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探究

2018-09-04次旺拉姆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课程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次旺拉姆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课程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核心素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微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探究。开篇阐述了相关的基本概念,之后详细探究了微课程的开发原则以及开发流程,最后在结语部分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92-02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就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促进生活成功和社会健全的重要素养,包括自主行动、使用工具、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而语文核心素养,一般是指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方面的复合性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审美意识、语言文化理解等。

(二)微课程

“微课程”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David 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的,它的定义是:针对某一主题,设计时长为60秒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服务。

此后,微课程的发展引起了我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其概念和内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也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选题时,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进行仔细划分,分解成多个具体的目标,确定重难点。选题时,要做到主题突出、教学内容清晰,而且需要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此外,还可以进行拓展类的微课设计,以此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二)微小短时原则

微视频的时长,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微视频的内容,需要精简,对教学重难点集中讲解,突出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之后,能清楚的认知该节微课所讲解的主要知识点。

(三)学生中心原则

学生是微课面对的主体,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微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精心设计,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取代“老师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四)交互性原则

设计完成的微课,应该操作简单,便于学生使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反馈,包括学生对微课的使用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流程设计

(一)前期分析阶段

对微课程的前期分析是首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

第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分析其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特征,以此为参考依据,进行微课程设计。第二,教学环境分析:对学校、学生家中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分析,使微课程展开获得硬件保障。第三,教材内容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选择适合进行微课程的内容,同时,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在微课程中有条理的表达。第四,课程目标分析:分解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将它与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一一对应起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

(二)内容设计阶段

遵循微课程短小精悍的原则,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与重组,设计出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微课程。对应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同要求,我们可以把微课程的主体分成四大类。

第一,语言能力类:包括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写作等,指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二,思维训练类:包括语法使用、概括主旨、理清线索等,指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第三,审美艺术类:包括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艺术作品等,指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第四,文化传承类:包括历史人物的评析、历史事件的讲解等,指在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悟。

(三)具体开发阶段

1.微教案编写

在充分了解了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材(下转第194页)

(上接第192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微教案编写。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互动任务等环节进行编排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重点突出的同时兼顾系统性。

2.素材收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不断地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微课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这些多媒体素材进行筛选和加工。

3.微视频录制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微视频录制形式。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使用亲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适中的语速。

现有条件下,常见的微课制作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PPT讲解型:将制作完成的PPT课件进行播放,边播放,边讲解,同时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后期处理。第二种,iPad录制:使用相关app进行课件的制作与微视频录制,非常方便。第三种,实景拍摄型:利用教学白板,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并使用摄像机拍摄全过程,导出视频,并进行必要的后期处理,也可以直接将课堂实录作为素材。

(四)授课阶段

首先,教师选择微课程的实施平台,主要有三种:传统的课堂直接授课、学校的官方门户网站、教师的个人公众号。将微视频上传到授课平台,并制作简洁清晰度引导界面,尽量方便学生进行操作。本文选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授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微视频的播放中穿插小组交流、成果展示、习题测验、教师点评等环节,保障课堂效率。

(五)评价阶段

对于本研究来说,微课程的评价标准,自然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来展开。主要分成课程设计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两个方面。课程设计评价,就是对微课程的准备、微视频的制作、教学过程是否致力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就是在授课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参与度进行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微视频的应用,坚持微小短时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交互性原则,进行创新有效的微课程设计,在授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微课程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