民间美术文化方面的受教育程度有关。现代人较少有机会接触到地道的民间美术文化,因此对其感受不深。大多数人对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的欣赏水平有限,对民间美术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并不了解,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也很薄弱。实际上,相关的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中就可实施展开,使学生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地道的民间美术文化,对其有所感知、有所体悟、有所尝试,启发其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思考,并为其今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寻找传统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平衡做好积累与准备。

今年81岁高龄的罗启松老先生,长期坚持在黄岩中学等学校开设翻簧竹雕艺术选修课,在黄岩地区各中小学开展相关讲座,为普及翻簧竹雕艺术的教育、为播下翻簧竹雕传承发展的种子做着不懈的努力。

台州地区唯一一位80后的青年传承人吕志贤师傅,在其工作的黄岩翻簧竹雕艺术馆,经常接待来自台州各中小学的参观队伍。他为学生们讲解翻簧竹雕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及艺术特色,向学生展示馆藏珍品,并演示主要制作工艺流程。在多维度多视角的讲解、展示和体验中,学生对翻簧竹雕有了丰富的认识与感知,并产生了进一步学习与探索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与热情。吕师傅认为,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民间美术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馆校合作,是民间美术教育普及与深化的重要途径。

二、翻簧竹雕引进初中美术课堂

(一)黄岩澄江中学翻簧竹雕课程概况

2015年,为培养翻簧竹雕艺术在中小学内传承发展的土壤,为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学美术课程所运用开展,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成立课题组,将翻簧竹雕艺术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并申报2016年度浙江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组由黄岩澄江中学美术、语文等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及翻簧竹雕青年传承人组成。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研究翻簧竹雕的文化艺术,虚心向传承人学艺,并在传承人与高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翻簧竹雕课程的设计和《黄岩翻簧竹雕》校本课程的研究项目。

翻簧竹雕课程从“解读传统”、“创新实践”、“综合探索”、“传承发展”等多个角度切入,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及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并在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其认识与思考民间美术及其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所在,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保护意识,并通过实践、讨论,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发展潜质与发展路径,综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与创新意识。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实行七年级全段普及教学,八年级走班制拓展教学,并以多种形式交流与展现学习成果。

(二)翻簧竹雕课程解读

1.解读传统——体悟“工匠精神”

这个阶段的课程,主要由对翻簧竹雕历史发展背景的探究、对其艺术本身的批评鉴赏、对传统技艺的学习体验以及与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三个部分构成。

(1)历史发展探究,艺术批评鉴赏。对任何一门艺术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都离不开对其发展背景的探究。在这门课程之初,老师带领学生了解翻簧竹雕艺术发展的起源、经过、高峰、衰落和复兴,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阶段翻簧竹雕艺术特征、价值功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时代环境的关联。这有利于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讨翻簧竹雕的传承发展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翻簧竹雕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总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在感性体验与理想分析的双重经验中形成对翻簧竹雕艺术价值与特征的认识。

(2)学习传统技艺,体验工匠精神。实践,是认识与理解一门艺术的另一重要途径。课题组老师设计了“体验传统技艺”的课程单元,旨在使学生们在对翻簧竹雕基本传统技艺的学习中感悟中国传统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匠心,熟悉工具与自然材料的特性与魅力,体会传统工艺制作中艺人静心守一的心灵状态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炼学生坚持、静心与专注的功夫,在对传统技艺的学习与实践中深化对翻簧竹雕的艺术与文化价值的认识。

(3)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传承人面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翻簧竹雕传承人赴校内进行课程指导与教学,并开展系列讲座,为学生创造与传承人面对面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在校内翻簧竹雕课程的学习中,对翻簧竹雕艺术形成了初步的認识与思考后,学校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赴黄岩翻簧竹雕艺术馆进行实地考察,近距离欣赏和接触馆内藏品,由传承人为其导览、讲解,并示范专业、完整的工艺流程,分享其多年从艺的经验与心得。在对翻簧作品实物的直接感受与理性分析中,在与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中,学生能够获得生动、多元的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这些直接的经验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热情与探索欲望,将有可能成为学生未来对翻簧竹雕等民间美术文化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的内在驱动。

2.创作实践——基于传统的创新经验

基于对传统较为深入的理解与体验,学生开始了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思考,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思考与体验。这时,课程进入“创作实践”单元,为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平台与路径。在对传统的认识基础上,学生开始尝试通过翻簧竹雕的媒介,寻找与自己生活、生命相关的题材进行创作,带着现代学生的审美认知与视角赋予传统翻簧竹雕艺术新的生命力。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察视角出发,选择了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乡间风景、花卉蔬果、日常用品等生活化题材,许多题材看起来简单朴素,实则饱含学生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作品真实、感人又充满生命力。

在创作形式上,颇具眼光与创造力的学生们,在传统翻簧竹雕材料与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不少新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例如学生充分开发了翻簧竹雕原材料中通常被废弃的竹节,以竹节横截面为创作载体,利用其不规则的天然形状作为画框,结合其朴拙的质感,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有趣作品,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作自信。

