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18-09-04林快能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想象力语文教学活动

林快能

【摘 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与培养,那它将会是打开学生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只要头脑“活、动”起来了,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想象力;学生;“活动”;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22-01

一、从复述训练中激发想象力

在现有的一些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师常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学习条件,这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课堂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头脑“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复述课文,对课文重新包装,再加工

语文教学中的阅讀想象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特别关注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读课文时,我经常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绘的那个情景并能复述出来。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让学生想象索溪峪的美丽景色,把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镜头,使这段文字的描述“活”起来,在脑中得以再现,并让他们尽可能的把想象到的复述出来。这样就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二)复述课文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刚开始复述的文章篇幅不要太长,可以是一则寓言,一个故事等。要求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熟悉复述的一些基本要领,然后再进行较大篇章课文的复述。这不仅需要学生熟悉原文,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概括力,做到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语意连贯。总而言之,由简单的复述到创造性的复述,必须遵循小学生循序渐进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这样就能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多看课外书

要求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可以扩大眼界,增加认识,而且可以积累材料,丰富头脑中的表象。那么学生在阅读想象时就不会为“无米之炊”犯愁,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二、充分调动感官激发想象力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前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有灵魂的人才,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传统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严重。

课堂舞台上的主角是学生,不是老师。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头脑“动”起来,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连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桑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这样学生的脑筋“动”起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得到锻练。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就能释放学生潜在的才能,就能促进思维能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春雨般的渗透,蜜蜂采蜜般的辛勤,蜡炬成灰般的精神,我相信,学生心灵中想象的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想象力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随手拍”
想象力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