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教读课与自读课的教学攻略

2018-09-04倪少燕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倪少燕

【摘 要】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将阅读课分为教读课与自读课,而这两者的比例也日趋相当,因此可以断言:教读课与自读课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两大主要课型,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角;正所谓“阅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读课与自读课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基本源于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区别教授自读课和讲读课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大为热议的教学话题。本人就自读课和讲读课的区别教学以及两者之珠联璧合作一些粗陋的浅谈,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为例,进行论述,旨在探究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读课;自读课;教学攻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86-03

一、引言

本学期开学不久,就接到了校领导的教学任务安排,让我开一节自读课文的公开课,开课那天,萧山区语文教研员蒋华老师会前来听课。领导话音刚落,我就脊背发凉。自读课?何为自读课?自读课怎么上?

那几天,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自读课的资料。几经翻阅,敲定上老舍的《我的母亲》。我对这节自读课的处理是学生全程自主课堂。选好主持人,分好小组,定好讨论主题,整个课堂流程学生也能耳熟能详。一切准备妥当,期待那天的到来。这一天如期而至,教室里坐了很多同行,包括我们语文大教研员蒋华老师。公开课上,学生表现很积极,起立畅说的学生人数达30人左右,小组讨论的气氛也很活跃,对课文老舍的《我的母亲》的主旨把握到位,特别在对“母亲”一人物形象分析时,我班裘如意同学动情处还潸然落泪。动人的课堂在音乐声中落幕。我以为我成功了。3月29日,上城区七八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合班教室举行。上午是吴丹青特级教师工作室散文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其中李明老师和俞依璐老师分别执教《藤野先生》和《一颗小桃树》,引发与教师对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的教学异同的比较和思考。

引起我深思的是白引老师的专题讲座从“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关系”、“名著阅读教学的推进”和“《语文作业本》的使用”三个方面阐释了如何“以科学态度推进部编教材教学”,引导大家思考教读课和自读课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实现知行统一、迁移运用方法策略等问题。时隔几个月,2017年10月25日,在杭州银湖实验学校举行了杭州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活动,研讨的主题是:统编教材解读与课型研讨。

当天,许多优秀语文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不同课型的课堂。如教读课《植树的牧羊人》《白杨礼赞》,自读课《再塑生命的人》《泰戈尔诗选》,名著导读课《昆虫记》等等,课堂精彩纷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尤其是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处理,令我大开眼界。之后又听了杭州市景华中学李少妮老师的讲座《统编教材中“教读、自读课”在实践中的认识》[1]。这两天的学习行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完全颠覆了我以往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教学课型,让我重新思考课堂的多样性,课堂的科学性、课堂的梯度性。美好的时光总会令人觉得短暂,我们一行人很快就在回萧山的车程中,可我们很幸福,因為我们亲爱的萧山区教研员蒋华老师,爱徒如子,争分夺秒,仅仅一小时车程给我们清晰的撷取出两天学习行程中的精华之所在,给我们年轻的老师,指出教学之方向、教学之重点、教学之方法。每次听蒋老师的话,都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这样一步步走来,成长的足迹深深浅浅烙在心窝,今天尝试着来谈谈自己对教读课与自读课一点粗陋的看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二、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内涵与功能

(一)教读课内涵与功能

1.教读课内涵

也可以称为“讲读课”、“导读课”,是指通过教师的“教(讲、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习语文的一种课型。教读课(相当于理科中的例题),侧重点是“教”,细致入微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给例子,给方法,激发阅读兴趣[2]。教读课是日常语文教学涉及最多的课型,它主要承担的是语文教材中“讲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承载着详细讲析这些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读、写、听、说”的主要任务。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来看,讲读课的教学重在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领会,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的引导、示范,以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示范下,通过主动性的发挥完成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由零散到系统的上升与转换。因此,有人将讲读课比作理工科中“例题”,形象地概括了讲读课的主要功能,即通过课本提供“精读课文”的精密讲析,为学生今后的举一反三做铺垫,找到处理同类文章的思路与突破口,获得处理同类文章的方法与技巧。

2.教读课的功能

教读课重在以教带读,以对课文详细的讲析来教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情感,学会阅读的方法。概括起来,教读课具有如下功能:①教授阅读知识,培养阅读能力;②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③陶冶阅读情操,提高鉴赏能力。

(二)自读课内涵与功能

1.自读课内涵

自读课是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得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的课。自读课(相当于理科中的习题)侧重学生的“读”,巩固、运用、迁移教读中教的方法和策略。强调教师提纲挈领地指导。自读课,也是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涉及颇多的一种课型,从教学内容上讲,主要是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或“略读课文”;从形式上讲,它更注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独立操作、自由体验最终达到自解自通的自主学习方式;从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来讲,自读课重在完成学生对在讲读课上所获得知识的印证、巩固与迁移。自读课的教学目的更侧重于趁热打铁,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体验,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阅读实践中,使知识内化为能力,达到举一能够反三的效果。

