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2018-09-04赖晓冲
赖晓冲
【内容摘要】现如今,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人才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问题教学”正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基于“问題教学”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相关改进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古往今来,知识的产生都归因于问题。创新创造并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问题。问题能促使人们不断地思考。现如今,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人才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那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全面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任。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优良品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学科教学已不再是偏向于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求新。关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问题教学”正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然而,由于高中语文“问题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上仍然存有不足之处。因此,广大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顺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力图构建与现代教育相匹配的“问题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的内涵
“问题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至今未有一个让大众认可的概念。问题教学可以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由于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将给学生带来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获得知识、积极情感和能力,那么学生在失败体验中延续对问题的探究,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思维品质。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是围绕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将教学内容转换成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学生在“做中学”的同时学习能力亦得到很大的提升。总之,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为目的,运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二、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其独有的价值。
“问题教学”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其是否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意识是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欲望,在解决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促使思维发展。长期引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终身学习能力。
“问题教学”有益于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很重要。在语文问题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体验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思考,挑战权威。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索中得到发展。教师的积极情感的支持。给予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鼓励其克服困难。在学习中,教师多加引导学生善于和他人交流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优良的精神品格和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置单一,遏制学生兴趣
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中,问题设置非常关键。巧妙的设计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的欲望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问题设置过于表面化、单一化。加上一问一答的模式,从根本上遏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挫,长此以往,学生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对语文的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主体不明确,学生缺乏思考空间
新课改已明确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包揽包办造成“问题教学”主体缺失,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提问后过于仓促地公布结果,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严重缺乏思考的空间,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都归因于教师一味的按照自己的预设安排教学试图掌控课堂。殊不知,学生的思考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3.提问失衡,学生难以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量和教学质量并不是正比的关系。在传统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问题填满整个教学过程。问题大多较为杂碎,并没有考虑系统性以及层次性,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难以深入思考。面对众多问题也只是一一解答,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因此,不能真正把控问题,学生无法主动深入探究问题。
四、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主动提问
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需摒弃旧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立足学生的立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探索中激发其创新思维。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用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性,激励其深挖问题本质的精神,在问题中疑惑,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最终在问题答案中收获。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
2.激发探究兴趣,唤醒问题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对所教内容全面深入地分析,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效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渴望,真正唤醒其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读过徐志摩的文,徐志摩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是否想走进诗人的内心?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被激发,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这种淡淡哀愁感会如此牵动读者的心。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唤醒,从而深入探究,感受诗歌魅力所在。
3.有效设计问题,引导深入思考
问题教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到好处,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注意为题的開放性、启发性、难易适度,体现层次性、角度新颖、数量要适度,且抓住提问的时机很关键。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问题,才能起到积极的问题导学的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问题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问题的设计方法上,教师可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可以提出虚拟性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延伸,从而使得思维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对照来引发思考。例如,在《祝福》中鲁四老爷和祥林嫂人物命运的对比,文中为何在最后这样对比,用意何在?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寻找矛盾的突破口。还可以利用文字的多以特征来激发学生思考。再例如,《再别康桥》中分析“柳树”的意象时,学生列举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和留是谐音,有离别的牵挂。
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面对诸多问题,教师需要找到归因,针对不足进行改进。那么,教师必需更新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勇于改变、创新教学,力图将“问题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努力探索“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优化,能让学生在问题教学方式下,通过不断的问题的提出与挖掘,并深入到探究下一个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6(6):53.
[2]王杰.以问题为导入,提高学生探究意识——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58-59.
[3]朱武兰.问题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片断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2):87-92.
[4]彭玉华.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39-42.
[5]叶延武.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3):22-26.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