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与表达,学校还多次举办了翻簧竹雕师生作品展。其中,2016年6月,学校与校外罗启松翻簧竹雕艺术工作室合作举办的“黄岩澄江中学翻簧竹雕师生作品展”,引起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展览开幕式当天,学校邀请到翻簧竹雕国家级传承人罗启松老先生现场讲座授课。这类展览活动,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肯定和鼓励了学校师生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校民间美术教育与社会资源和社会公众的有效互动。

3.综合探索——以美术学科为中心的跨学科探究

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本身融合了劳动人民多方面的智慧,它是集自然、审美、技术与思想为一体的创造成果。学生在对翻簧竹雕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发现了许多单纯靠美术知识难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借此契机,课题组老师设计了“以美术学科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探索”单元,引导学生在综合情境中提升美术素养与关联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翻簧竹雕的原材料采集处理、模型制作、艺术创作、文化解读等方面挖掘了翻簧竹雕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并尝试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在这一单元,学生主要探讨了如下表中的相关问题:

学科 与翻簧竹雕艺术的联系

语文 翻簧竹雕作品上刻有诗词题跋,是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历史 翻簧竹雕历史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生物 要制成优质的翻簧竹雕作品,首先要了解翻簧竹雕原材料毛竹的生物特性,选择其适合取材的最优生长时期。

物理 翻簧竹雕的制作工具具有各自不同的物理特性;簧板随温度变化容易变形,制作时将两块簧板相对叠加,利用相反方向的拉伸力保持其基本平整。

化学 经年累月的翻簧竹雕作品在空气中产生化学反应易发霉、变色,在作品表面刷一层清漆,减缓霉变现象。

数学 各类器型的簧板拼接角度,需要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才能在制作时达到贴合、完整。

生活 翻簧竹雕的设计制作,服务于生活,既考虑到其实用功能,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发现和尝试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为学生介绍了一些可供借鉴的优秀案例,如利用现代激光技术制作创新型的翻簧竹雕作品;开发“留节取簧”技术,增大单片簧板面积,突破传统翻簧竹雕只能制作小型作品的局限;利用AB胶代替传统的鱼胶、果胶黏合簧板,减缓因翻簧原材料形变等因素造成了作品坏损情况等跨学科优秀综合创新案例。这些案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综合探索”领域提出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翻簧竹雕课程的“综合探索”单元充分体现了以美术学科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探究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有效打开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维视角,培养了其利用以美术素养为核心的跨学科知识能力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学校教育中为翻簧竹雕的创新发展播下了年轻的种子。

4.主题讨论——以“传承发展”为核心的深入思考

经过以上三个单元的学习积累,学生对翻簧竹雕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也体会到其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处境,并开始思考其传承发展问题。这是任何一类传统民间美术都要面临的问题。课题组老师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思考翻簧竹雕艺术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传承价值和发展路径,试提出创新型、可持续的传承发展策略,为传统民间美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

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讨论后提出了“原版再现”、“部分传承”、“演变创新”和“元素提取”等具有价值的传承发展策略。从文化的角度关怀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问题,提高了学生对此类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促进其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其人文素养和未来竞争力。

黄岩澄江中学的翻簧竹雕课程充分地运用了浙江地区优秀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充实了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认识地方本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价值意义、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和保护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意识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充分发挥了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其感受力与创造力,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质和未来竞争力。该课程实践对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经过对浙江台州黄岩澄江中学翻簧竹雕课程的实地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寫建议”中提出“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4]。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在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浙江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样,是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地方本土资源。

(二)培养以美术素养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

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视觉文化元素、精湛的工艺技巧以及综合性的创造力,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民间美术多元视觉元素的鉴赏分析,对不同材料的体感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觉经验与感知能力;学生对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的学习、基于传统的创新实践,以美术学科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内涵的解读,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价值观的建立,涵养了其人文精神,提高了其内在素养。翻簧竹雕课程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美术课程的四个重要性质,即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5]。

(三)为生活而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6]。

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它联系着人民群众的民俗活动、宗教信仰和人生追求。学生在对民间美术及其文化的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勤劳质朴的精神品质及其“为生活而艺术”的智慧,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创造美,真正活出自己的生命品质来。另外,对民间美术及其文化的学习,能够从多个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胸襟,提高对不同地域文化乃至世界民族多元文化的欣赏能力与包容度,树立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其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团队对浙江台州黄岩翻簧竹雕艺术及其在黄岩澄江中学的教学应用的调查研究,深化了项目组成员对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及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为其探寻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地方优质本土资源,促进社会民间资源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发挥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项目团队将相关调研成果在学校美术师范生中进行分享与推展,充实了美术师范生在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素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深化其对美术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全面培养了高校美术师范生的美育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项目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的总体素质,推动形成大中小幼互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等文件精神,为促进社会民间美术资源与学校的交流合作,推动浙江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与发挥光热,建立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沟通桥梁,完善学校整体美育课程体系建设而努力!

注释:

①黄岩翻簧竹雕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其工艺是将毛竹去青取簧,经过煮、压、刮等工序后,把竹簧和木板胶合,然后在上面雕刻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制成各种实用品和工艺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北京:www.moe.edu.cn,2015(09).

[2] 鲍澄文.黄岩翻簧竹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2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创新实践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