2.自读课的功能

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②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三、教读课与自读课的教学区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自读课与讲读课的课型区别

初中语文课本中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文类型,教读课主要由教师负责精讲,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学习能力;教读课(例题),侧重点是“教”,细致入微地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给例子、给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自读课(习题)侧重学生的“读”,巩固、运用、迁移教读中教的方法和策略。强调教师提纲挈领地指导。自读课的教学选择性较强,教师通过认真选择判断,部分进行精讲,部分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锻炼学生自我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经过公式化推导,我们可以把教读课与自读课的课型教学程序整理如下:

1.“教读课”课型的教学程序

感知课文—提出问题—思考探究—对话交流—归纳小结

↓ ↓ ↓ ↓ ↓

了解内容 重点难点 指导方法 展示学得 总结方法

初感特征 有序排列 尝试解决 引导思辨 形成经验

2.“自读课”课型的教学程序

读文交流—整合排序—讨论探究—对话导引—拓展延伸

↓ ↓ ↓ ↓ ↓

阅读提示 随文旁批 运用方法论 思辨深化 巩固提升

(二)教读课与自读课中学生的状态不同

1.“精讲教读课”学生以吸收为主

讲读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进行讲读课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吸纳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切实掌握语文实践的方法。教读课(例题),侧重点是“教”,细致入微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3]。给例子,给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更多的是在吸收与沉思,相对来说,比较无声是处于输入的阶段。例如在进行抒情题材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掌握课文整体脉络,如何分析人物情感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体会作者的情感抒发和文笔风格,一边感受文中流露的情感表达,通过别人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情感感知。通过教师的精讲教学,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整体流程顺序,准确把握人物情感的同时,抒发自身情感,提高感知能力。

2.自读课学生以输出为主

在进行自读课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对自读课类型的判断,结合在讲读课堂学习的知识,对课文进行整体脉络的理顺和情感的把握。自读课学习中,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即对自读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又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课(习题)侧重学生的“读”,巩固、运用、迁移教读中教的方法和策略,强调教师提纲挈领地指导。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的自读课文《台阶》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和学习,学生结合抒情类散文的学习方法展开阅读,学习流程为:

读文交流—整合排序—讨论探究—对话导引—拓展延伸

↓ ↓ ↓ ↓ ↓

阅读提示 随文旁批 运用方法论 思辨深化 巩固提升

四、教读课与自读课之珠联璧合

(一)教读课与自读课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教读课与自读课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上课课型不同是必然,唯有不同,才能做到“不教”。圣陶先生曾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 (下转第89页)

(上接第87页)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无论教读课还是自读课,都是围绕单元目标而进行教学,都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着各自不可代替的作用。举例,八上第四单元单元目标,教读与自读课目标的一致性。①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②學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来仔细看看教读与自读课中的灵魂是多么一致。教读课《回忆我的母亲》任务目标:速读2-13自然段,概括朱德回忆母亲的事例,完成《作业本》课堂导学第四题。学习“典型事件”作为散文的特点。自读任务目标:①巩固“典型事件”作为散文(传记)的特点。②巩固品读、批注等阅读方法,学习鉴赏语言。③把握传记的真实性特点如何展现围绕阅读提示,来组织学习活动。(自读课)任务一:速读课文,完成表格。(作业本)任务二:探究哪些事件和细节体现了“科学的艰辛”和“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学习要求:①自主反复品读,批注;②小组合作交流,修正。③每小组推荐代表,分享交流;其他小组补充。任务三:请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这两个方面,探究作者交代这些的意义。学习要求:①用“☆”标出引用的段落,用“~ ~ ”划出补充的历史细节;用“ ”划出传主心理感受的句子。②采用批注的方法探究其意义。很容易认可,教读课与自读课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教读课,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由“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组成。根据课文内容、文体及单元目标,来设计教案程序,突出每课特点和重点。自读课,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4]。所以本人认为,教读课与自读课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二)自读是巩固、运用、迁移教读课中教的方法和策略

课内教读 课外自读

整书阅读 课内自读

…… ……

↑ ↑

语文知识→ (学习教读课为载体)→ 学会学习→ (语文实践自读为载体→ 语文素养

从本能的下意识随意的学习→ 有意识自觉理性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正确的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5]。

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实现教师教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使教与学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学中既有教师热情洋溢的导读示范,又有学生执着热烈的自读探索。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过渡到自读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地。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最后还是想用叶老的话来作结尾,“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 周莉.老歌新唱之授之以渔——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1(06).

[2] 周玉宝.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3] 牟张敏.让自读课插上“说”的金翅膀——谈如何提高自读课“说”的实效[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02).

[4] 陈怀赟.自读课教学方法探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7).

[5] 叶圣陶,朱自清.跟大师学语文:略读知道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4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