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9-04邱庆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培养

邱庆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好的教学策略已经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学科,学生普遍对语文兴趣不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58-02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同时又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新课改视域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语文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在课堂学习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了解,通过阅读、分析等,对所学内容有总体的认识和感受,并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重点等,通过预习能使自己在课堂的学习中有所侧重,把自己在预习中感觉比较薄弱的地方重点去解决,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关键。预习的方法很多,排除障碍法和标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先预习解决掉,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問题画上标记,课堂上重点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弄清楚。例如:七年级下《木兰诗》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找出生字、词并通过字典词典注释来解释,还可以布置几个小问题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段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预习,字词基本掌握了,对整篇课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起来也轻松了许多,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课前预习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抢答、小组比赛、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表现自己、彰显自己才华和个性的机会,还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注重赏识教育,多给学生鼓励,为学生增强自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语文学习有时会很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教学内容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生活中熟悉的具体实例、鲜活的动感图片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文学习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生机盎然的小视频,然后问学生视频中是什么季节?学生很容易答出,是春天的景象,然后再让学生例举一些反应春天的语句和词语,这样顺理成章的引入了新课的内容。再如在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中,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你知道蚂蚁有什么特点吗?哪些动物有迁徙现象?哪些动物冬眠?你知道南方生长哪些植物吗?”这些问题由于学生熟知,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为学习新课打下了伏笔。可见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目前常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采取小组合作,小组的划分是关键,要充分考虑成员的组成,小组中各成员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梯度,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个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要相差太悬殊,以免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使每个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鲁迅的《风筝》一课学习中,可把一些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文章共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我”“悲哀”的又是什么?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等等,在课堂上学生讨论交流这些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加之教师的适当点拨,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内容,收到(下转第60页)

(上接第58页)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探究式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课后自主复习归纳

课后的复习,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温习和整理,查漏补差,发现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更好学习。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课后自主复习归纳的好习惯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学习后,留给学生这样的思考问题:“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用了同样的写作方法?在表达的语气上非常肯定用“定然有,定然是”词语等,表明作者坚信这种理想世界的存在,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哪篇文章有类似的语言?”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课下的查找、回忆、归纳等,对已学的课文进行重温,加深对这些文章的理解,特别是写作方法上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再如在文言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的语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其中“具”通“俱”,是个通假字,“予”是“我”的意思,可让学生课后去归纳学过的古文中的通假字,还有表示“我”的古文词语有哪几个,并举例具体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自主去浏览和温习学过的古文,也对通假字和“吾”、“余”、“予”、“愚”、“小可”、“鄙人”、“在下”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课后自主复习归纳的好习惯,培养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课后自主复习归纳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采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走向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坚持不懈以及教师家长的通力合作,让我们齐心合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