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研究

2018-09-04黄培梁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性学校管理

黄培梁

【摘 要】学校管理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推进学校工作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行政化的痕迹,就学校管理来看,管理的核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活动“保驾护航”,可是在实际中,行政化的色彩愈加强烈,为此学校管理要回归教育性,学校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教育的理念,从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50-02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学校制度尚未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1]。为了有效的提高学校各项活动的质量,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管理就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品格,管理者要在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方面进行反思,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对学校的新要求、对人才的需求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坚决杜绝“教育行政化”的现象,确定“管理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学校管理中教育性弱化分析

学校管理教育性弱化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阻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从长远来看,教育性弱化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会降低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发展目标的贯彻实施,为此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具体来看,学校教育性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目标功利化现象严重

学校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以“合作”的形式达成,它可以反映出学校的价值取向,反映出学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明确了在一定阶段的努力方向。众所周知,学校生活由径渭分明的两个群体组成即作为成人代表的教师和未成熟的学生。在学校系统中,他们的文化品质不同,地位有别,生活的中心也有所区别[2]。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两类参与主体利益的,实现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管理目标过于功利化的现象会进一步增加实现目标的难度,甚至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当前学校管理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考虑到学校的各方运营,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学校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但需要在合理的空间内进行,当前学校普遍推行“金钱理念”,对教师奖励和惩罚都体现在奖金发放的数额上,这样就会对教师造成错误的导向,教师的“教”并不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提高自身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入学,把升学率作为核心指标来考察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这样就会给教师造成压力,为了完成学校任务,他们会把压力下沉,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容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师生关系冷漠、淡化;学校生活失去应有的活力和教育意蕴[3]。

(二)学校管理组织科层化现象严重

科层化现象本应存在于国家行政单位,在学校管理中却存在明显的痕迹,学校管理呈现出“倒金字塔”现象,层级越高,权力越大,管理内容越多,这种下级向上级负责的结构滋生了教育系统的官僚风气,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校的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可避免的发生诸多矛盾,直接影响到一线教师的教育积极性,而教师才是学校的核心力量,所以容易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学校管理中教育性弱化的原因

在强硬的制度化管理之下,学校教育与学校管理之间容易产生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的工作,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执行,所以学校管理逐渐地从学校教育的体系内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体系。这样一来,在学校就存在两种体系,以专门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一种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在学校执行强制的制度化管理下,学校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为一线教师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常会出现矛盾。

从外界的环境来看,政治、经济的变迁,也对学校管理中教育性弱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政治层面,学校的属性特殊,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为此学校复杂的制度和办事流程表现出“官本位”的思想,在“官本位”思想逐渐膨胀的同时,学校管理的“教育性”思想逐渐的缩小;在经济层面,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教育产业化成为多所学校转型发展的重点,学校管理的目标向实现利益增长延伸,管理的教育性逐渐的被边缘化。

三、学校管理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的策略

(一)教育性学校管理的制度设计

1.以教育为本

学校存在的根本基础就是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机构,无论学校管理如何发展,都应该以教育为本,要明确学校所有的工作与活动都是以教育为基础的。针对当前学校管理存在的“官本位”思想,学校要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在思想认识上要回归学校的教育属性,围绕学校的教育属性,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2.学校管理制度设计要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

学校管理制度设计要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紧紧的围绕在教育这个关键词上,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而不是为了管理教育的,所以学校管理制度设计要充分的考虑一线教师的发展需求,学生学习先进知识的需求,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就是要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教育性学校管理的路径选择

1.坚持集体教育为基本原则的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的集体教育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来源于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另一个层面来源于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从第一个层面来看,学校路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要充分的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尊重教师的学习培训权,要提高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通过学校管理,给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从第二个层面来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点,要通过学校管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在校学生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和文化。

2.引导教育工作者构建自我教育的意识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前沿,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把学校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为此,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职教人员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通过采取一定的制度规划,引导教育工作者养成学习的习惯,提倡教育者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通过学校管理的教育性指导,帮助学校教职人员只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此来确保自己的教育指导思想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状态,达到无论时代发生何种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只升不降”的境界。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要以教育为基础,充分的体现教育性,在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两个方面积极的开展学校管理工作,让学校管理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属性,全方位的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通过管理,让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校园文化内的人文情怀,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传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09(05).

[2]张敏.学校制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承凤.论教育管理的伦理性[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教育性学校管理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试论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竞技项目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